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会念佛 作如来使 | 四祖法照大师往生日纪念
缅维四祖,懿德堪钦。
乐邦得师佛指陈,文殊示宿因。
普令群伦,即生达本真。
衡州钵中见圣境,台山一一悉亲造。
净土得睹承远师,竹林恭承文殊教。
并州佛声达宫闱,代宗遣使优旨诏。
念佛之妙究如何,能令速成菩提道。
——《唐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师赞》(印光大师)
一、生 平 德 业
栖止云峰 钵现圣境
唐大历二年,大师居衡州云峰寺,勤修不懈。一日,于僧堂粥钵中,见五色祥云,云内现山寺,寺东北有山,山下有涧,涧北有石门,门内还有一寺,榜曰“大圣竹林寺”。后来,大师又于钵中见云中数寺,池台楼观,万菩萨众,杂处其中。大师以所见问人。有一僧人说:“圣神变化,不可情测。若论山川势面,乃五台也。”
三圣现瑞 肯心朝台
大历四年,大师于湖东寺,开五会念佛道场,感得祥云弥覆,云中现楼阁,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二菩萨,身满虚空。衡州全城都焚香瞻礼,良久方灭。大师又遇到一老人,他说:“你曾发愿,往金色世界,礼觐大圣,现今为何不去呢。”说完,就不见了。大师于是与志同道和者数人,远行去朝拜五台。
竹林圣寺 闻深妙法
大历五年四月六日,大师到达五台县佛光寺。当晚四更,大师遥见异光照身,便跟随走了五十里,到得一山。山下有涧,涧北有一石门。见二童子,自称善财、难陀。二童子引大师至一寺,寺名“大圣竹林寺”,如钵中所见。金地宝树以为庄严。大师入寺,进得讲堂,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各坐师子座,万众围绕,而为说法。
亲见文殊 示以念佛
二圣摩顶 授记得道
大师又问:“当云何念?”文殊答:“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说完,文殊、普贤二大圣同舒金臂,摩大师头顶说:“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大师欢喜作礼而退。二童子送大师出寺门后,大师抬头,忽然境界消失,于是立石标记其处。
虔心礼佛 历睹灵异
到了四月十三日,大师与五十余僧人,同往金刚窟,虔心礼三十五佛名。大师才礼拜十遍,忽见其处,广大严净,琉璃宫殿,文殊普贤,俱在一处。后来大师单独到访金刚窟,愿见大圣,以身扑地祈请。于是看见梵僧佛陀波利,引他入一院,名“金刚般若寺”,异宝庄严,光明闪烁。大师虽历睹灵异,而未告诉他人。
依所见闻 仿建丛林
功圆业成 自在往生
大师于竹林寺笃志念佛,日夜无旷。一天大师忽见佛陀波利对他说:“你的莲华已经成就了,再过三年就开了。”果然,三年后大师对众人说:“我走了!”端坐而逝。
二、净 土 思 想
法照大师的净土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会念佛的理念中。五会念佛以《无量寿经》作为理论基础。经云:“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
按大师自述,此五会念佛实系阿弥陀佛亲授。永泰二年四月十五日,大师于南岳弥陀台,每夏九旬,常入般舟念佛道场,精进用功。至第二七日夜,至阿弥陀佛所,大师白佛:“有何妙法,唯愿说之,唯愿说之。”佛说:“有一无价梵音五会念佛法门,正兴彼浊恶世。”言讫,彼佛国界,佛菩萨众,水鸟树林,皆悉五会念佛诵经,大师粗记少分。阿弥陀佛又说:“只要你依此五会念佛诵经之时,我此国土水鸟树林,诸菩萨众,无量音乐,于虚空中,一时俱和念佛之声。”可见,五会念佛的音声旋律与西方净土的音声能产生同构共振的效应,诚为不可思议之法门。惜此五会念佛在末法只传五百年,现已绝响。
大师曾经于并州五会念佛。唐德宗时,诏入京师,教宫人念佛,亦及五会,号五会法师。大师的五会念佛体现净宗以音声作佛事的特质。大师判言:念佛三昧是真无上深妙禅。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以名号为佛事,音声语言与第一义谛无二无别。念佛三昧是诸三昧之母,诸三昧之王,此即诸佛共所印定,又名如来禅。
大师一生修持念佛法门,精进勤苦,有诸多殊胜之感应,不胜备述,撰有《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三卷、《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等问世流通。
归去来,生老病死苦相催。
昼夜勤须念彼佛,极乐逍遥坐宝台。
归去来,娑婆苦处哭哀哀。
急须专念弥陀佛,长辞五浊见如来。
法照大师的净土思想亦极具深切的宗教情怀,厌离娑婆、欣慕极乐之心恳切,感人良深。大师言传身教,并以诸多灵瑞感应动发人心,作如来使,传布五会念佛,广度众生,其德业功行,实不愧一代祖师之荣称。
值此大师往生纪念日,祈愿弥陀哀怜摄受,大师慈悲加持,我等老实念佛,永出迷途,还度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