治国平天下,都要以诚来发动。


孔子曰:“齐庄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尊贤也;爵其能,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笃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敬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子百姓也;日省月考,既禀称事,所以来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绥远人也;继绝世,举废邦,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治天下国家有九经焉,其所以行之者一也。

上面讲到“日省月考,既禀称事,所以来百工也。


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绥远人也。”“绥”,安抚。“远人”,从远方、外国来的人。在孔子时期,对于鲁国国君而言,鲁国以外的,譬如说齐国、晋国等国家来的人,都是外国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到我们中国来的外国人都是“远人”,无论他是来旅游、经商,还是来这长期定居,都称为“远人”。

应该怎样对待“远人”?“送往迎来”,他们来的时候,要去欢迎;他们回国的时候,要欢送。关于“送往迎来”,在中国古代,国家都有一整套礼仪,以对外国人尽地主之谊。他来的时候,我们要为他做周到的安排;回去的时候,还要照顾他旅途上的事情,使他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如果他要长期定居在我们国家做一个侨民,更要善意地对待他。

除了送往迎来以外,还要“嘉善而矜不能”。他有好处、有善处,譬如说他品德好、能力强、贡献多等,都用一个“善”字来代表,就要奖励他、劝勉他。“矜”是同情,凡是他能力不够的,我们还要关心、协助他。

唐朝之所以出现万国来朝的局面,就是因为这些外国人来到中国,看到中国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彬彬有礼,礼仪完备周到。他们回去之后,就向自己的国君报告。于是他们的国君就把唐太宗尊称为“天可汗”,即天底下公认的领导者,心悦诚服地愿意向他学习。这样就建立了良好的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这也是国民外交最好的一种方式。

继绝世,举废邦,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继绝世”,就是哪一个国家要灭绝的时候,要能够让它继续下去,不要灭绝。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的第一条就是讲孝道,而尽孝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父母、祖宗,如果是天子,还要教天下的人都尽孝道;如果是一国的国君,也要教导全国的百姓都尽孝道。

天子、国君怎么样教化民众?《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也就是要拿出实际的表现来教,上位者怎么做,老百姓就怎么效仿。譬如周家,周天子得了天下的时候,他首先建立太庙,祭祀他的始祖,报答祖先的这个根本。自己建了太庙之后,就使得世世代代、子子孙孙都能够祭祀祖宗,这是天子建太庙、尽孝道的表现。不仅如此,还要想到天下人。天下人也要尽孝道。天下人之中也包括了前代的帝王。

继绝世,举废国”,重要的意思就是要让后代子孙能够一直继续祭祀他的祖先。如果我们懂得续家谱的话,把这个家谱推上去,无论是百姓还是万姓,不论多少个姓,一直一直往上追溯,追溯到最初的时候,祖先都是三皇五帝。他们是我们共同的祖先。现在讲华夏之族、炎黄子孙,我们确实不是炎帝就是黄帝的子孙,都是同一个祖宗。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民族各个姓氏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家人。

中华民族的的确确是一个大家族,绵延了五千多年而不衰。这也是“继绝世,举废国”的真正原因,因为他们是我们一个家庭的人、一个家族的人。通达宇宙人生真相的圣人知道,不仅仅是一家人,其实自他是一不是二,所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自己和这些万姓也好、百姓也好都是一体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天下人都是一个共同体。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够真正化解矛盾冲突,达到世界和平。

治乱持危”,看到其他国家有内乱,就要帮助把他的内乱平定下来。在春秋时代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像齐桓公、晋文公他们那个时候创的霸业,一方面是对付外族,所谓“尊王攘夷”,“尊王”尊重、尊奉周天子为王,“攘夷”,对于外国那些夷狄要共同防范,不让他们侵犯到中国的境内来,这是他们共同的霸业。

对于周天子所治理的各国诸侯之间,如果发现哪个国家有内乱,就要帮助它平定内乱。譬如孔子时期,“陈恒弒其君”,在齐国发生了一个臣子杀君主的事件。孔子就请鲁国的君主出兵讨伐,平定齐国的内乱。可想在当时,一个国家的君主如果是真正的有道之君,就会帮助其他国家平定内乱,这个叫“治乱”。

这是真正地帮助别国平定内乱,而不是借着平定别国内乱的名义,去干涉别国内政,是掠夺别国的资源。“治乱”与这种做法是完全不同的。“持危”,看到其他国家有危险,或国内有种种危机出现,就要把它扶持起来,不要让它的危险或危机持续下去。“治乱持危”,就是对待其他国家,要讲究一种国际正义。而且存心一定是帮助对方国家。

朝聘以时”。就周天子来讲,他要求各国的诸侯定时朝见,而诸侯与诸侯之间也要互相来往,这叫“朝聘”。“朝聘以时”,就是要讲究在适当的时机互相朝聘。今天你去拜访其他国家,然后他的国家又来报聘于你、拜访你,都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朝聘以时,就是强调平时就要注重讲究敦睦邦交。

有一种友好的关系,互相来往、互相沟通才能避免误解,在自己国家有危难的时候,别的国家也会来帮助。“朝聘以时”要注重“厚往而薄来”,就是送给他国礼物时,一定要比他送来的礼物更厚重。这也体现了我们古人人心的厚道,不愿意占人家的便宜。

怀诸侯”,就是怀念,把对方放在自己的心里面,这也是讲究邦交、讲究睦邻之道,不是专门注重形式,而是真正地发自内心,真诚地与对方交往。这也体现了彼此之间深厚的情义。这个交情存在心里,叫“怀诸侯”。

你心里时时刻刻地想着这个诸侯,甚至把他当成朋友一样对待。相应的,他也会这样地怀念你。这样天子可以得到天下诸侯的怀念。诸侯与诸侯之间,也可以得到彼此的诚心相待,天下怎么会不太平?这样平时互相来往,且厚往薄来,那么天下人就变成了一家人,这就是“怀诸侯”的效果。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这是第四段,第四段是讲求用什么动力推动落实治理国家、平天下的九项原则。“所以行之者一也”,“一”,在古代的注解里有很多种讲法。这里采取的一种讲法,是当“诚”字讲,诚就是《大学》中所讲的“诚意正心”的诚,也是《中庸》里面所讲的真心,即“天命之谓性”的“本性”。这个本性在平时是不动的、是静态的,它起作用的时候就是诚。也就是说,根据本性发起做事情的动力,就是诚。

所以治国平天下这九种原则、方法,都要以诚来发动,如果缺少了真诚心什么事都做不好。因此对于“诚”,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们真正由诚心出发来做事情,就会表现得诚实、内外一如,口里所讲的话与诚实的那颗心是一致的。如果口是心非,就不是“诚”了。所以司马光先生修行时从不妄语开始做起。如果口是心非,就是虚假、虚妄的,就和“诚”相背离了。

即使不从事政治的普通民众,如果想学圣人,要学道,缺少这个诚字,缺少了真诚心,也什么都不能成就。所以这个“诚”字是关键。


《大学》中,对诚意下了一个定义。什么是诚?就是“毋自欺也”,不要自欺欺人。这都是提醒人们要时常反省,在做事、待人,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是不是发自于内心的真诚之心。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真诚,那就很难感动人。所以中国人有句话说“至诚感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没有诚心的话,就感动不了别人,也很难达到教化的效果。







欢迎转发点赞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刘余莉

刘余莉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刘余莉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刘余莉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刘余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