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虚舟禅宗概论6017 真心息妄(三)
6017 真心息妄(三)
所以这是一个功夫的过程,当然我们心的功夫够好的,我们就可以到第四条。
第四条“四泯境存心。谓做功夫时。将一切内外诸境悉观为空寂。只存一心孤标独立。所以古人云。不与万法为侣。不与诸尘作对。心若著境心即是妄。今既无境何妄之有。乃真心独照不碍于道。即古人夺境不夺人也。”
我们讲“谓做功夫时。将一切内外诸境悉观为空寂”,也就是相。我们讲色受想行识,前面讲真心在迷,我们就知道各种问题。那一切这些:色受想行识,所有诸境,我们说,以无门观,实际上,这个说的就是无门观。“悉观为空寂。只存一心”单这个心是什么呢?就是:观自在。
我们这个冥冥之中,这个是始终清晰的。“孤标独立。所以古人云。不与万法为侣。”所以说“诸法空相”,不管你怎么显现。我就是“不与诸尘作对。”“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今既无境何妄之有。乃真心独照不碍于道。即古人夺境不夺人也。”实际上就是一个无门观。“故有语云。上园花已谢车马尚骈阗。又云。三千剑客今何在。独计庄周定太平。此是泯境存心息妄功夫也。”
“五泯心泯境。谓做功夫时。先空寂外境。次灭内心。”我们说:心是根,法是尘。一开始我们,这时候我们的心,还达不到“真心”,还是有“能所”的心。所以我们说:明心见性,还差得很多,这都是在前面的资粮位,在这儿修行。所以“先空寂外境。次灭内心。既内外心境俱寂”。所以“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所以“毕竟妄从何有。”这个就是看住自己,“随缘消就业,但莫造新殃”,是在这块儿。
“故灌溪云。十方无壁落四面亦无门。净裸裸赤洒洒。即祖师人境两俱夺法门也。”这个再一种说法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达摩祖师说的:外息诸缘。并不是外面没有事情,是什么呢?诸缘即空。所以:外息诸缘,我们不跟它互动,“内心无喘”,内外身心具寂,没有这个忐忑,没有这个来回的鼓荡。“心如墙壁”,四面亦无门,十方无壁落。这时候,我们说叫“空如来藏”。这时候是:大圆镜智性清净,实际上这块儿做的是如来藏的功夫。
所以“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就是达摩讲的面壁。实际上面壁不是讲的面对墙壁,在那傻坐,是指的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十方无壁落,四面亦无门,“即祖师人境两俱夺法门也。”就是闭关,就是这个。
“故有语云。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又云。人牛俱不见正是月明时。此泯心泯境息妄功夫也。”
“六存境存心。谓做功夫时。心住心位境住境位。有时心境相对。则心不取境。境不临心各不相到。自然妄念不生。于道无碍故。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即祖师人境俱不夺法门也。”
我们这儿讲,到了前面基本功之后,能达到回互不回互,整个明暗啊、理事啊!我们功夫进一层的展开。从坐在那儿,守住,别被骗,要做主人翁,不要被带跑。翻过来,我们可以启用我们佛用的妙用。那么这就是要从这儿开始。所以“心住心位境住境位”,所以穿衣吃饭,得到这个功夫后,我们说:行住坐卧皆是禅。到这儿之后才有资格真正说这个话。在这之前,牢牢的去做好前面的功夫。
否则就变成了一种貌似叫生活禅,完全就是一种颠倒想,一种狂妄。所以说直心是道场,这都不是随便讲的,平常心是道。都是要达到相当好的功夫后,才有资格修行那些,那些都是高手的事儿。
所以在这儿,我们说“心住心位,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那么这时候,我们说世间行脚。一个僧人,在一开始学基本的律仪,养成基本的规范。那么第二呢,花几年功夫打坐,去把基本功做好了。这之后呢,定的功夫够了,得“活”啊,得去灵动啊!所以就需要行走于世间,叫:行走江湖,才能叫参禅,才能云水生涯。这时候才能说,我们离开这样的一种专心的在特定环境的一种修行,而回到,我们不在去织造一个环境。而是在世间,你能够,所谓江湖在这儿,来回走,江湖当中,能够去任运你的功夫。“故有语云。一片月生海几家人上楼。又云。山花千万朵游子不知归。此是存境存心灭妄功夫也。”这就才能去行脚。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