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虚舟禅宗概论6023 觉有情(六)



6023  觉有情(六)


事情有好坏,好的事儿也可能就膨胀了,或者我意志满满,我就觉得我能力变大了,不管它是啥。就是好事儿坏事儿,这是一种。那我们怎么修呢?


我们前一阵讲到了《悟性论》、《血脉论》、《达摩四行观》。你问的问题。实际上就到了《达摩四行观》,这是修行的根基。一为理入,二为行入。理就是见地,就是咱们整个课程给予的见地,这是理入。它不是在事相上讨论,也不是逻辑,是真正的理入。行入是去做,行解相应,定慧等持。所以讲千手观音,其实即手处就是眼,即眼处就是手。所以禅宗,有的人说达摩是观音菩萨,一开始故事里面说,梁武王见达摩,达摩最后走了,一苇渡江,然后有人告诉梁武王,那是观音菩萨,再去追,他已经渡江过去了。


实际上,什么是观音呢?就是“观自在”,就是即手处就是眼,即眼处就是手。然后又有各种“方便”,观音菩萨手里拿着各种东西,实际上就是表这么一个意。就是行解相应,定慧等持。那么讲释功德净土,何为功?何为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无染是德。”这个整个就是说,这叫行入。这个课的前面,反复贯穿了一定是“行”当中你才能明白。一定是去做,而不是在那“想” 。


“蜀之鄙有二僧,吾欲之南海,何如?”这个想半天,那个“越明年,自南海还。”所以叫云水生涯。在这当中,我们并不预期事情一定会怎么样,一定好,一定坏。就像说托着钵去行脚,今天赶上雨,赶上风,这顿饭有的吃,那顿饭没得吃。或者遇到什么,自打托钵去行脚,其实就是面对“无常”。而不是躲在一个寺院里,但是你功夫得够好才能,并不是说大家都去旅游去了。像美国那种公路的那种文化,两码事儿。实际上你要成为一个你修行到一定程度,光座上你已经不够了,你需要到生活中去历练,那么需要行脚。而行脚当中,凭一钵把自己置入到“无常”当中去。而且去感知“情”,感知山河大地,感知人情冷暖。经过这些历练,人才能成熟。而不是坐在那讲一堆道理,可能是一个年轻的僧人,佛学院毕业,讲法讲的真好。但是他生命的厚度不够,所以禅宗,很大一部分是需要生命的厚度的,那就叫云水生涯。


而且你没有什么挂碍,说走就走,说来就来。然后就是一瓶一钵。一身衣服,到哪里去走,无牵无挂,实际上这种心态,养出的这种大无畏和大自在、大情。另外当中要有疑情,要有问题,不是在那瞎跑。这种带的疑情去参,去透,去证悟到佛的境界。所以这疑情、愿力,整个带着是云水生涯。所以这个才是禅宗的特点。所以我们看到禅宗公案、故事,我们都看不到背后的意。留了一堆的碎片,就跟看考古的遗迹似的,这罐挺好,那青铜器挺好,你还原不出它完整的生活。所以就不得这个东西,得不到这个“法”。


所以禅宗这块儿,理入,行入。一者:报冤行,何为报冤行?就是你往昔所造诸恶业,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一定会遇到事儿。如果你修的什么都挺好,没遇到事儿,说明你根本没修到。你修到了,宿世的业一定会激发到,因为你的福报够,你的定力够,一定会把你深层的业会激发出来。那我们欠的账得还。以前说,“将头迎白刃,犹如斩春风。”说你还欠一条命,你这时候已经证悟到这了,你还有一个生死业,你可还可不还。他说还就还,将头迎白刃,犹如斩春风,有好多这样的故事。龙树菩萨还是哪个菩萨,要他的头,说“你等,等我一年,我把这边事儿做完了。”就拿刀就砍不了。他说“我曾经伤害了一个树,拿那个树叶能把我的头砍下来。”


