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虚舟悟的氛围 1004~1005 对话



1004  对话


第一是大圆镜智性清净,就是底层的这个,然后去看平等性智,就是这里面带不带这个,然后当你平等性智有了之后,才会有妙观察智。就是你平等了才会知道,这个事儿怎么回事儿,怎么处理。最近课里讲到,你怎么理解别人,你怎么观察,你怎么有同理心,你怎么知道在发生什么。因为到平等性智这儿,迁怒是很容易的。这个时候,迁怒的时候,会把不满都推到他人身上。


所以这里面的迁怒,如果你看,这可能只是一个点炮的点。但实际上这件事发生,可能这个里面可能只占百分之十五,但是你那个百分之八十五的不满,一下子就都怼在这百分之十五上了。


当你恶业现前的时候,你可能就会因为这个点,你会怼人。就是事情本身未必有那么严重,或者不需要极端的处理。但是如果你恶业现前的时候,这个点了炮了,你被触发。然后使事情的整个走向改变方向。当人不好的时候,尤其人被长期整不好的时候,这个迁怒是很难避免的。但是你得理解别人的对,或者你理解这事情怎么样。


这个就引发了,后面整个,人成佛成的部分。妙观察智不是你聪明,不是你思路清楚。妙观察智是善解人意的,真正你是去透过去看清楚的。它不并只在一个理论,你好像什么都清楚。很可能是你的识,因为你在你的“对”里,你觉得是对啊,但是你的对里面有别人吗?你的对里有别人的处境吗?或者还有整个事情吗?如果你没有,你就在你的对里,那是妙观察智吗?肯定平等性智都没有了。平等性智都没有,这时候往里是什么,如果一个人业力要现前的时候,很可能会这么发生。你平常都不会这么做选择,但是所有点都怼在那的时候。你会做出一个决定,或者一个行为,而这个行为可能导致,就是你这个业力就搬岔道了。


如果这个时候透过去,就像说人都会发脾气,但是要看你是否认定你说的,你是否认定事情必定是怎样的。还是会考虑其他可能性,还是并不会认定。


开始理解他人,努力去理解别人的“对”。做奶爸,都是无限的理解,这才是往妙观察智走。然后这时候,你才会有那个智慧去观察到它,才会用方法,这时候法才是平等啊!


有些事儿,不是从道理来的。任何道理都是不对的,你有一万个道理不做,只有你理解到这个人的处境,才发现什么是唯一的办法。这时候才会说妙观察智。然后妙观察智之后,你力量不够,最后才能达到成所作智。


成所作智是五八六七果因转,前五识和第八识直接是空的。不需要通过平等性智,不需要通过妙观察智。我直接就是五八六七果因转,五和八直接通过去就解决问题了。就是连判断都不判断,不知最亲切,呆着,就把问题解决了,这是无为法。


所以这当中,一步步的,你那个“我”是在这当中脱透掉的。那个“对”和道理是从第七识,你然后才会到第六识。但是我说那个同理心、温度、慈悲,你没有这个,你怎么会有慈悲。你有慈悲的道理,但你没有慈悲的行持。所以慈悲的道理,它只是一个你以为的东西。但实际上你做的时候,你的边界会让你在遇到问题时弹开。



所以这就是我们的边界,所以这时候我们为什么是菩萨行。就是你只有意识到别人比你重要的时候。你才会放弃你自己。如果你最重要,那什么叫普贤行啊!


所以你想这个背后的那个心,那个真诚。那个对众生的不舍,你对众生不舍,因为你对自己不舍。因为自己难,或者你真正感受到,原来你是这样的话,你根本就不知道在发生什么。你的行为造成,你就会很惭愧。它又是从惭愧来的,是我的智慧不够,我的力量不够,又会要求自己。你看,是我不够,那我就要做到。当各种各样因缘来的时候,你又看不懂了,所以这一层层的,你就在展开了。可是这个当中,没有外界的这个触碰你的边界。你不是在这打坐,这事儿就能完成的。因为你打扰我修行了,因为你让我不好了。我们这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他人比我重要,你都可以把它道德化理解,不是表层的意思。向火中生啊,所以“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什么叫五浊恶世誓先入,也是这个意思。


