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赵朴初(1907—2000),太湖县人,著名社会活动家、宗教领袖、诗人、书法家,全国政协副主席。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兼生产救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副会长、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缅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央参议委员会主席等职。
赵朴初一生追求进步,探索真理,孜孜以求,矢志不移,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威望和广泛赞誉。他长期从事佛学研究,擅长诗词、书法,著有《滴水集》、《片石集》、《佛教常识问答》等。
佛教哲学本身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誉佛教徒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
在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认为事物是处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网络之中。因此,在西方学术界中有人认为佛教是唯一的“无神论”的宗教。这种看法,好像不易理解,但佛教教义确实如此。这个道理很简单,佛教既以“诸法皆空”(即俗语中的“万法皆空”)为教义,当然神也是空的。神既然空,何来创造世界之事?但是,佛教又认为“业果不空”,“业”即人的有意识的行为活动、这种活动必然要产生一定的结果,这二者都是实际存在的,不能说是空无所有。不过,它们也都属于缘起、无常的范畴、没有独立存在固定不变的体性,所以也是一种无自性的性空。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并把一己的解脱与拯救人类联系起来。
佛学和中国古典哲学的交互影响,推动了哲学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它以独特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给予人们以新的启发,把人的精神生活推向一个新的世界。
佛教对中国文化有十分深刻和广泛的影响。佛教传来中国近两千年,思想体系发展演变成十多个派别,可谓是学术成果灿烂辉煌,对中国思想文化起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在文学方面,从对我国文学发展的影响来看: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其中一部分本身就是典雅、瑰丽的文学作品。如《维摩诘经》《法华经》《楞严经》特别为历代文人所喜爱,被人们作为纯粹的文学作品来研读。鲁迅先生曾捐款给金陵刻经处,刻印了一部《百喻经》。这部经所叙的譬喻故事,今天常常被译为语体文,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佛教还为中国的文学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法华经》《维摩诘经》《百喻经》等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的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王安石、苏轼等大文学家的诗歌创作。
再从佛教对我国文体变化所起的作用来看:我们从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各种变文可以看出后来的平话、小说、戏曲等中国俗文学的渊源所自。此外,还有由禅师们的谈话和开示的记录而产生的朴素、活泼、自由的语录体,后来也被宋明理学家仿效而产生了各种语录。在音韵学方面,如过去中国字典上通行的反切,就是受梵文拼音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在艺术方面,首先要说明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外国人由于传统的成见,看到佛教庙宇中有许多佛菩萨的造像就认为佛教是“多神教”或偶像崇拜,我们也有人这样看。
其实,佛教在最初的小乘流行时期(约五百余年)并没有佛像,一般用佛的脚印图或菩提树做标记,大乘佛教流行后才开始雕刻塑造佛像,一是为了纪念,二是表示佛教的教义,这和偶像崇拜不是一回事。如最早的佛像大多是佛在菩提树下成道说法,或者是佛在双树下涅槃,前者表示佛由人修而成,后者表示生必有灭的无常教义。其后称这种使教义形象化的方法为“表法”,导致佛教在艺术方面的创造和发展,产生极为灿烂的成果。例如,大家知道中国的建塔造像起源于佛教。建塔造像包括两门艺术,一是建筑,二是雕塑、随着佛教的传播、建塔造像的艺术亦随之风行全国各地。四世纪到六世纪,全国各地到处涌现壮丽的塔寺建筑。晚唐诗人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可知当时的寺院之多。现在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的标志。世界闻名的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是我国雕塑艺术的宝库。
左边云冈 右边龙门
此外,佛画艺术也很著名。佛画主要是整画。最初盛行的是佛陀本生故事画,发展到唐代,逐渐为经变故事画所代替。所谓“经变画”也就是将佛经中的故事譬喻演绘成图,经变画的兴起使佛画内容大大丰富起来,也就能使画家们发挥更大的想象力和给了他们驰骋艺术才能的更广阔的天地,所以唐代佛寺壁画极盛。当时名画家辈出,如阎立本、吴道子皆以擅画佛画而知名于世。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般若和禅宗的思想很有关系。由此可见佛教对当时绘画艺术的影响之大。另外,佛教版画也随着佛经的刊印很早就产生了,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版画便是佛经上的《释迦说法图》。
【释迦说法图】 莫高窟第251窟,北魏
总之,存在了将近两千年的中国佛教,拥有内容丰富绚丽多彩的文化遗产,它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对于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在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实事求是地加以研究和总结,作出正确的估价,我们就会发规,佛教文化的精华同样可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养料。
本文节选自《佛教与中国文化》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