弥勒日巴尊者,他也是该走的时候。那个人说让那个女子把他毒死,他说行,我早要是让你毒死,他不但不给你他的承诺的那些宝石,他还得你害了。他说到这个时候,你拿了宝石了,你赶快走,然后他把毒酒喝下去。实际上他知道他本来就该走了,那么他就舍报,他是善用这样的因缘。所以即便这些佛菩萨,他对因缘是一个跟对众生的关系。所以觉有情呢,他会跟众生结一些业。他没有这个业,他怎么回来呢。他怎么跟你有关系呢。所以这是一个我们说菩萨道的方式。小乘的努力躲开一切东西,大乘的时候,反过来他并不对抗,不排除,反倒善用因缘,跟你结缘。我欠你20块钱,我跟你干个什么事儿,往昔咱们就有这个因缘,才可以一起修行,才可以走向觉悟。实际上是这样的,所以报冤行,一定会把事儿修出来。如果你没修出来,就是你没修好,不是你修得好。你看,我发财了,你们都那么倒霉,所以就是这样,尤其越到修到最后,你要是越到硍节上,一定会很倒霉。而是这是你的心力足够强,福报也够,面对这些问题。



当报冤行之后,当把这些业,积资净障,你的福报和这些业力都消到一定程度。然后在这福报和业力当中,生出大情、大爱、大悲、大力、大智。恰恰在报冤行当中,才能完成。然后紧接着呢你已经有足够的定力,这时候好,所谓让你发财,让你升官,让你名闻利养的时候,你已经不为所动。所以有时候难关好过,这个顺关不容易过。


反过来叫随缘行,那些不好的是业力,好也是业力,所以也没什么好沾沾自喜的,所以只有你菩提心稳固,这些好,过来之后,说不定有钱,或者有些资源你去用,你不会被它用。你才有能力去应对这些事情,所以叫做报冤行,报冤行之后叫随缘行,这时候就不说我要弘法利生,我要怎么怎么样,连这些都放掉。这个心都空,慢慢契入到无为,这叫随缘行。


到最后,完全进入无修的境界,大手印大圆满的最高境界,最后称法行。就是如如之心,所谓叫祖师再来,或者叫古佛再来的状态。看赵州、云门、黄檗啊,好多顶级的大师,都是达到这种古佛再来的状态。石头希迁、马祖道一,都是称法行,他就是三宝的化现。


理入,行入,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所以二入四行。这样的话,四个连起来。就是《悟性论》,《血脉论》《破相论》《达摩四行观》。不在是表面的烧香、磕头、绕塔。我们要明白后边的法意。咱们的课程当中都提过,虽然没有直接讲哪部经。意思咱们始终贯穿着,讲“理事”“明暗”,都是贯穿着。


到这块儿讲的《达摩四行观》,这就完整的。就是达摩的法都呈现出来了。包括石头希迁,“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有疑不决直须争。”“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我们去看《永嘉证道歌》,和《信心铭》不一样。《信心铭》是一个觉悟的口诀,修行的口诀。《永嘉证道歌》真的是一个证道之人反过来,“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入海算沙徒自困。”那是真正的修行,你就知道他的经历有多厚。我们就知道一个真正修行的人,在路上,你会感慨。你就知道祖师大德,他经历的,你别以为你怎么样,你看他每一句话,那个背后是多少经历。所以历练出这样的大师来,所以我们要知道,绝不是坐在那两腿一盘,或者怎么样就能够。


菩萨行是无尽的,佛行是无尽的,在这无尽当中,所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无尽的问佛。“佛道无上誓愿成,法门无量誓愿学。”即便像莲花生大师或好些大师,他们证悟之后,依然还要学很多天文地理,因为有“方便”。真正要体味到什么是大心。我们才能感受到这种祖师大德,所示现的,能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真正的三宝弟子,什么是一个佛心。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中国佛教网

中国佛教网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中国佛教网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中国佛教网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中国佛教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