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性相近,习相远”?


第二百零八条: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九《论语》。


这句话意思很简单,但是讲起来却不是很容易。孔子讲“性”,在他三千弟子中能够理解的人并不多。颜子“闻一以知十”,对孔老夫子所说的无所不悦、不违如愚,当然对于这个“性”能够理解。

孔子对曾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便明白是“忠恕而已矣”,曾子既然能够理解孔子“一以贯之”的道,当然也能够懂得孔子所说的“性”。

子贡有自知之明,曾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贡既然知道性“不可得而闻也”,这说明子贡对于“性”只能了解一部分,是登堂而未入于室。孔子为什么“罕言性”、为什么很少讲性?那是因为懂得性的人很少,即便讲了,常人也未必听得懂。

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尽管古来有很多批注,但是在近代儒学大师李炳南老先生看来,却都不符合孔子的本意。孔子之后,儒者研究“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类:一是孟子的“性善说”,见于《孟子·告子》篇,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仁义礼智根于心”。

二是荀子的“性恶说”,见于《荀子·性恶》篇,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三是扬雄的“性善恶混之说”,见于《法言·修身》篇,认为人性是善恶混杂的,有善也有恶。修其善,就成为善人;修其恶,就成为恶人。那孔子所讲的“性”到底是善是恶还是善恶相混?其实在《论语》里,孔子只是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并没有说明“性”是善还是恶。而关于这一章的历代批注,也只有皇侃的《疏》没有用善恶来解释“性”。

“性”分为体、相、用三个方面:本体真空,但是随因缘现相。这个“相”是假有、是众缘和合而成、是因缘所生法。“相”是假有,但是常人却误以为是真有,从而执着于这个假相,在假相之中起惑造业。有相则有业用,一有现相,它就会起作用,什么相起什么用。

“体”和“相”没有善恶,但是业用有善业、有恶业,所以善恶是就业用而言的。体、相、用三者,是先有体,次有相,然后才有用。孔子所说“性相近”的这个“近”字,实则是说其前,前是指什么?就是指体相而言;“习相远”的“远”字,是说其后,后就是指业用而言。

所以,以体、相、用来解释“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就知道性是体空,寂然不动;动,就会现出假相。体虽空,而性实有,人实有此性。像人生、宇宙、万有,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以这个本性为根源,这个本性也是遍及宇宙人生、万事万物。人以及万事万物,本性原来相差不多,所以说“性相近也”。

性虽相近,但每个人的习惯不同,依照各人的习惯发展,就会相差得愈来愈远,所以说“习相远也”。这里就体现出教育的重要性。人所受的教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养成的习惯、习性不同,那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就会有很多善恶的不一样。

譬如,“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依照韩康伯的批注,道是“寂然无体,不可为象”,阴阳都是由道而产生。孔颖达在《周易正义》里也说“道是生物开通,善是顺理养物,故继道之功者唯善行也”,“道是生物开通”,道已经产生一切万物,“善是顺理养物”,善就是顺着天理而生养万物,“继道之功者唯善行也”,这是由体起用的意思,这叫善,起作用之后才分善、分恶。

再譬如,“显诸仁,藏诸用”。这里的“显”“藏”都是就作用而言。所以仁义善恶,都是在作用、造作的意义上讲的。

还有,“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这个“鼓万物”的“鼓”,就是“动”的意思,性动就会产生万物、出现万物,“动”就是运动、动作,“万物”就是指一切物体,一切物体都是由本性运动而产生出来的,与圣人没有关系。

也就是说,这里不承认有一个造物主,圣人不用操心。本性之德盛大,业用也盛大。大到究竟处,就是至矣、尽矣,这就是讲“用”。“盛德大业至矣”,就是说这个功德太大了、本性的德能太大了,业是由性生出来的,这就是讲的“用”。

还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里的“成象”“成形”都是讲的“相”。周易六十四卦里的象曰、彖曰,以及吉凶无咎等等,也都是讲的“相”。圣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成相成形,还是讲的“相”。“变化见矣”,就是说千变万化就都出来了,这是就“相”而言,还没说到善恶。《易经》以下的文字接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到这里才说善恶。


所以,孔老夫子的这句话,“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实际上是从体、相、用三个方面来讲的。性相近,是指体、相而言;习相远,是指作用、业用而言。既然性相近、习相远,那就告诉我们,后天的熏习、后天的教育、后天的环境至关重要。好的教育能够使人从习性回归到本性,这也是我们修学的目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是告诉我们,大人之学的目的就是要回归到本性自有的明德。






欢迎转发点赞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刘余莉

刘余莉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刘余莉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刘余莉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刘余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