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寄语 | 三宝的恩德,以何为报
New Year's message
佛日清凉宝
《普贤行愿品》十大愿其中一愿是“请佛住世”,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对象就是善知识,善知识是总集三宝的恩德,是众生利乐的源泉;能通达佛的真实义,能解释佛法,能统领僧团。
但是不管是僧团也好,还是在家弟子也好,善知识所摄受的众生是具有双向性的。一方面善知识建刹安僧,统领僧团,度化众生,这是他的愿力,是他要做的事业;另一方面这个事业也取决于他所面对的这个群体。这个群体如果如理如法,大家转换得比较好,修行比较得力,这样的团队就能够产生一种比较好的回馈。
NEW
就像一个人种地一样,这个地比较肥沃,种子也选得比较好,到了秋天就会有收获。如果是一块贫瘠的土地,纵使很努力,种子也不是很好,有可能这一年就会贴本。
所以一个善知识所摄受的众生,如果成长得比较良性,最后转凡成圣,就会硕果累累。这也是一份正能量,一份回馈。
以前我们要出去弘法的时候,都对送行的人说,你们好好努力啊,你们是我的大后方啊。往往这只是作为对大家的一种鞭策和希望吧,因为作为弟子,总是希望师父在外面不要太累。如果弟子能把这份心变成修行的动力,降伏烦恼,精进修行,那是很好的。
NEW
但是实际上在这个娑婆世界,一个善知识往往要面对的是这个场景:前后受敌,四面楚歌。
我师父纵使这样子修行,度过了那一个个劫难,建了那么多道场,但是有一天师父还是说,这个娑婆世界没有立锥之地啊。这不是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这个没有,而是指世俗缘起上没有立锥之地。
虽然都是师父建立的道场,但是只要有人就有烦恼,只要写牌位就有阴性众生。人的烦恼加阴性众生,一个道场就很难呈现出阳性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一个漏洞,要注入多大的水量,才能超过漏洞的流量,而且不仅能够保持平衡,还可以让这个水呈增长趋势,这是要多大的福德资粮啊。
作为佛弟子、修行者,如果这一辈子的修行,连三宝的恩德都不能报,还怎么说自己在认真修行呢?实际上要成长到有报恩的能力,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是需要实力的。
所以希望这个话题能变成大家精进修行的动力。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就会把自己的生命集中起来做一点事情,就怕生命没有聚焦、没有一个精准的目标。
我们看冬天的阳光好像没有力量,但是拿放大镜聚焦起来,照样可以点燃纸张;如果不用放大镜去聚焦阳光,就是夏天再猛烈的阳光,也不会让一张纸晒着晒着就点燃了。
NEW
你如果总是想着我现在吃着三宝的饭,我这一生能报恩吗?我想你会成为一个报恩者的。因为当你集中自己生命的力量,精准地去用功办道的时候,你会成为一个摆脱烦恼的修行者。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生几十年很快就过去了。
并且老实说,这几十年没有多长时间可以用来修行。更何况睡觉还要去掉三分之一的时间,还有吃饭穿衣、生活琐碎要去掉很多时间,被烦恼围着打又去掉很多时间。我们在座的每一天制造轮回、生烦恼的时间,远远地要大于我们有道心、念佛持咒的时间。
我们要学佛很久,才会真正地现前智慧的。天天念“阿弥陀佛”,哪一天能知道真正的无量光无量寿是什么了,智慧就现前了,才有资格“烦恼即菩提”,否则烦恼就是烦恼,生死就是生死。
佛弟子第一个就是要开智慧。所以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是一切诸佛之师,是我们的师父。我们最重要的生命课题,是解脱还是轮回的根本点,就在于智慧有没有开。《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我们是见诸相就是相,美其名曰是修行了,但是我们脚踏实地的还是在这个烦恼生死网中。
NEW
点击图片观看纪录片《觉岸》
所以我师父百年纪录片为什么叫《觉岸》?就是要我们思考,怎样依着师父的殊胜因缘,我们也能在生死大海中两个脚尖点到地,能登上岸,不再受生死之苦。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虽然一起住、一起吃饭、一起劳动,但是修行是不能替代的,是要每一个人自己用功的。能发现自己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极大的成功。
所以今天要抛出这个问题来:我们在三宝地里,我们此生能报恩吗?我们能成为一个报恩者吗?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