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族谱发展
一、前言
族谱亦称家谱。族谱所撰范围较家谱为广。
家谱是以姓氏区分的家族档案,表现每一个人所源出的血缘标志,传承间的血缘关系,进行文化记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独特纪录是中华宗法血缘的产物。记录著姓氏源流、世系繁衍,迁移,家族的来源、生息、发展、习俗、婚姻、丧葬、族规、家训、社会变故以及族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份,是炎黄子孙数典不忘祖的最高表现。
历来,学术界鉴於家族活动与社会演进关系密切,为了研究其结构与功能:明辨各族播迁与流变,及中华民族的融贯与形成,对於谱牒纂修与搜集典藏不遗余力。私家旧蓄,也渐渐公诸於世人。
二、我国族谱发展的梗概
族谱是家族历史的纪录,其起源甚早。商代就有甲骨文家族纪绿世系,周朝则有「小史掌诸侯之志乘,辨世系而别昭穆』的设置。不过这些似乎都发生在贵族世卿政治时代。到了东汉封建既废,新的士族形成,著姓大族,谈论姓氏,无不以谱系自矜身世。
魏、晋而下,这种自炫家世风气,更为盛行。於是家必有谱,官必有籍,婚配、选举,都要依据谱、籍,查明上代功名经历,证明出身高门,甲姓,藉以光耀门楣。
唐代开科取士,读书人,不论贵贱,只要十载寒窗,苦下心力,定有及第成名之日。门阀观念,亦就衰落,谱牒之为用,自然渐次减少。
五代以後,战乱时起,官私谱、藉,散失无遗,虽名流硕学溯先追远,也不免有失真详,於是纂修族谱工作,及成为每一族系当务之急。由於谱牒的大众化,意义上便与前代的二呙标郡望』、「自矜门第」,大有差别。过去的谱牒,不但自存族中,而且还要呈献官府,作为审查门阀的凭藉;後来的谱,则限於自存族中,并严禁外泄,以免同姓他族冒宗顶源。
谱牒既成为一家一族的「秘」乘,当然流传性也就不广。赵宋以降,著录於公司阁、库者,为数不多
中国古代的家谱,因为时代完全不同,作用不同,因而纪录的内容也不完全相同,大致看来,早期较为简单,愈到後期内容愈多,纪录愈详,与之相适应的是,家谱以不同的内容取不同的格式。
商代甲骨家谱仅录世系,是每人一行,说明关系,较为简单。汉代的家谱则为横格表制,分代分格,
帝或地方官员或名人为本家详或家谱的题辞,放在显著位置,用以炫耀家世。
(五)荣恩:记载历代皇帝对本家族或某些员的褒奖,包括和各种敕书、诰命、御制碑文。以及皇帝或地方官员为本家族题字、匾额。还有现代政府褒奖状、褒忠状、感谢状,各种锦旗、纪念品、有关文物、报导文字等光荣事迹与德行。
二公图版:图版明清时代皆列卷首,一般总具有祖庙、祖茔、祠堂以及水源或住宅四至图等,内容相同。
(七)节孝:末代以至明清,特别重视节孝,家族中出节妇孝子,是全家族的光荣,因此,很多家谱在首卷都立节孝三早。
(八)像赞:将本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於卷首,也可刊载一些先人遗墨,以及现代照片、题字、重要事迹、官衔、学历等,以求达到光大族望,薰陶後人的目的。
(九)考注:有疑则考。一个家族,存在几百年,千余年,自然有些事情不大清楚,然修谱时又必须写上,因此,只得进行考察。通常需要进行考证的,大抵有如下内容:姓氏来源、迁徒经过和原因、某些世系、仕籍、先人科名以及祠庙。祖茔等,也有的家谱
对这些内容称之为谱镜。谱撮。
(十)世系表:也称世表,世系,世系图,根图,是以图表形式反应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也包含辈序及房别的资料,这是家谱的主要内容,不可或缺的项目。
(十二系录:亦称世系录,有的家谱作「世序」、「传实』、「行实』 、「世录」。是对世系表的解释,及纪录一个人:生、老、病、死、葬的简历,内容包括父名、排行、名、字、号、生卒年月日时、享
年、官职、功名、德行、葬地、葬向、妻妾的生卒年
