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生首先要提醒自己,不要跟任何人结怨。


第一百八十九条:
任己则有不识之蔽,听受则有彼此之偏。所知者,以爱憎夺其平;所不知者,以人事乱其度。
这段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三十《晋书下》。


在了解和推荐人才的过程中,如果听任自己的好恶,就有不能明察人才的弊端,如果仅仅听受外来的讯息,则容易造成彼此认知上的偏差。对认识的人,以自己印象的好坏,而不能客观公平的对待;对不认识的人,容易因为人情关系而扰乱了原有的制度。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有的人我们可能一见如故,第一次见面就好像相识了十几年的老友,特别投机。但是愈是这种情况愈是要冷静,因为我们愈不容易看清对方的状况,愈不容易做出客观的判断。有一句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就是提醒我们,人凭着自己的好恶观察一个人,往往都是感情用事,不能做出客观的判断,确实很容易看错。

《大学》中说:“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为什么“莫知其子之恶”?因为常人往往都是特别喜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怎么看怎么好。又因为自己每天都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所以即便孩子身上有明显的过恶,做父母的也都看不清楚。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家的禾苗已经长得很硕大了?因为有贪心。可见,爱心、贪心,都会把人的智慧蒙蔽,让人不能做出客观的判断。

所以《大学》中又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喜欢一个人,同时能够看到他的缺点、过恶;厌恶一个人,同时能够看到他的优点、特长,这样的人在天下来说都是比较少的。所以,你喜欢一个人,你看他能够看得很准吗?你讨厌一个人,你看他能够看得准吗?都不准。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观察一个人,要通过一段时间,要从他对父母、家人、同事、领导的态度来观察,看他是不是人前人后,领导面前、背后,都是一样的恭敬、真诚,这样才能够看得准。

还有些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不投缘的人、不喜欢的人,因为怀有厌恶之心,就往往盯着对方不好的一面,还把这种厌恶,自己眼里的不好又讲给别人听,这就造成了更多的对立和成见,也会对自己的修身、一个团队的和谐造成很大的伤害。

修行是修正自己的错误言行,而不是看别人的不是。所以首先要求自己把对立放下,不跟一切人对立,没有成见。我们这一生所遇到的人都是有缘之人,我们要通过这个缘分,尽一分道义帮助对方,而不是在这个缘分之中起心动念,看着这个人我就喜爱,看着那个人我就讨厌、不舒服,这样就起了爱憎之心。

这种爱憎之心会蒙蔽我们的智慧,使自己的心不清净,从而看人也就看得不够客观。有句话说:“烦恼起于爱憎,爱憎起于分别”,只要有爱憎的心,看人就看不清楚。不要说看别人,就连自己都看不清楚。因为自己已经被烦恼控制住了,不但不知,还振振有词,觉得自己有理。爱憎一起来,就会生烦恼。“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因为这种爱恶,会把贪、瞋、痴、慢的心都给牵引出来。所以,我们这一生首先要提醒自己,不要跟任何人结怨。

“仁”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要培养起这种品质。我们常说“仁者无敌”,并不是说仁者能够战无不胜,而是指真正的仁者,能够真正做到没有一个我恨的人、没有一个我不能原谅的人、甚至没有一个我不爱的人。

孔子说“仁者爱人”,一个有仁爱心的人,处处都是关爱别人。我们学习经典,也就是要向仁者学习、向圣贤学习,学习他们仁慈博爱的精神。《信心铭》中说:“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只有学会把爱憎好恶的心在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之中放下,心才能清净;心清净了,也才能把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这一生所遇到的人,都是好人,所遇到的事,都是好事,只要用欢喜心、感恩心去接受,这个心就能平等而没有分别;能够平等对待,爱憎的心自然就会慢慢调伏。

如何做到呢?这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心态。当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中时,确实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中”里有这样几句话:“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见识;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感激鞭挞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感激所有让你坚定成就的人”。

很多人觉得自我修养很好,对谁都是一团和气、满面春风,那是因为我们所面对的都是下属、朋友,他们一见面就肯定我们、赞叹我们,甚至谄媚巴结,结果我们听了之后自然洋洋得意。但是突然有一个人,他也不认识你,走到你的面前指着鼻子来骂你,你还能对他表示耐心、表示微笑,那才体现真正的修养。

所以什么叫“历事炼心”?道理可以顿悟,但是事情需要渐修。道理很快就能明白,一下子就能接受,但是还需要我们把道理落实在每一天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之中,在所遇到的人、事、物上,不断磨炼自己的心性,把贪、瞋、痴、慢、疑都逐渐放下,让自己的心归于清净、平等、仁爱、感恩。所以,当我们换一个心态去看,确实“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

明朝高僧蕅益大师也说:“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物质环境、人际关系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好坏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即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如果我们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爱憎的心、分别的心愈来愈淡,清净平等的心就愈来愈呈现,那么看任何人、任何事的确没有好坏。

所以这里讲“任己则有不识之蔽”,如果任自己的感情用事,从自己的喜爱偏好出发来评价人才,那一定就会有一些弊端。

听受则有彼此之偏”,听到并接受了外来的一些说法和讯息,可能就会造成彼此认知上的偏差。所以在听受的时候,要保持冷静,观察讲话人的存心和态度,这样才能够客观评判一个人。

所知者,以爱憎夺其平”,所认识的人,往往凭着自己对他的印象、感觉来判断,这样就容易失去公平、有失客观。


所不知者,以人事乱其度”,对于不认识、不熟悉的人,往往会容易因为人情,而扰乱本有的制度。譬如,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有很多人来托关系、走后门、讲人情,我们如果听了这些人的介绍,或者是凭着自己和他关系的远近来任用人才,那就会以私废公,这就导致了“以人事乱其度”。

所以,一个人要保持一颗公心确实很不容易,要把这些人情关系都处理得很适当,既不能以私废公,也不能不符合人情事理,这都需要在具体的事情中灵活把握。





欢迎转发点赞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刘余莉

刘余莉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刘余莉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刘余莉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刘余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