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说的“孝”有几层含义?


点击上面祖源文化传播关注我们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诗经·小雅·蓼获》

  在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中,“孝”占据了重要地位,深深根植于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国人历来提倡“孝”,儒家也以孝“为仁之本”。那什么才算真正的孝呢?

  嘘寒问暖

  甲骨文中的“孝”,是一个小孩搀着一个长须老人。《尔雅·释训》:“善父母为孝。”《说文》曰:“孝,善事父母者。”

  曾子是个孝子,照顾父母无微不至。不仅早晚问候,而且对他们的衣食冷暖,也倍加关心。陆贾《新语·慎微》记载:“曾子孝于父母,昏定晨省(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调寒温,适轻重,勉之于糜粥之间,行之于衽[ren]席之上,而德美重于后世。”

  事亲须养志

  孝顺父母不是吃饱、穿暖就行,还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孟子·离娄上》:“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事亲,事之本也。”

  还拿曾子来说,他侍奉父亲曾皙,每顿饭都有酒肉。吃完收拾时,一定会请示父亲,怎么处理剩下的酒肉。即使没有剩余,也会说有。到了曾元侍奉父亲曾子时,虽然也是每顿酒肉,但吃完后,不会询问父亲的意见。如果有剩余,下一顿让父亲接着吃。如果没有剩余,也必定如实相告。孟子称赞曾子的孝,认为事养父母,“养志(奉养父母能顺从其意志)”胜过“养口体(口和腹,指衣食方面的奉养)”。

  行孝在敬

  侍奉父母,保持和颜悦色最难。如果只在遇到事情时,代父母效劳;有好酒肉,让父母享用,这不是孝。《论语·为政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只是供养,而不尊敬,那和饲养畜生没任何区别。

  荀子强调“敬”,引孔子的话说: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古之人有言曰:衣与!缪(müu,同“穆”,恭敬)与!不女聊。今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朕胝(pian zhi,手掌脚底因长期劳动摩擦而生的茧子),以养其亲,无此三者,则何为而无孝之名也?行为不恭敬,言辞不谦逊,面色不和顺,即使早起晚睡,辛勤耕作,劳苦事养,也不是孝。

  心之所系

  在孔子看来,为人子女,除了养、敬之外,还要心系父母。《论语·里仁篇》:“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随着我们的慢慢成长,父母却在渐渐衰老。这时,我们更应该重视他们。父母高寿,我们在欣喜的同时,还应感到恐惧。父母年迈的身体,随时可能生病,也随时可能走到生命尽头。

  子女侍奉父母,是一种责任,要时刻惦念在心。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在父母健在时,我们不去远方。如果外出,也要让他们知道你的去向。即使不得已到处奔波,也应多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方便的话,常回家看看。

  不改初衷

  孝顺父母,要始终如一。小时候,我们总是思慕父母;成家之后,眼里只有妻子和儿女;有了一官半职,只盼领导能重用。我们长大了,却和父母越走越远,对父母的关心也日渐减少,这是半途而废的孝。

  《孟子·万章上》:“大孝终慕父母。”所谓的大孝,应像虞舜一样终生孝顺父母。让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使他们在物质上得到满足,精神和感情上得到慰籍。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

——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家族历史

总编:上官福楚

轮值编辑:官秀岩

资料采辑:上官辉

发布:官正琼

审核:熊剑文

有部分文章,我们一时没找到原创读者,或者您申请了原创,但我们推送过程中并没得到提醒,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删除;转发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分享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及对您造成不利影响,同样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祖源文化传播

祖源文化传播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祖源文化传播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祖源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祖源文化传播。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