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孝”到最后?
《孝经》中,记载着“人之行,莫大于孝。”其意思是说,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那我们如何做到“孝”?如何“孝”到最后呢?
做到“孝”,要做到有所行动,即孝体现在具体行动和实际中。从古至今,便有不少孝顺的故事让我们耳熟能详。例如《怀橘遗亲》,《怀橘遗亲》是二十四孝之一,记载了后汉时期陆绩为母怀橘的孝顺故事。
六岁的时候,陆绩跟着父亲在九江会面袁术,袁术便用橘子招待他们。陆绩偷偷将两个橘子放在怀里,告别袁术时,橘子不小心落地。这一幕被袁术看见了,袁术便嘲笑他临走时还怀藏主人的橘子。
当时陆绩说了一句话,袁术听了,对陆绩的孝心大为惊奇,对他颇有赏识之意。那陆绩到底说了什么,让袁术大为惊奇呢?原来当时陆绩说了一句,“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带回去让母亲尝尝。”此言一出,便令袁术惊奇其小小年纪孝心之至。可以看出,陆绩的“孝”体现在为母怀橘,不是为了个人的私欲而怀橘,而是因为母亲喜欢吃橘所以怀橘。陆绩的“孝”体现在时刻挂念着母亲的事情,即使是喜欢吃橘这一小事。
还有十四岁手无寸铁的杨香勇敢扼住猛虎的咽喉救父的故事,真真切切地启示着我们,做到“孝”,要有具体的行动,并落实到实际当中。
“孝”到最后,要靠毅力,靠坚持,即孝体现在态度上。一两天的孝顺,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孝”是刻在心底,永不褪色的。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丁兰,很小的时候父母便逝世了,他时常记念着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便用木头刻成父母的雕像。对待雕像的态度就像对待父母在世时的态度,无论有什么事情都和雕像商议,吃饭前总是拜敬过父母才动口,每次外出时都会告知,回家后第一时间也会先见父母,这些体现“孝”的事他样样不落。
时间长了,他的妻子对雕像的态度便不太恭敬了。一天,妻子因为好奇而用针刺破了雕像的手指,而雕像的手指流出了鲜红的血。当丁兰回家时见到雕像的眼睛流着泪,问清楚发生了何事,便将妻子休弃了。
即便父母已与世长辞,丁兰仍坚持以孝顺父母的态度对待雕像。由此观之,丁兰对待父母的态度是十分尊敬,十分孝顺的。说这个故事不是让大家学习丁兰因孝休妻的事,而是学习他自始至终对待父母孝顺的态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孝道文化也越来越受重视。当下,有不少的孝道故事感动着我们。但是,其中也出现了不少人跟风作秀,扮“孝”的恶劣事迹。这些人单纯的认为,给钱,给物质条件便是对父母的孝,其实这并不全然,他们并没有关注到“孝”需要态度。
“孝”要有态度,才能“孝”到最后,没有态度的“孝”是走不远的。近年来,网络上爆出了好几例关于赚钱了的网红不认自己父母的新闻。这种无孝之人,网友自然不会追捧,没过多久,这种不认父母的网红便没有人气,消失在网络上了。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坚持“孝”。“孝”在于行动,在于态度,谁能坚持做到最后,谁便能“孝”到最后。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
——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家族历史
总编:上官福楚
轮值编辑:官秀岩
资料采辑:上官辉
发布:官正琼
审核:熊剑文
有部分文章,我们一时没找到原创读者,或者您申请了原创,但我们推送过程中并没得到提醒,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删除;转发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分享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及对您造成不利影响,同样敬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