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珠玑的林则徐 “十无益” 格言
清朝重臣林则徐五十四岁的时候,写了一个“十无益”,堪称字字宝玉珠玑,句句千古良言,读了简直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养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对于我们,也既是做人的根本要诀,也是教子的万金良方,当珍之惜之,细细体悟。
01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有句话说:“人品是最好的风水。”
中国的老话也说:“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在做,天在看。”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世间自有善恶因果,人品不好,只能自损福报,再好的风水也是毫无用处。
为什么说最好的风水是人品?这里面有大智慧。
好人品带来好人缘。
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周围人的爱戴、尊敬和感激,于是便攒下了人缘,有了好人缘做事必定如鱼得水。
好人品带来好机遇。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好人品必然得人心,得人心才能广开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多的资源,收获更多的机遇。
好人品带来好心情。
中医认为,决定人寿命长短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吃和运动,而是心情。人品好,内能安心,外能收获人间温情,如何不会心情好呢?
心情好,自得福寿。所以人品不仅是最好的风水,还是真正的风水。
02
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论语》有云:“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围炉夜话》所谓:“百善孝为先。”一个不孝之人,一定不是个善人,甚至都不能成为人。孝,乃善之根、善之本。
很难想象,一个连生养自己、与自己最亲近的父母都不孝的人,能真心对别人好,能对这世间存有温情和善意。
善与不善,对于一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先贤的那些至理名言,早就把这个问题说透了:
《周易》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曾子言:“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太上感应篇》云:“心起于善,善虽未为,吉神已随之;心起于恶,恶虽未为,凶神已随之。”
民谚所谓:“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
一句话,善恶关系的,便是祸福。
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做个善人,就是对神灵最好的交待,拜不拜神只是形式和其次。
面对天地神灵,贵在一个心诚,所谓心诚则灵,而行善积德正是最大的诚心所在。
恶人拜神,哪有什么诚心,不过是求个心理安慰罢了。
而做个善人,必要以孝顺父母为重点和基础。
对于这点,古往今来,从来没得商量。
03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诗经》有言:“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一个家庭,父母是根基,兄弟是枝叶。只有兄弟姐妹相互扶持,家业才能得以繁茂。
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和”最重要也最容易出问题的,便是兄弟姐妹的和睦。
一个人对待兄弟姐妹尚且不能和睦交好,谁能相信他会对朋友真诚友好呢?这样的人又如何交下真心的、有益的朋友呢?
所以朋友再多又有什么益处,多是泛泛之交、酒肉朋友罢了。真到了事上,没人会管你。
许多人在外交友看似彬彬有礼,坦诚相待;在家里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这样的人一定虚伪。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第一大乐就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父母都还健在,兄弟姐妹平安且互相没有怨恨。
孟子这是告诉我们,做得到如此,才是君子。不是君子,则就是小人。
为人的修行,要从和睦兄弟姐妹开始。
04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意思说古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今人读书是为了别人。
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为了别人而读书,即是要博取别人的认可,行为浅薄媚俗。
而为了自己的读书,是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
简单说,读书是为了修身正行。
南怀瑾也曾说: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
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不把读书的目的放在明理做人上,一个人读书越多便越可怕,因为他有了做坏事的更大资本——更大的欲望、更多的手段、更强的谋划能力,最后遭受的反噬必定也更猛烈。
一个普通的坏人做坏事可能只是自食恶果,一个有知识的坏人做坏事那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所以读书必须以行止端正为止规,此不可不慎。
05
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什么是做事乖张?
为人偏执极端,喜好标新立异,行事不讲情理、藐视道德。
这样的人,往往居心不良,存的是哗众取宠之心,聪明常常用在了邪道上,成为作恶的工具,且容易被人利用。这样的人,越聪明便越坏事,越能害人害己。
《红楼梦》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验证这句话最多的常常是乖张之人。
所以孔子教导弟子的:“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有余力,则志于文。”对治的,正是这种病。
南怀瑾曾说,儒家开出的药方是真对症的。道理就在这里。
普章玛布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普章玛布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普章玛布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普章玛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