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可使尽,福不可受尽,规矩不可行尽,好语不可说尽(好文)
0
1
势不可使尽,使尽则祸必至
0
2
福不可受尽,受尽则缘必孤
我们此刻所拥有的福报都源于先前的栽培。无论是多生累劫善业的积累,还是这一世辛勤的努力,都是有因有果,并非凭空得来的。因此,福报并非一定就能够源源不断,而是有其边界的。
如果不能为未来多多栽培,或者善业累计的速度比不上福报消耗的速度,有朝一日,将所拥有的福报都享尽,就会变得业重福薄。即便是天人,福报享尽也会有“五衰相”的现前,更何况我们这些薄地凡夫呢?
《治家格言》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也正是对“福不可受尽”的延伸。就以财物来说,人人都认为拥有大量的财富物资很幸福,但是如果成为了守财奴,或者挥金如土的人,就会为人所不齿了。
正如虚云老和尚常说的那句“享福莫如惜福”,只有我们在拥有幸福生活的同时还时刻不忘惜福,同时尽可能多地去布施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而我们的福报也才能相对长久,才能更好地支撑我们对佛法的修学。
0
3
规矩不可行尽,行尽则人必繁之
不论在哪种生活环境中,都需要有一定的规矩来规范那些不守规则之人。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没有组织纪律,自己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的来作为,我们的社会就会变为一盘散沙。因此,规矩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的。
但是,人为制定的规则在执行的时候不能过于严厉,应当有适当的灵活度,不能变得铁板一块。否则,会使规矩变得繁琐教条,更会让那些受到惩罚的人产生不满情绪。不仅起不到警示犯错者的作用,还会造成被管理者的反对。
僧团之中也是如此,佛弟子们以戒为师,戒律清规一定是需要严守的。但是如果不慎而有违犯,也并不是一罚了之。执法、通情、达理这三项,是需要配合使用的。
例如结夏安居期间有急事需要外出,或是居士受持八关斋戒时因病而不得不在过午之后服用一些药物,这在律部之中都有具体的规则,只要悉心研究戒律的开遮持犯,便会发现即便是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也并非死板,而是活泼的,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对于僧团的其他一些规矩,更是如此,规矩当然要守,但也不是机械死板、一成不变的。
这一条对在家人也是非常实用的提醒,管理企业、带领团队无不如此,规矩要有,但执行时候切忌不通情理,过于冷酷,若是把人给工具化了,是凝聚不起人心的。
0
4
好语不可说尽,说尽则人必易之
平时说话要把握说话的分寸,不可说侮辱别人的话,也不要说伤人自尊的话,即使在自己得意忘形的时候,也要切记不要嘲笑不如自己的人。尤其越是在人愤怒的时候,就越要克制自己,不要轻易口出恶言,伤人伤己。而五祖法演禅师则警示我们,不仅侮慢之话不应该说,即便“好语”,也“不可说尽”,这又是为什么呢?
佛法中讲要随喜赞叹,但这并不是无原则的曲意逢迎,更不能偏离事实。例如,可以随喜赞叹他人的某个发心或行为,但绝不是将对方吹捧得完美无缺。否则,就有巧言令色、谄媚之嫌。
哪怕是说好话,也要客观、要如实、要含蓄。说他人的好话,赞叹他人,不是为了让他开心高兴,而是对治自己的挑剔、嫉妒和我慢之心。
把他人说得过于好,对那个得到表扬褒奖的人也是一种损害,可能助长他的骄慢之气,对自我认知产生偏差。至于肯定自己,更要慎之又慎,不是沾沾自喜于眼前的成果,而是为增强自己的道心。若高于实际地夸耀自己,“打脸”和“翻车”也会来得更快。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四句话意在警示我们,凡事皆不可太过极端、绝对,应当学会适可而止,留点空间给自己,也留点空间给别人,这样自己的人生才会过得如意自在。
经 云☞ 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处度此生,每日更新佛学文章,修行路上同为伴侣,【般若电影】公众号你关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