月日时、封诰、岳家、子女、女嫁之人、有无富贵外孙等,特别重生死与血统。较详细的记录,若小传与
世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十二)派语:为子辈谱,记载族人的排行、行第,是为昭穆。中国古代家族排行都有一定寓意的,有的由皇帝赐予的,大多由本族辈分高的或显赫的成员订的,一般连缀成文,类似诗联,对仗工整,族人据此依次取名,辈分分明。
(十三)传记:与世系录有点相似,不同的是世系录是本家族每个男性成员均有,而传记则为对家族有
重大贡献的或有特殊事迹、丰功伟业、名可行世的入传。传记又分为内传、外传两种,内传为女子有懿行的,外传为男子传记,可由後人写,也可请当代名人写。足以殷示後代子孙。
(十四)规训:宗规家训可单称为家规、家训、家规约,相当於家族法规,内容广泛,基本上为修身、齐家、忠君、敬祖、互助、守法等方面。其中一部份为规约,族人必须遵守,如有违犯,则以家法制裁。另一些为训语,主要为劝戒的内容,教人做人行世的道理与处事的方法,这部分通常称为家敦。还有一部分为庙规,也称家礼,为家族祭把礼,如祖庙、祠堂组成,祭把、婚丧仪式等等。这部分内容是古代伦理道德在家谱中的集中体现。
(十五)柯堂、祠产、茔墓:纪录家族祠堂的历史与现状、规制、神位、世次、祠产、义庄、义田、祭把产业的管理和祖茔及各房墓地的分布和坐向等。
(十六)先世:主要为叙述家族历史,族姓源流,如得姓始末、始祖、支派、迁徒、分布情况。尤其是本支的迁徙、安居历史和各支外迁史,以及一些同姓、同宗的考辨等等。
(十七)家宅:即家族迁徒所住过的家宅纪录,包括故里处所,让後代子孙能以追怀过往。
(十八)书志:家谱中另一种比较重要的内容,大多为家族中专门资料的汇集,如科名、节孝、仁宦、宗行、宗寿、宗才、封赠、历代祖屋、祖茔、祖产分布等。这是明清家谱取法於史书中的「志」而成。
(十九)杂记:其他类不收或遗漏的均在此处叙述,大多为本家族的一些专门资料,如男女高年、争讼、田产、茔地、以及趣谈等,范围很广很杂。
(廿)文献:也有称著述、艺文、文苑,收载的均为本家族先人的著述,其中包括各种家规、家训、家范、墓志、行状、诗、文、帖、简、奏疏等。有的全收,有的仅开列目录。
(廿二纂修:修谱姓名,包括纂修内容及捐献经费人姓名,均列在谱末。
(廿二)余庆录:又称续後篇。家谱修成,末尾照例留几页空白纸,上书「余庆录」为子孙留有余庆。
四、结论
一部家谱的排列方式以各种不同的内容做取舍,并不是每部家谱都完全具备的,家谱的详略程度不一样,排列次序也不完全一样。近代一些家谱後,有的还附有一些统计图表,如人口等。族谱是子孙数典不忘祖,重建宗族历史、表彰族人事迹为主的典籍。其
发展演变成为各种不同的型态,综录各种不同的内容。族谱以世系表与系录为主要内容,是族谱所必须与不可或缺的。其余的内容并不是每一部族谱都完全具备的,而且详略程度不一,取舍也不一,可视实际需要撰述亦可从缺。
作者:前台湾省文献委员,台中市黎明社会教育工作站委员,福建省甘国宝文代研究会顾问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
——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家族历史
总编:上官福楚
轮值编辑:官秀岩
资料采辑:上官辉
发布:官正琼
审核:熊剑文
有部分文章,我们一时没找到原创读者,或者您申请了原创,但我们推送过程中并没得到提醒,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删除;转发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分享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及对您造成不利影响,同样敬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