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世界 | 你对心的认识有多少?
(三)关于心的思考
人的心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只是多少不等而已。有些人正面的心比较多,凡事都正面思维;有些人负面的心非常多,什么事都往负面考虑。比如碰到出家人, 总会说这个出家人是假的;即使看到正面的事,也不会正面思维,完全是负面看法。这就说明,人心反复无常,变化莫测,难以理解。世间有句话,叫“知人知面不知心”,如果是这样的话,人与人打交道就有障碍、隔阂、争执、烦恼, 相应的造业行为就产生了。我们看,佛与佛有没有吵架的?没有。极乐世界从来没有是非、人我、贪瞋。为什么世间就有这些,而且永远不断呢?就是因为人心隔肚皮,有了隔阂就无法互相理解。
圣人之间没有隔阂,因为圣人的心是正面的,光明的,透亮的,你想什么我知道,我想什么你也知道, 互相之间不用沟通,点个头就可以了。凡夫有什么想法, 圣人都知道;有什么需要,他马上就来应了。
像观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他不会来问你:“你需要什么?你生活怎么样?有没有困难?”我们凡夫关心别人,还要问问对方有什么需求。观音菩萨不用问,直接来到你面前,你需要钱,他直接给你钱;你身体不好,他直接让你业障消除。因为他了解众生的心性,所以能满足众生的愿望。我们不知道对方的心, 也不理解对方的心,所以无法满对方的愿,这样的话, 双方之间因误会、冲突就有斗争,烦恼就来了。这就是凡夫的心,很难沟通,很难交流。
凡夫在一起总有是非、烦恼,就是因为两个人的心没办法平衡,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比如,看到一个好东西,你也想要,他也想要,你的能力比较强,你抢过来了,你的贪欲满足了;他得不到,他的瞋恨心就起来了,这是必然的。所以,世间的贪瞋痴永远没完没了,这就是轮回的世间:烦恼不断,造业不断, 生死不断。而圣人就不会有这些凡夫之心。
1. 心有多少种
我们看看自己的心,我们有多少种心?正面的心有多少?负面的心有多少?每个人都可以思考。每个人过得好坏,跟自己的心性有关。心是正面的,过得就好;心是负面的,过得就比较差。即使物质条件很好,但心态不是很好,就感得周边的环境也不是很好。我们看世间,有福报的人也会遇到很多障碍和不顺利的事,比如家庭不顺,儿女不顺,工作不顺,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物质不能改变心性,心态反而会影响生活空间。
心性决定人生,心态非常正面,即使生活很普通, 甚至是贫困阶层,也过得很知足,很欢喜。比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住在陋巷里,没人知道他,但他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我们现在开着豪车,住在高楼大厦, 衣食无忧,但是内心不安。这就说明,心态是负面的, 人生就是负面的。
2. 是一心还是多心
那么,人到底有几个心呢?是只有一个心,还是有很多个心?如果人有很多心,那一个人就变成很多个人了,到底哪一个才是我呢?正面的心是我,还是负面的心是我?真正思考就会发现,哪一个都不是我, 正面的心不是我,负面的心也不是我,心的根源才是我。
正面的心也好,负面的心也好,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心的根底在哪里?禅宗讲“直指人心”,那又是什么心?是不是我们的贪欲心?其实,普通人对心的认识非常肤浅,只看到心的现象,“我现在有正面的心,我有知足心、感恩心、 求往生的心”。当然,求往生的心是最好的,可以让我们往生。但世间的心不能让我们解脱,无论是正面的心还是负面的心,都是虚妄的,只是心性体现出的现象,比如今天很欢喜,明天很烦恼;今天很感恩, 明天很仇恨。我们对人也是这样,今天他帮助了我, 我就对他生感恩心;明天他说了两句话伤害了我,我的感恩心马上就变成了瞋恨心。
心会转化,这就说明人心是反复无常的,不定的, 正面的心可以转化成负面的心,负面的心也可以转化成正面的心。其实,不论是正面的心还是负面的心, 都是心性表面的波动,就像波浪一样,会波动,而水才是本质。所以,我们对自心了解得非常少。
禅宗说“直指人心”,要直指哪里?我们都不了解自己的心性,连最浅的心都无法理解,深层次的心就更难理解了。
3. 是人心还是其他心
我们生之为人,看自己的心到底是人心还是别的什么心?佛法讲,持五戒得生人道,修十善得生天道;中国古人讲,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基础。那么,我们以此来对照一下自己的心,我们是仁、义、礼、智、信的心,还是五戒十善的心?都不是的。所以,人为什么会变成畜生?因为人心里面本来就有畜生的心, 每时每刻都存在,不是变成畜生之后才是畜生的心。
