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在九法界而不垢,成佛道而不净
《天台宗纲要》
静权大师 述
第二十七集(一)
别教
(五)六即
1. 理即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二十七集
讲解: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本集视频时长:37:38
(五)六即
就别教而谈六即,还是有点勉强。别教虽谈佛性,仍是六而不即,真、俗、中三谛,历别不融。佛性在生死、涅槃之外,不即生死、涅槃是佛性,六个阶段的位次,仍不能一味融通。今且依圆教教义,就别教而谈六即的位次。先制一表,表明六即的位次,然后依次叙述。
六即位中,观行即:外凡,有十位;相似即:内凡,有三十位;分证即:有十一位;究竟即:一位。这五十二位,分别见于诸经。现在正依《璎珞经》来说明菩萨历位断证之相,把五十二位束为七科:便是信、住、行、向、地、等、妙。又合七科为二:便是凡、圣。凡中又分为二,信为外凡;住、行、向为内凡,亦名为贤。圣亦分二:十地等觉为因,妙觉为果。
--- 《天台宗纲要》原文
别教的六即里已经有妙觉性,有五十二位菩萨了,但还是有点勉强。因为“别教虽谈佛性,仍是六而不即”,只有圆教的六即才是真的六即。正因为这样,这里的六即我们还可以去思惟它的逻辑,依着这个法还可以运载我们的心。
从藏教就开始讲六即了,通过藏、通、别、圆四教所讲的这些区别,就是让我们知道不同的智慧,这六即所含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如果讲的都一样了,我们又会搞不清楚了,所以这里说是“历别不融”,对我们还是有好处的。
因为是三界外的菩萨,所以这就是五十二位次里面的信、住、行、向,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觉为因,妙觉为果”。
佛
初地不知二地境界
FORIQINGLIANGBAO
(五)六即
一.理即。就是但中佛性。这但中佛性,超出生死、涅槃二边之外,不即生死,不即涅槃。
一念迷昧,但中佛性便随了染缘,而出生九法界的依正;一念觉悟,但中佛性便随了净缘,而出生佛法界的依正。在随染缘的时候,成为九法界的生死,而但中佛性的本身,并没有被九法界所染;在随净缘的时候,成为佛法界的涅槃,而但中佛性的本身,并没有被佛法界所清净。所以说:在生死而不染,证涅槃而非净。
十法界并不就是但中佛性,而是离十法界外,另有但中佛性。九法界的生死染法,是俗谛有边;佛法界的涅槃净法,是真谛无边,但中佛性超出真、俗,空、有的二边。
圆教的中道佛性,与一切法圆融无碍,即一切法无不是中道佛性,而但中佛性则不如是,但名中道,不是真正的中道,所以叫做但中。
--- 《天台宗纲要》原文
但中佛性
这一段很重要。作为别教的菩萨,但中佛性已经很厉害了,这里是“超出生死、涅槃两边之外,不即生死,不即涅槃,一念迷昧但中佛性,便随了染缘,而出生九法界的依正”。
我们一般都说十法界,十法界包括佛法界,佛法界以外就称为九法界,九法界是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菩萨就属于第九法界,所以九法界的正报和依报是怎么生出来的呢?迷昧了这个但中佛性的时候,就随了染缘而生出来的,所以就有了九法界的生死。
但是这个但中佛性有没有被九法界所染?不会的,就像我们现在做人一样,我们的依报、正报都在人道,但我们的佛性有没有受染污?没有的。只不过我们没有觉悟到它,没有皈依它。如果皈依了这个没有染污的佛性,我们就会出人法界。
哪怕就是菩萨,随着净缘的时候,成为佛法界的涅槃的时候,请问这个但中佛性本身有没有被佛法界所清净?我们成佛之后,我们的佛性有没有增加?我们的佛性有没有变干净?没有的,这就是《心经》里讲的“不垢不净”,在九法界而不垢,成佛道而不净。
所以“九法界的生死染法,是俗谛有边,佛法界的涅槃净法,是真谛无边,但中佛性,超出真、俗,空、有的二边。圆教的中道佛性,与一切法圆融无碍,即一切法,无不是中道佛性。”别教还是有点不一样,“而但中佛性则不如是。但名中道,不是真正的中道,所以叫但中”。
等觉为因
妙觉为果
别教菩萨的见还没有达到圆教的中道佛性的见。请问别教菩萨跟圆教菩萨要做佛事,祂们超度众生的力量一样不一样?不一样的,别教的菩萨有可能还要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施食,菩萨幻化出来施给众生的,众生吃了就自然证得法性力,就可以解脱。
那如果圆教菩萨要做佛事呢?有可能祂什么也没有,但是众生一见到祂,有可能当下就解脱了,这就叫见解脱。祂跟众生之间只需要缘分,就像文殊菩萨的十大愿里所说的那样,不管是我恭敬你,还是你恭敬我,不管是我供养你,还是你供养我,不管是你拜我做师父,还是我拜你做师父,只要你与我有缘,都可以让你解脱,这就是圆教的菩萨。圆教的菩萨实际上就是佛,所以别教的菩萨跟圆教的菩萨是不一样的,这就叫“初地不知二地境界”。但是别教已经有但中佛性了,也是很了不得的。
扩展学习资料
《菩萨璎珞经》
姚秦沙门竺佛念译
佛子。是故名门摄一切功德行。佛及菩萨无不入此名门。一切神通一切因果。一切境界亦入此名门。佛子。是名门十方诸佛所说道同。不增不减决定师子吼说。当以誓自誓受持读诵。解释义味。愿一切众生。同入我法同我等佛。应如是修学。佛告敬首菩萨。佛子。吾今略说名门中一贤名门。所谓初发心住。未上住前有十顺名字。菩萨常行十心。所谓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愿心。佛子。修行是心。若经一劫二劫三劫乃得入初住位中。住是位中增修百法明门。所谓十信心。心心有十。故修行百法明门。常发无量有行无行大愿。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