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三宝:仁慈、节俭、不敢为天下先!


第一百八十二条: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出自《群书治要》卷三十四《老子》。


老子说:“我有三种法宝,要保持而且要永远守住。第一是仁慈,第二是节俭,第三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看了这一段话,让人想起孔子说的一句话:“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为什么想起了孔子的这句话?因为圣贤人所忧的和平常人不一样,圣贤人所宝贵的也和平常人所宝贵的不一样。一般的人都以金银财富为宝,而老子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宝。

圣贤人和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知道只有守住这三宝才可以长存。金银财富都是虚假的,来了自然灾害,这些东西都不能够换取食物,变得没有用处。有了金银财富,留给儿孙,儿孙还会败家,骄奢淫逸,没有志气。因为家里已经很富裕了,他觉得钱几代都用不了,何必那么用功努力?都没有了上进心。骄奢淫逸的生活,还损失自己的福报,福报很快用尽了,寿命也很快就没有了。

老子用这三宝,“一曰慈”,“慈”对于领导者而言,就是爱民如子,视民如伤。能够以这样一种心来体恤百姓,百姓对他的回报也自然非常地丰厚。“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领导者以慈爱之心对待百姓,百姓自然会感恩、回报。

二曰俭”,“俭以养德”。批注说:“赋敛若取之于己”,就是对从老百姓那里收的税,就像从自己那收的一样,不能够随意浪费,要非常节俭。《政要论》中就有这样一段阐述:“服一彩则念女功之劳”,穿一件丝织品,就要想到织女的辛劳;“御一谷则恤农夫之勤”,进用一粒谷子,也都要体恤到农夫劳作的辛苦。这是告诉领导者,虽然身居高位,也要体恤百姓,不能够随意浪费、骄奢淫逸。

很多人觉得这是古代人的教诲,在现代不起作用了。我们看松下幸之助的企业,在培养后继的人才时是怎么做的?

有一篇题为“松下商学院的一天”的文章,这样描述:
七点十分开始吃早饭,每一顿饭前全体学员都正襟危坐、双手合十,口里念诵着这些偈语。第一句说:“此膳耗费多少劳力。”我吃这一顿饭耗费了多少的人力物力,多少人为此付出了辛劳。看似一碗普通的饭,实际上这一碗饭端到我们面前何尝容易!

第二句话:“自己是否具有享用此膳之功德。”要考虑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国家人民的贡献,有没有功德来享受这一碗饭?

第三句话:“以清心寡欲为宗。”不要骄奢淫逸,放纵没有止境。

第四句话:“为走人之正享用此膳。”要走人间的正道才来享受这一碗饭。吃完饭之后还要双手合十,诵念“愿此功德,广播天下。吾与众生,共成道业”。

“松下商学院的一天”描述的是他们在吃饭之前、吃饭之后的情景,我们看了觉得很值得学习。其实他们学的是中国人的传统。只不过他们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且保持下来,继续运用在他们的企业培训中而已。

这种传统到哪里可以更好地看到?只有到佛教的寺院中可以看到。寺院的斋堂叫“五观堂”,就是要在吃饭之前问自己这五个问题。日本人的文化是学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是认为迷信、形式的内容,但却被日本人学得淋漓尽致。所以在日本很少看到有人随意浪费粮食的现象。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要随便地创新、倡导新鲜的事物。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为什么?古圣先贤是明心见性之人,他们是看到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我们现在站在二层楼,看不到二十层楼的境界,就不能够随意批判古人,还把古人拉到二层楼,说你们看到的就是我看到的境界。我们所认为的很多创新,其实在古书之中都已经有论述,而且被证明是不合适的了,结果很多人还拿把它当作创新的东西来使用。


所以“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谈创新、要倡导一个事物的时候,要非常谨慎,自己是不是足够地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对历史上这些类似的做法是否有足够的了解。





欢迎转发点赞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刘余莉

刘余莉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刘余莉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刘余莉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刘余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