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民之道,务笃于教也。
为什么教育这么重要?中国古人解决问题讲究治本之策,社会诸多问题,譬如食品安全、贪污腐败、不诚信、欺诈、甚至恐怖现象等等的产生,是结果,那原因出在哪里?原因就在于人心坏了。所谓“人心正则国治,人心邪则国乱”,要改变人心,光靠一、二个法律制度条文不能够解决问题,必须要靠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有效果。
在《孔子家语》中记载,孔子在鲁国做大司寇时,有父子争讼,孔子就把两人关进了同一个监狱,三个月没有判决。后来,父亲提出撤诉,孔子就把两个人都释放了,也没有追究。鲁国的大夫季孙听了这件事,很不高兴,就说:“我曾经听您说,孝是治国的根本。现在杀一个不孝之人就可以警诫全国的百姓都行孝,但是您不把这个不孝的儿子杀掉,反而把他给放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孔子说:“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也”,上位之人没有教导百姓行孝悌、走正道,结果百姓犯了罪,就要把他杀掉,这不符合情理。“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也”,不教导民众培养起孝心,却用“孝”来审判官司,这是杀害无辜之人。“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全军溃败,不可以斩杀士卒;司法混乱,不可以处置惩罚百姓。为什么?因为“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这是因为上面的教化没有施行或施行不得力,所以罪责不在百姓的身上。“夫慢令谨诛,贼也”,法令非常不严谨,诛杀却非常急迫,这是残害百姓。“征敛无时,暴也”,横征暴敛没有一定的时节、不适时,这叫暴政。
“不诫责成,虐也”,不事先警诫,或者没有事先给百姓良好的教育,却苛求他们能够做到,这叫虐政。
“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办理政事如果杜绝了以上三个方面,然后才可以用刑。因此,给人们以良好的道德教化,也是有步骤的。孔子说,“既陈道德以先服之”,就是说,首先要给人们宣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理,让大家明白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让大家顺服,这样人们才不会轻易作恶。
观之当今,现在的社会似乎很重视道德教育,但是实际上,人们并没有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标准,甚至以丑为美、以恶为善,积非成是的事情司空见惯。例如,我们从小学上到了博士,上了很多课,但是回想一下,有哪一堂课教过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没有。然而在古代,孩子从童蒙教育开始,就开始学习《弟子规》《童蒙养正》、学习怎样做才是孝顺父母,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做人的教育。此外,还教导孩子要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身体上有损伤,会让父母忧心;德行上有损伤,会让父母脸上蒙羞。爱护好自己的身体和德行,这都是养父母之心。所以,现在的人如果不学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理,就会不知道善恶美丑是非的标准,甚至还会以恶为善,做出把兄弟姐妹送上法庭、父母把儿女、儿女把父母告上法庭还振振有辞的行为。宣讲了伦理道德之后,如果还是不行,“则尚贤以劝之”,就要崇尚那些有德行的人,劝勉百姓向善。现在的社会尽管评出了很多的道德模范,但是仅仅评选出来还不够,不能只在颁奖晚会上宣讲一下就草草了事,还要给他们以很高的荣誉、特殊的待遇,还要经常宣讲他们的先进事迹,好的故事、好的素材可以拍成电影、电视剧,天天在广播电视媒体播放,使之家喻户晓。然而,当前这些远远做得不够。譬如你去问年轻人:今年“感动中国”评了十个道德人物、道德模范,他们叫什么名字?他们有什么先进的事迹、有什么高尚的品德值得学习?结果保证是一问三不知;如果你再问,某某电视剧的女主角是谁?她的星座是什么?她的成名作是什么?他们一定是对答如流。这说明什么?说明现在的宣传出了问题。在古代,很多的妇女虽然没有读过圣贤书,但是她做人知道忠孝节义、知道孝敬公婆、尊敬丈夫、教育好儿女。她们从哪里学来的这些?都是从民间的文艺作品中学来的。戏剧在古代是重要的价值观传播媒介,它以劝人为善作为教育目的。我们去考察祠堂的时候发现,祠堂的对面总有一个重要的建筑物——戏台。为什么在祠堂的对面设置戏台?那是古人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的表现,古人希望通过文艺的形式给以人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劝导,使其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道德教化。再看现在的社会,媒体对歌星、影星,哪怕一点小小的新闻,都炒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对于那些善德善行却宣讲得甚少。