就像特种兵一样,你把自己投在战场中去练。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怎么透?而且每出一个问题,你要检视是你的问题。受影响了,说明我的力量不够,我才会受影响。因为可能是同样事,他没事儿,我受影响了。能跟别人相处,跟没事儿人一样,不受影响。力量都是这么来的,你没有这个防护力,你怎么去重症监护呢?你怎么能陪这个人呢?所以这个是转着圈的,你要加强你的方方面面的能力。而且你总是惭愧,因为总有众生让你做不到,让你理解不了,让你误判。或者就让你失望,你做了半天,最后你说这事儿有意义吗?他会让你失望,让你更深的理解佛法,更深的理解因缘,理解原来你帮不了。然后他怎么才能行,你得让他升起,或者你一连串佛法都是这么展开的。


所以悟是什么?悟了个什么呢?那不是眼神变好了,我近视眼变没了。它不是这样这样的事情,这都是对悟的误读。我们把悟就太价值化了。悟是对众生的无尽的愿的兑现,直到自己愿满了,福德圆满,然后成佛了。

所以佛法是愿力法,就是从这来的。所以众生无尽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你帮不了人,你这是烦恼。然后法门无量誓愿成,佛道无量誓愿成。你看也是从这升起来的。所以当我说悟的氛围,为什么如此之难啊?他太过广大了,我们理解的佛法跟真实的佛法就是片面,真是一粒沙似的片面。那我们怎么理解诸佛的世界啊,和诸佛的功德呢。然后怎么会,你能理解诸佛的功德的时候,你才会真正的礼敬啊、随喜啊、请转法轮啊、常随佛学啊!你这才会升起啊!这叫虔敬心啊!所以这个虔敬心才会由衷的升起啊,虔敬心升起之后,你才会功德力量。


“我也愿意这样,俺也一样啊,我长大后就想成为你,我也一样啊,我也想这样啊!”


然后这时候,你才会有这个“行”,会有这个力道。这时候你底层,你的标准就是,我也希望做到那样,而不是我的苦乐。这时候你就会把自己主动投入到这种当中去,而不是求自己安乐。这就转到真正的大乘心了。


所以小乘和大乘,我们也都片面、狭隘、刻板、最根本无法理解佛法这三乘的,你看着又是悟的氛围的,整个的又是一种语境。而涵容周遍观,就是当这些,你每个点的理解。它整体和局部不断的交涉的时候,他才会涵容周遍,你才会理解这个所谓圆教、顿教。为什么顿教之后是圆教,顿,是这个。但是圆,你圆不圆,所谓圆满,为什么叫大圆满?就不要把这个概念化和宗教化,它就是大圆满,这个名字很贴切。大圆满和大手印,大圆满就是本来的圆满,但这个本来的圆满是诸佛功德的圆满,是诸佛功德的现前的一种兑现。


所以我们证悟大圆满,就是证悟诸佛本然的状态。你也要兑现众生本来的状态,也是大圆满。就没有不是大圆满,所以在这儿它是无修的。所以虔敬心,靠虔敬心啊,靠什么这些,慢慢的这个味道就开始出来了。你看这还是语义场,这语义场不是简单的语义。它是信解行证不断的循环,它是愿力、你的定力、你的智慧、悲智力不断的循环。



1005  对话


看到事情的本来面目,是很难的。要不你分不清楚,为什么讲现象学呢?说事情本来,你得一层层剥。你要不断的惭愧,不断的忏悔,你必须去确定这里面哪些东西不被自己染色的。而且你还得有好多工具,它不是说我愿意,我也想,没有用。你要有很多的技术性和工作,就像哲学一样,它都要有很高的技术,你才能把它剥离开,它就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所以生命是复杂的,很多参与其中,事儿不是简单的谁对谁错,它很复杂,包括因缘、业力、福德,很多动态的东西。人的走向,就是人的这个时候,这个选择,有可能,是个大的福德的,或者大的业力的一个动向的显现。刚好所有点都碰到一块儿的时候,人可能就会犯错,这就是业力。就是量身定做最后进入盲区,你会做那个行为的。它会把你的那个弱点,刚好被放大出来了。可是刚好你不自知,就是你在一个你自己对的方式,你是看不到的。