佛法讲,投生畜生道,是愚痴感召的;投生鬼道, 是贪心感召的,是吝啬的结果;投生地狱道,是瞋恨心感召的。当我们有这些心的时候,比如瞋恨心爆发了, 地狱心就显现了;贪欲心很强盛,饿鬼心就暴露出来了。每个人心里都有六道的种子,所以就在六道里不断轮回。这一世人心显现得多,就来人道做人了;下一世畜生心显现得多,就到畜生道去了。这样理解轮回的道理,就非常清晰。所以,轮回跟我们的心有密切关联。关于这一点,后面还会详细说明。
我们身为人,但很多时候没有人心。佛告诉我们, 众生堕地狱犹如射箭,一下就去了,毫不犹豫。大家可以观察一下,不念佛不修行的人,他们死的时候是什么状况。临终显现什么状况,基本就可以判断到哪一道去了。如果临终走得比较安详,那算好的;如果走得非常痛苦,面目狰狞,别人都不敢看他,那就是下三恶道了。
4. 心在哪里
那么,我们的心在哪里?不论是感恩心还是贪欲心,到底在哪里?我们这些心态、心思,是在里面还是在外面?有没有一个具体的地方?大家可以观照, 比如高兴的时候,这就很明显,满面欢喜,喜形于色, 但这时候心到底在哪里呢?上一秒钟还很高兴,下一秒钟马上就烦恼了,转得非常快,比用电脑切换还快。
为什么会转化?转化之后心又在哪里?要了解心在哪里,就要读《楞严经》。《楞严经》里, 阿难尊者就被释迦佛问得瞠目结舌,他不知道心在哪里。因为阿难尊者在修行当中遇到障碍,释迦佛就问他:“心在哪里?”阿难尊者第一次回答“心在里面”。很多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那么,心到底是不是在里面?佛通过一个推理来说明。如果心在里面,但是我们看到东西的时候,是先看到里面还是先看到外面?(众答:外面。)既然心在身体里面,它怎么能看到外面的事物,反而看不到五脏六腑呢?于是,阿难尊者马上就说 :“那心应该是在外面。” 但是佛说 :“如果心在外面,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样一问,好像又被问倒了。然后,阿难尊者又说 :“心既不在里面也不在外面, 那就在中间,就在里外交界的地方。”但是,里外交界在哪里?在我们身体表面吗?
《楞严经》讲“七处征心”,阿难尊者连续说了七个地方,都被佛否定了。从经文里可以知道,心不在里面,不在外面,也不在中间。那在哪里呢?是不是又在里面又在外面?也不是。阿难被佛不断否定, 最后发现不知道心在哪里,找不到了。
所以,禅宗讲“直指人心”,必须先找到心,它到底在哪里?到底在内还是在外?还是在某个地方?如果找不到心,就没办法“直指人心”。禅宗开悟难, 原因就在于此。我们活了几十年,跟自己打交道,行住坐卧 , 白天晚上都跟自己在一起,居然不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 这不是迷惑颠倒、愚痴无明吗?但是,心念一动,我们马上就知道了。心会动,会表现出一种相,或感恩或欢喜,这就已经表现出一种形象了。但是,心到底在哪里?还是不知道。所以,我们开不了悟,原因就在于此。很多人想开悟,还是算了吧,你开不了悟, 因为心在哪里都不知道,那怎么开悟?
5. 能否降伏其心
《金刚经》里,须菩提问佛:“云何降伏其心?” 我们现在能降伏其心吗?都不知道心在哪里,怎么降伏它?就像抓贼一样,天天喊抓贼,但是贼在哪里都不知道,还怎么抓贼呢?我们的贪心是怎么来的?如果不知道,还怎么消除贪心呢?我们的瞋恨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为什么我们的贪瞋痴烦恼断不了?因为我们不知道根源在哪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贪瞋痴。没找到因,就消除不了。
就像抓贼,连贼在哪里、贼是什么样的都不了解,还怎么抓贼?我们心中的贼,没办法抓它, 因为找不到它。所以,圣道门修行难,称为难行道, 为什么难行?难行不止是外在的,更多是内在的,我们根本不知道贪瞋痴烦恼的根源在哪里。
另外,用什么方法消除贪瞋痴?我们也不知道。就像抓贼一样,如果贼会飞檐走壁,而我们却没有功夫, 那还怎么抓他?他能飞檐走壁,我们也能飞檐走壁, 我们的能力必须超过他,才能跟他一较高下。
所以,我们要深入了解佛法,要能对治贪瞋痴烦恼, 这样才能回归真实的解脱之道。所以,靠自力了生死需要具备两方面的因素:第一,对自己的心性要了解;第二,对佛法要了解,能如法修行。如果只了解自我, 知道自己有烦恼,有贪瞋痴,但是不了解佛法的理论, 不能依教奉行,那也改变不了。
有些人了解佛法,但是不知道怎么运用佛法,也不了解自己的心性,不知道贪瞋痴烦恼怎么断,学了很多佛法,依然贪瞋痴烦恼,这样也没有用。普通人基本就是这样的状态,所以自力修行难以解脱,原因就在于此,我们不是那种根机。凡夫把握不住自心, 不知道心在哪里,不知道心性是什么状况,也不知道怎样调伏自己的心性,那还怎么解脱呢?
前面大致说明了“心”。学佛人应该多关注心, 因为修学佛法跟心有密切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