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虚舟禅宗概论6024 觉有情(七)
6024 觉有情(七)
建议大家看一下《八十四成就者》的书,应该是一个上下册的两本。看看早期的大师,那洛巴,帝洛巴,它呈现了各种样貌。其实《八十四成就者》,不是八十四个,它是呈现了生命的各种样态,甚至是极端的样态。
一个王子经历了什么后,胳膊腿被砍了,扔到了山里,想饿死他 。然后一个牧羊人每天喂他点吃的,就让他念,胳膊腿都没了,还谈打坐吗?好像一个大胖子,往那一躺,也是动不了。另外呢,有的是老阿婆,鳏寡孤独,很惨啊!还有妓女、铁匠、小偷、国王,真得是极端的,什么人都有,各种处境。
这当中还有一点就是说,一期一会。不是咱们说等你长大就好了,等你上小学,等你上中学,你就知道了。这个人生无常啊!这一面,这一见,这一刻。你敢保证你还有这个机会吗?他一定会上大学吗?那是我们假定的。面对无常,面对二战。可能你今天不走,这就永别了,你知道他可能明天就怎么怎么样了。在那种战乱年间,谁知道这一别,出去买个东西,就再也没回来。这都是一直在发生的事情,我们的时代和平稳定,我们不觉得,以为一切都是可预期的。但是真正,这世界是那样吗?其实不是。所以都在一个城市,说我过几天来找你。你就再也不见了,哪怕在一个城市,这就没关系了。
以前我会对一个人,我见每个人的一面,我都当成最后一面。就算你好,我也不确定我明天还活着,那是真实的觉受。你修到那,无常感会升起的时候。你真的不确定你明天还活着。所以每一刻,都要当做最后一刻来过。所以我老说,我自己是说话让人不舒服,为什么?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就当生命最后一刻,我能告诉你告诉你了。我没有机会再告诉你了,我今天就要把我知道的告诉你。当然那时候我的心很切,别人受不了。慢慢的我心又更淡下来,我不为别人着急了。所以这又是再过关。而那个“过程”是修行,真实的过程,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所以刚开始修的一个阶段,一定会硬,很粗暴。因为它那种善念很强,他对这种无常,对人生的无奈,那种厚度还理解不够。就像一个年轻人一样,可能很愤青。但是它完全是那种正面的能量,和对世界的态度。那到年纪大了之后,了知更丰满更厚,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但是,他可能内心仍然是那样的一颗心,20岁的心。但是他人生变厚了,这是好的。而不是变成油腻中年,貌似年轻怎么怎么样,后边都没了。实际上修行是过程,人生是过程,人生有人生的阅历,修行有修行的阅历。
但是这当中,越理解的时候,这种无常感。就是这一刻,我就把能告诉你的告诉你。《八十四成就者》里面,一个人遇到一个上师,就告诉他几句话。他就这么修出来了,就证悟了。他真是做,师父也是真告诉。我当年见我师父,就见一面,他也没有电话。你不知道他在哪,那我这一句话,我干个一年,两年三年,我做到了。
我师父说你明白了,你没做到。那可能我过几年我满世界找师父,什么时候又找见了,总共也没见两三次,见一次也就那么几句话。这个是求法之心啊!所以修行的味道太丰富了,这种大情啊!这种很多东西真得是,你要理解一个事情,当时你不理解。后来你慢慢,你可能对这个事情释怀。就是他不那么那么简单。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做的完美,可能有过失,有他自己的东西。但是你会释怀。你够厚度了。你的人生的释怀。像一个老者的微笑一样,他是真正经历了那个之后的平淡。
所以禅者的那种从容,那种寂静,那种大家看到上去那种微笑,或者他的那种迅猛,或者那种爆烈,后面是多真的一颗心。如果你不到,你是得不到这个东西。所以没有证悟到佛的时候,都会有各种显现。有些事情确实不一定圆满,这都没关系。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三宝弟子,一个学习者。如果我们在的话,我们就不会错失自己的机会,实际上这些恰恰是把我们“自我”出来。如果你能面对他,他的猛烈就会把你的“自我”燃烧掉。但是你基于自我一躲,你就错过这个机会了。
我们刚说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一个老师对你好的时候是一面。他吼你的时候是另一面。那是大慈悲,他吼你的时候更关键。你跑掉了就完了,就错失了机会了。所以这时候,我们要求的是自己的虔敬心。你面对他,对他的判断,你要托付给他,交代给他。然后你要相信他,你既然他比你有智慧。我们总觉得别人傻,就是想想,你跟他学什么?如果你确定,他比你有智慧。你知道的层面,他不会不知道。你所“认为的错”,他还犯,他就不是一个老师。但是你如果觉得怎么样,往往是你“觉得”是问题,而不是他觉得是有问题。所以你向他敞开,去看他为什么这么做?恰恰是我们“透过”自己的边界机会,能够达到“大心”的一个契机。
所以这个当中,是修学当中至关重要的。最后这是讲“行”,讲到这儿的时候,有些我们不会像藏传,事师五十颂。你怎么样老师。那个我们有时候上来,因为没处到那份上,那么讲就把人吓着了。就好像世间的一个,好像一个宗教组织,或者一种什么什么样似的,让你无条件崇拜,不是那样!
实际上这当中,它是有次第的。先是做好朋友,朋友都交不了,哪能还谈什么。都不能相处,还谈什么,成为一个好朋友。成为一个好友之后,成为一个良师益友。再往后不止是良师益友,他是我的导师。他给你的指导,不只是一个朋友的陪伴,而是给你真正提升,超越的那样的一个导师。导师之后,我们才有师徒的关系。才能那种托付,生命的托付。然后再往后才能成为上师,你面对他,就是面对三宝,面对十方诸佛的一个状态,那样才能成为上师。这是一个次第,也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的相互的相处和考察。不止双方本身的天资,还有缘分。你跟他有没有缘,你跟他对不对机,所以这个是很复杂的。(待续)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