这里面,这种不认定,不确定这个事情是什么?所以这过程当中,就会很难,它就是烦恼吗。所以这个烦恼就是,它要导向菩提的。要不对这件事没法产生行为,按哪一个做呢?任何一种东西,你可以不承担,你可能都会做错。这一刻,因为它是动态的,所以你这一刻的抉择。就不断的抉择,透过去。今天的课出来了,可是出来这件事儿,跟事儿本身无关。但是这种“问”,整体对理和事之间,从事到理,整个清晰化了。


所以修行是来自于你的不安,你不安什么?就是这个没有透,你就不安。你必须去透过去。那这个就形成了参,这个参当中,不是说“我也参一参”。它是疑情啊!它出来了,你觉得,这应该不是这样。但是你又有那个味道,你大概估摸你找对了,之后变简单了。所有东西就跟破案一样,一下子所有的证据、和所有的信息都对上了。你基本觉得这个大致不会犯大错。


所以这里面,你看它的技术性,要求你的心理状态、技术,方方面面都是非常高的。当这样的时候,因为轮回本身就是复杂的。不是一个大是大非的,就是只有这样的话,精细当中你的智慧才能增长。因为它随着你的因缘的变化,然后它投射出的业力和情况,就是你的修行吗!它就成为你的修行的资粮。你就形成一个正循环。那这恰恰是你的福报的来源。所以行菩萨道很重要,你必须去做啊!你做会犯错啊!会挨骂吧!会很惨吧!就造成这些年的选择呀!这个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呀!选择呀,人生啊,因果也罢。形成一种力。这种力,就是你不动摇,你不会被摧垮。因为它不是投资失败,跟这个无关。


它不是能这样能计算的,它只跟愿力有关系。就是这件事儿我透没透,说这件事儿我做到做不到,说这件事儿我能不能解决。如果再遇到这件事儿情我该怎么办,每回都得问,直到这件事解决了。行了,踏实了。



你看这就是它底层的这个动力,只有你自己过不去,你才会不停的去解决问题。可是你放过很容易。这时候就需要担当吗!


所以说大医王,如果你是医生。你担当不担当这件事儿。是医生,能说看到见死不救吗?或者看这个事情说治不了,说一万个人里没一个人得这个病,说死了死了吧,你会这样吗?这肯定不是一个大医精诚,不是为医之道。


这当中,哪怕有一丝一毫的,你都会这样的,直到你圆满。所有的圆满就成佛了。所以这也带给我们认为的很多的密法啊!拿一个东西就念一念,念多少遍,修到哪,就可以证悟的,那是一面。


那诸佛,你到十地菩萨到成佛,为什么还要五十三参?为什么还广行菩萨道呢?因为我们能接触的毕竟是有限的,直到你那样。还有一个是,你就算证悟,你的国土呢?你国土每一个众生都是你度的啊!所以阿弥陀佛伟大啊!释迦佛伟大啊!就是如果它不是跟我们有关系,我们怎么能在这个世界。我们怎么可能听闻这个教法。那实际上佛的事业是无尽的,在这来讲,就没有一个达成,它是无尽的。


所以佛,即便它成佛,它这件事儿只是它任运,它一直还会发生,它根本就没有说,综合一个事情,还考核,还绩效。这是佛的任运的功德,是无尽的事业。这里面就是说,“若众生烦恼无有尽故,我此忏悔,我此礼敬,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当中你才会到“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才能有“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我们才能同佛大愿,才能入佛性海。


所以它这个里面,你看它的动力学,就是,你看这也是悟的氛围吗!如果你任何一点儿缺,你这些都是福报的问题。你不会有这个力道,你不会有这个坚持。坚持也不是,你坚持可能又错了。这当中,它问题就是复杂的。它不是一个简单,你任何一点简单化都会出错。你都把它概念化。没有一个点是可以被概念的。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按照新的政策条例,3月1日后公众号即将被关闭。所以后面的几天内容很长,尽量在月底前把悟的氛围课程发出去。同时,月映虚舟的禅宗概论课程已经发了几个月,各位师兄如有问题,可以发邮件yueyingxuzhou@163.com, 月映虚舟老师会选择一些问题亲自解答。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中国佛教网

中国佛教网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中国佛教网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中国佛教网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中国佛教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