这种对比就能使我们对现在社会风气一落千丈的原因一目了然。“又不可,则废不能以惮之”,如果还是不行,就要把那些不能遵守道德规范的人给废弃、贬退,让人生起畏惧之心。“若是,百姓正矣”,如果这些全都做到了,百姓自然也就端正了。“其有邪民不从化者,然后待之以刑,则民咸知罪矣”,倘若还有一些顽固不化的奸邪之徒,最后才给以他们刑罚的制裁,这样民众就能明理而知耻,羞于犯罪了。“是以威厉而诫,刑措而不用也”,因此,不须用严厉、苛责的政令就能起到教诫作用,而刑罚也可以搁置不用。“今世不然”,现在却不是这个样子。“乱其教,烦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罪焉,又从而制之,故刑弥繁而盗不胜也”,其实孔子那个时候也出现了类似当今社会的问题,大同小异,都是没有抓到问题的根本。现在(亦即当时)的问题就是教育混乱,不重视道德教育,人们不知道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也没有羞耻之心,刑罚繁多,使人迷惑,人在不知不觉中犯了罪,就受到刑罚的制裁,结果刑罚愈来愈繁多,强盗即犯罪的人也愈来愈数不胜数。
“世俗之陵迟久矣,虽有刑法,民能勿踰乎?”社会风气由盛转衰已经很久了,虽然有刑法,人民又怎么可能不逾越?所以,这段话孔子告诉我们,首先要给民众以道德的教化。如果人们没有接受教育,做了邪曲不正的事,那么也应该给予宽恕。宽恕之后,还是要给以伦理道德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做人的根本。古人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正是因为道德教育有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时至今日,世界灾难繁多,矛盾冲突四起,人心惶惶无依,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西方忽视了宗教教育、而东方忽视了圣贤教育所致。
所以,要解决当前社会的种种问题,首先必须要恢复以伦理、道德、因果为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由国家选拔、培养五十位真正通达中华传统伦理道德,而且德行兼优的老师,在中央电视台、各省市电视台,网络、广播等等媒体,日日宣传中华传统伦理道德,讲解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理,还要配以因果的教育,让人不敢作恶。第二,要真正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选拔标准。也就是说,领导者的选拔、干部的任用、甚至中共党员的吸收,都必须首先具备孝、廉的品质。第三,党校教育、国民教育,要以“五伦”“八德”作为主修课或者必修课,以《国学治要》《群书治要》作为治学、治国的必读课本。国家领导人要率先参加,并且身体力行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上行下效,为社会大众做出榜样示范。第四,创办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验点。譬如,可以先在一个小区、一所学校、一个村镇、一家企业,甚至一所监狱落实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再把成功的经验向全国乃至全球普遍推广,请世界各地的人前去参观,这样能让人们重新拾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心。其实早在2006年的时候,安徽庐江汤池镇就已经率先行动,成为了弘扬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榜样示范,很多人前去参观后,确实觉得它的成功能够帮助实现和谐社会乃至通向大同世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在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后,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处处看到对方的需要、为他人着想,总是想着多付出、少索取,大家都这样做,就感觉到生活在这里很温暖、很和谐、很幸福。每一个来到这里学习参观的人也都深受感染,知道了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都愿意去效仿。所以,要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就必须从各个方面深化改革,但是改革的重点绝对不是盲目推行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民主政治,而应是通过政治、行政、教育、文化等等各个方面的改革,恢复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着重解决当前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信仰缺失、文化断层、教育失误的问题,因为唯有从觉悟人性、唤醒人心做起,才能拯救人民的心灵,也才能化解冲突灾难,达到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