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的两种事业


《天台宗纲要》

   第二十二集(二)

通教

(一) 六即

1.理即

1.  名字即

2.  观行即

3.  相似即

4.  分证即

5.  究竟即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二十二集

讲述: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本集视频时长:45:54

(五)六即

5.分证即。

这里有七个位次:(1)第三八人地 (2)第四见地 (3)第五薄地 (4)第六离欲地 (5)第七已办地 (6)第八辟支佛地 (7)第九菩萨地。

在藏教里,第七已办地,即是阿罗汉位,第八辟支佛地,即是辟支佛位,都要算做究竟即;通教是通于三乘的,依二乘说起来,第七已办地,第八辟支佛地,可以算做究竟即,若依大乘说,唯有佛地,才可以算做究竟,所以现在第九菩萨地以前,一律算做分证即。

(1)第三八人地 ,(2)第四见地,是三乘见道位。体达见惑烦恼,即是真空法性,断三界见惑。八人就是八忍。在这二位时,修八忍八智(八忍、八智,藏教中曾列表),已经得八忍七智——十五心,便还没有得到道类智,这是八人地;八忍八智——十六心具足,顿断三界八十八使见惑,亲见真空法性,便是见地了。这二位,虽分两地,其实是用无间三昧连续证得的,在修观时,无有间断,不出于观,名为无间三昧,十五心时,称为八人地,十六心满,便称见地。和藏教须陀洹果齐。

--- 《天台宗纲要》

这里是对第三八人地的一个解释,修到这里的时候,就跟藏教的须陀洹果齐。

如果我们调频道,把自己调到学教理里面,去研究、琢磨、查资料,甚至最后从名相上到观修上,那我们就渐渐从一个凡人转到圣人的行为中来了。否则的话,比如说我们出家了,只是照个镜子,头发没了,换了一个衣服,心上没改变,也是不行的。

所以通过学佛法,渐渐地,我们的知见也变了。好像从一个老百姓到新兵一样,我们修行就是从一个凡夫的学佛教法,慢慢进入修行人的队伍,然后去了解怎么做修行人,戒定慧是什么,圣果是什么,朝着什么方向努力…你有了这些知见之后,就有了标准,就会知道这个人是什么见,是什么行,有什么证道的瑞相。

当我们深入教法了,慢慢改变了我们的习气,就能建立起八忍、八智,世间的人既没有忍,也没有智,我们既有忍而且有智,有观智产生,我们的精神世界就建立起来了。精神世界越来越强大,越能够透彻地认出我们四大的本性是空性的,就越能驾驭我们的四大,越能降伏我们的见思烦恼。

这个强大的觉悟的身体叫什么呢?实际上祂本身也是无表色的,就是无作妙体,是戒、定、慧薫修的功德体。当我们的生命结束之后,能成就金刚不坏身就靠祂;能烧出舍利来也靠祂,甚至往生极乐世界、生到佛国也是靠祂,因为祂才是跟阿弥陀佛的威德、跟无量光无量寿的属性是完全相同的;祂给人传戒,就叫戒体,修定就是定的体,祂同时也是慧的体。

这个强大的觉悟的身体,

也是无表色的,

祂就是无作妙体,

是戒、定、慧薫修的功德体。

(3)第五薄地。

三乘断欲界九品思惑中前六品思惑。体达欲界思惑烦恼,即是真空法性。第四见地,已断见惑,但思惑还没有断,现在进断欲界六品思惑,烦恼渐薄,所以称为薄地,和藏教斯陀含果齐。


(4)第六离欲地。

三乘断欲界九品思惑尽。体达欲界思惑烦恼,即是真空法性。断身见、戒取、疑、贪、嗔五下分结,离欲界烦恼,所以称为离欲地,和藏教阿那含果齐。


(5)第七已办地。

三乘断三界见、思惑尽。体达色界、无色界思惑烦恼,即是真空法性。断掉举、慢、无明、色染、无色染五上分结,这时,色界、无色界七十二品思惑,都已断除,所作已办,所以称为已办地,和藏教阿罗汉果齐。第七已办地以前,都是三乘共行,第八辟支佛地以上,过二乘地,唯是菩萨所行。


(6)第八辟支佛地。

第七已办地,断见思、惑尽,犹有习气存在,譬如烧木成炭;这里,更侵习气,譬如烧炭成灰,和藏教辟支佛果齐。


(7)第九菩萨地。

第七已办地,断尽见、思惑,第八辟支佛地,侵除习气,到这里习气也将要断尽了。二乘观一切法空,菩萨虽观空,而不住于空,更能从空入假,作六度万行等利益众生之事,所以超出于二乘。菩萨既观真谛,又观俗谛,所以得法眼:既照真谛,又照俗谛,所以得道种智。能够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

--- 《天台宗纲要》

辟支佛地这里稍微解释了一下,见思惑已经尽了,但习气还在,就像烧木成炭一样,到第九菩萨地,这里解释的就多了。所以菩萨有两种事业,一是净国土,二是净众生。这里叫成就众生,也可以说净国土、净众生,也可以说是净国土、成就众生。

▲向上滑动

《大智度论》

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若远见焰,想为水,近则无水相。无智人亦如是,若远圣法,不知无我,不知诸法空,于阴、界、入性空法中,生人相、男相、女相;近圣法,则知诸法实相,是时虚诳种种妄想尽除。以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焰。

 

如水中月者,月在虚空中,影现于水;实法相月,在如、法性、实际虚空中,凡人心水中有我、我所相现。以是故,名如水中月。

 

复次,如小儿见水中月,欢喜欲取,大人见之则笑。无智人亦如是,身见故,见有吾我;无实智故,见种种法;见已欢喜,欲取诸相,男相、女相等;诸得道圣人笑之。如偈说:

 

“如水中月焰中水,梦中得财死求生;有人于此实欲得,是人痴惑圣所笑!”

 

复次,譬如静水中见月影,扰水则不见。无明心静水中,见吾我、憍慢诸结使影;实智慧杖扰心水,则不见吾我等诸结使影。以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水中月。

 

如虚空者,但有名而无实法;虚空非可见法,远视故,眼光转见缥色。诸法亦如是,空无所有,人远无漏实智慧故,弃实相,见彼我、男女、屋舍、城郭等种种杂物心著。如小儿仰视青天,谓有实色,有人飞上极远而无所见,以远视故,谓为青色。诸法亦如是,以是故,说如虚空。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佛日清凉宝

佛日清凉宝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日清凉宝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日清凉宝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日清凉宝。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