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模式的提升是修正思惟模式的方法(一)



  应该更重要的是要实践,行为模式的提升。我们看“修行”两个字,修,其实就是提升或者说修正自己的思惟模式和看待这个世界的方法。如果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看待,无论你学得多么高妙,只要你执著它,它都是死的,它都只能够说是一种知识;而智慧是活的。

 

  我们看看,五祖弘忍禅师为什么没有把祖师的衣钵传给神秀禅师呢?神秀禅师已经跟随师父几十年了,而且学了那么多知识,出家以前就是饱学之士,对儒家文化非常熟悉,出家学佛法也学了很多经论,为什么?因为他只是运用记忆和解读,他学到的只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慧能大师虽然不识字,但是他已经开发了内在的生命的智慧,活的智慧,所以我们要在思惟模式上来提升。

 

  1、人生开心快乐的五个原则

 

  有一位九十二岁的老太太,儿女都过世了,先生也早已过世了,所以大家就决定把她送到敬老院去。她眼睛也看不清了,去的时候还没有进去房子,护士就跟她介绍说,你的房子是怎么布置的等等。

 

  随后就问她说:“你喜欢吗?你快乐吗?”

 

  老太太说:“我很喜欢,我很快乐。”

 

  有人就问她:“你都还没有去房子,你都还没有看过,你怎么会觉得快乐呢?”

 

  老太太就说:“其实快乐或者不快乐是看你怎么设定,而不是取决于我这个床怎么摆,我这个房子怎么布置;我只要设定我快乐,事实上在一切环境之中我都会快乐。”

 

  她还说:“其实人生开心快乐的五个原则,第一个是心中不存憎恨;第二个是脑中不存忧虑;第三个就是生活简单;第四个是多点给予;第五个是少点期盼。”


 

  我们现在很多的烦恼和痛苦是来自于我们的贪求心,来自于我们的贪欲心。我们因为没有自信,因为没有开发内在的生命的智慧,没有开发活的智慧,所以我们自己没有自信,把自己生命的价值建立在外在的成就上。

 

  打个比方,大家都是中大毕业的,十年以后同学聚会的时候谈什么呢?无非就是谈,某某又是处长了,谁谁谁是副厅级了,谁有多少亿身家了,谁又怎么样了,都是比这些,比外在的东西,很少去谈论心性上的东西。为什么?因为大家觉得这样就能够肯定自己的生命价值,然后就互相攀比,互相攀比的结果其实就给自己增加压力。

 

  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发达,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享受越来越好,身体越来越差;知识越来越丰富,慧根越来越浅;条件越来越好,越来越安逸,但是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脆弱。

 

  我们都知道富士康(代工企业),不停地有员工跳楼,原因是什么?其实是他们心理承受的能力很差。所以虽然看起来,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但是其实很多人心理状态越来越差,甚至于说越来越疯狂。最近的新闻说,有一团香港人到菲律宾去旅游,给一个前警察打死掉了。人好像疯狂掉了一样,修养其实是越来越差的,越来越脆弱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生活的重压,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所以承受能力已经趋到一个极限,很可怜。


 

  佛陀曾经说过一个小故事,叫做《蛇的尾巴》,它所表示的是现代人的弹性生命越来越小,越来越没有自由。它是指什么呢?是指一条蛇因为很贪,想多吃一点东西,眼前东西都吃完了,它吃什么呢?吃自己的尾巴,把尾巴放到蛇的口里面去,会形成一个圆圈对不对?形成这个圆圈以后它因为贪心,一直吞一直吞,这个圆圈就越来越小,对吗?最后就形成一个点,消失掉了,死掉了。

 

  那其实是指什么?是指我们如果是把生命价值建立在外在的东西上,又跟人去比,那么你一定不开心,一定不快乐。为什么?因为任何时候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一直要看上面的,那你当然是怎么样?一直是不满足,不满足你就一直给自己加负担,好像柳宗元的寓言《蝜蝂传》一样,你一直不停地加压力,不停地加负担,加责任给自己。

