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读懂《华严经》,要先学唯识
談到大乘的經典,可以分成中期、後期,了義、不了義等等,其中包含非常多的經典,尤其像是《華嚴經》等等著名的大部頭經典,都是屬於唯識典籍,可以說大部頭的經典當中,歸類為唯識的典籍比中觀的多。如果想讀懂《華嚴經》這些經典,學習唯識大師們的論著就非常的重要。以上是談到唯識對於顯乘經典的重要性。
唯識對密乘,影響重大
唯識對於密乘也很重要。雖然一般來說中觀的見解,在密乘究竟見上來說很重要;但很多大師也認為,唯識的見解對於瑜伽續是更重要的。尤其無上續,更是強調顯相唯心,以及大手印也是強調顯相唯心。因此,認識唯識、了解唯識,不只對於學習顯乘經典有幫助,尤其在學習密乘時是更為重要的。據說著名的續典註解大師,像是嘎滇札巴、拔哇拔札等等,也都是唯識大師。
從佛教的角度來看,唯識思想很重要,真的應該好好學習。
現代心病:不自主與疏離感
在現代的社會,我們真的可以看到是充滿了機械文明與資訊,步調跟節奏快到瞬間都停不下來,就像熱鍋裡的水不斷沸騰,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沒有辦法停下來。有時候會感覺到自己完全被各種外界的刺激操控、綁架了,就像是被線操控的木偶,對自己完全沒有自主的能力。
從好的一面來看,是世界進步了;從不好的一面來看,是我們被進步淹沒了,找不到自己的目標跟方向。現代人的心總是非常混亂,不斷向外散亂,受到外界挑動,總是向外去看別人怎樣,對自己的心卻越來越陌生,甚至越來越疏遠。有時想想,過去或在牧區,大家生活在一起,人跟人相處是非常親近的,但是現代社會卻是非常的疏離。我們自己跟自己疏遠,忘掉了自己的故鄉、原點,最後也忘掉自己的心是什麼。
所以,我覺得現代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疏離感,跟大自然、家人的親情、鄰居等等都很疏離、陌生,這樣也造成了現在社會的疾病——憂鬱、焦慮等等。當然,病,有時候靠醫生是可以治療好的,但很多時候患者本身要自己積極的想要去治療、處理,這是更重要的!
那麼,有疏離感的現代人應該要怎麼做呢?其實有時候要做什麼也很難,因為我們自己都不覺得有疏離或有這樣的疾病,怎麼可能會知道要去努力處理、治療呢?是根本就無法開始。
唯識了解心理運作,有助對治心病
從唯識思想的歷史演變來看,就是去探究人類的內心世界,尤其是去分析人類的心理如何作用,比如有談到阿賴耶識、末那識,各心識間彼此的關連性以及和阿賴耶識的關係等等,可以說唯識思想是完善的心理學思想,比起西方心理學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唯識不只是一種學說,而且是有實際作用的,是真的能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的。
為什麼唯識的思想會這麼有力量,能治療我們內心的各種疾病呢?因為唯識真的不只是一種思想、見解,而是一種真的治療方法,能幫助我們染汙的心恢復清淨與本質。可以說唯識的思想,不只是過去的文化遺產,而是在現代的社會,仍然是活躍的、有力量的,是一種思想、一種宗教,也是一種能對治疾病的心理學。
唯識的教理中,雖然也有非科學的層面,有著重宗教信仰的部分,但就算這部分也是重要的。因為科學不是一切,也不是萬能的,而且在人類的歷史上,可以生存至今也並非只是因為依賴科學。唯識雖然是佛教的一個支派,重要的是,它是能幫助我們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的支派,這樣的唯識思想,能從過去流傳到現在,非常的珍貴難得,是我們應該要好好珍惜的。
總之,唯識既有科學也有宗教的層面,而這兩者都很重要,因為從痛苦解脫,並不是只靠科學,也要靠宗教信仰,有時候我們生活中遇到重大的困難、痛苦,還是必須透過信仰、心的力量才能去克服。
心理學是現代人很感興趣的學科,佛教又是專門探討心的一門學問或宗教,因此想學習和修持佛教的人,應該從傳統與教育著手,對於心、心所等等狀態,要融會貫通,而要透徹了解佛教的心、心所的運作方式,不了解唯識的見解是不行的。
印度大乘佛教,唯識中觀兼弘
唯識在印度弘揚之後,在許多著名的印度佛教學院,都兼弘中觀和唯識。那洛巴大師的時代,像是香提巴、金洲大師等等大師,都是唯識師。印度的大乘佛教學院,因為兼弘中觀、唯識,使得大乘佛教得以廣大弘揚,其間也不曾發生過任何的阻礙或傷害。因為佛陀非常重視弟子不同的根器,所以開示了不同的教法,因而造就了不同的乘法、見解的弘揚、開展。
▍什麼是唯識?
「唯識」指的是什麼?
「唯識」的字面意思是「只有識」。廣義地說,是指我們全部的精神活動,也就是「心」,一般會說「心、意、識」是同義詞。所以,唯識的根本意義是,在「心」之外什麼也沒有。
我們平常認定精神和物質是兩種存在,「心」是在這裡,外在的「物質或境」是在那邊實存,好像兩者是各自分別獨立的實體。我們認為自己所感受到、經驗到的外在事象,例如山、川、大海,都是在心之外,是實際存在於外界的。
比如看到那裡有山,會以為山是真實存在,所以會想去登山;因為那裡有河是真實存在的,就會在河上造橋。我們總是以為這些是真實存在,跟心好像沒有關連性,比如覺得五蘊和合的身體就是我,這就是我們一般的經驗、常識。
唯識見地,來自甚深禪定
一般對唯識的理解是心識真實存在,執著「識(心)」實存,這樣就是落入另一種執著,就是沒有透徹了解唯識。必須以唯識的教理為出發點,認真思惟「識」是什麼?慢慢了解、認識、深入心識,去探索更深的狀態,以想要理解為目的去努力,這才是唯識的重點,而不只是知識上的了解心識而已。
認真追究自心,就是仔細分析自己的心,比如佛教說的心王、心所,心的各種情緒、作用,都要去觀察分析,去看其間的作用、情況,哪些真實、哪些錯誤,同時也要對外界事物的現象有所觀察,這才是唯識說要認真追究的意思。
「唯識」就是對心的實相、現象,不斷去觀察分析的學問。
「唯識瑜伽派」後來在中國、日本稱為「法相宗」,就是考究法(存在)的相(狀況、現象)的宗派。我們要知道,唯識絕對不僅是學問或者哲學,而是需要我們實實在在去修行、實踐的教法。它跟我們的修持密切相關,而不只是口頭講解,那就沒有什麼作用。
其實,任何思想都要用在心上,看能不能改變心,幫助你的心解脫。唯識並不是一個人自己想出來或推論出來的學說,是唯識論師在甚深禪定的實際修持中,觀察輪涅一切萬法,什麼存在、不存在,究竟是什麼、表象是什麼?透過不斷分析,把最後的發現告訴我們。
——摘自:ga ma ba 唯識三十頌 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