 

  所以就像蛇吞尾巴,它越吞这个圈就越小了,同样的我们人呢?越来越加负担,加负担以后就占用了你的时间、占用了你的空间、占用了你的精神;你的生命越来越没有弹性,你越来越没有自由了。可以给你支配的时间、空间、精力都越来越少了,人生当然越来越烦恼,越来越痛苦了。


 

  2、世间大部分的人是盲、忙、茫

 

  有位佛教的大德说:“这个世间大部分的人,其实一辈子,死了以后如果要给他做一个墓志铭的话就三个字——盲、忙、茫。”

 

  第一个盲是盲目的盲,少年时候,教育还没有接受,所以是盲目,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中年时候是忙忙碌碌的忙;晚年时候退休了,不晓得死了会到哪里去,退了休也没什么事情做,又没有信仰,茫茫然不知道怎么办,所以一辈子无非就是这三个字。就好像吞尾巴的蛇一样,越来越失去了弹性的生命,那怎么办呢?很简单是不是,这个蛇把自己尾巴吐出来就好了,尾巴一吐出来,它马上就自由了,它想游到哪里就可以游到哪里去。

 

  同样的,我们也是如此。我们都知道“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生活简单是快乐的第三条法则,我们只要放下对这个世间的贪瞋痴,当下我的烦恼就消除了,当下我的心灵就自由了。

 

  其实修行佛法主要是超越局限性,获得自由。心灵的自由就是佛教所说的空。我们都知道《心经》上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其实简单说就是物质法,空是精神法。空就是指心灵的自由,不是什么都没有那种空,而是指心灵的自由。


 

  这个色法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所组成的,我对这四大种都不执著,这就是所谓的四大皆空。有些人误解,佛法流传久远了,有些人自以为是,也不理解,就说:“佛教说四大皆空就是酒色财气四大皆空。”哪里是这样?而是指我们对这个身体不执著,我们的烦恼痛苦从哪里来?从对这个身体的执著来,我执著这个身体就是我,有了我必然就有你、有他,有众生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起了,所以分别就起了,对立就产生了,矛盾就产生了,烦恼就起了。其实地水火风四大种组成的这个躯壳并不是我,我不执著于它,当然我的心就得到自由了。

 

  苏轼有一句诗我们都耳熟能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同样的,我们是因为不认识这五蕴身心的真面目,所以心灵不能自由。

 

  五蕴是什么?即色、受、想、行、识。

 

  色法我刚刚讲到就是这个躯壳,这个躯壳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组成的,我不执著于它,不执著于它我的心就自由了。

 

  受、想、行、识,这都是精神法。我对我的想法不执著(我前面一直讲到不要执著于自己的想法,要审视自己的想法),我的心也就得到自由了,以此来成就心灵的自由就是证悟空性,所以这个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一种心灵自由的状态。心灵自由以后又怎么样?就能够超越局限性,最大的局限性是什么?生老病死。你看那些禅师开悟以后,“生死不能拘,六尘不能染。”这就是得到了心灵的自由,生死自在。所以我们这样来学习提升思惟模式。

 

  行为模式是指实践,修是修正、提升我们的思惟模式;行就是指实践。你有再好的理论都好,如果你不去马上实践,也是空头理论。所以要马上来实践,佛教就称之为精进度,精进力,以马上行动和实践来消除内心的恐惧。

----节选自大愿法师《经营管理中的佛法》


往期文章推荐:

多善根是因,多福德是缘

佛陀开示:我们怎样做人做事呢?
怎样与观音菩萨相应之清净观(一)
怎样与观音菩萨相应之清净观(二)

广大智慧观——怎样与观音菩萨相应



微博:@大愿法师

抖音:@释迦大愿

视频号:大愿法师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大愿法师

大愿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大愿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大愿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大愿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