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用这种方式,留给弟子参悟的课题


一句誓言

一生作答

在悟公上人这张尊贵的影像旁边,有一行字注明着“圆寂前四天”。这是我们佛弟子心中始终要去参悟的一个课题。

世间的人如果得了什么病,只能活多久了,有可能生命一下子就跌落到黑暗的恐惧中,迅速就崩溃了。我们师父早就预知时至了(知道自己将于什么时日离开人世),到了一定的时间才给我们透露一点。

作为弟子,我们的主观意愿还是祈愿师父健健康康、长久住世,所以对师父所流露的一些迹象,也不会去刻意往这方面想。其实就是选择性逃避,不愿意去想师父圆寂的事情。

师父看我们懵懵懂懂的样子,偶尔也会提一提。从五年、三年、一年、半年,最后临近日子的时候,师父还自言自语地倒计时。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师父,还是那么的安详、那么的慈悲,不管什么时候,都流露出对众生的那种悲切。

悟公上人墨宝

纵使在圆寂前三天,师父他老人家还是那样全身心地、不顾一切地去利益众生,还在教我们在这个苦难的世界开心地学佛,教我们不要被困苦的现象击倒,教我们笑对人生。

他老人家的这种强大的解脱法喜,这种安住在佛法中如如不动的力量,就好像火车头一样,带动我们这些车厢从五浊恶世的淤泥里抽身出来。这种强大的觉醒的力量可以超越无常,超越苦难,超越冤仇、忧伤,这就是阿弥陀佛在垂手接引我们。

我每次看到这个镜头,内心还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想对所有看到这行字的人说:“你们看看,你们看看,师父的生命就剩最后三天了,这是怎样的精神面貌啊!”他老人家来到人间八十五年,最后要告别了,没有一丝忧伤,还是满腔热情地分享佛法,心里想的只有弟子,只有众生。

他要告别这世界的那一天,身边的弟子给他吃维生素片,师父说:“还要吃这个吗?”“要吃,要吃。”师父也照样吃给弟子看,就这样默默地,不动声色。

师父本来要打坐的,弟子说“师父,躺着,躺着”,师父就听话去躺着,最后就是吉祥卧走了。

师父经常跟我们说:“坐也自在,卧也自在,一切自在”,“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作为一个修行人,坐脱立亡,多么殊胜呐!但是为了不打扰弟子的心,师父也没有强求。

我们就像一群鸟一样,师父他老人家也了解我们,所以不惊动我们,安安静静地来,安安静静地走,不打扰这世间,自修自了自安排。

因为在我们弟子的心里,生离死别是非常重大的事情,我们还没有解决这个课题。我出家多少年了,做梦梦到父母亲去世了,都难以接受,会哭醒过来。最敬爱的师父如果走的话,不敢想这个话题的。

但生死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什么了,就像六祖大师的生死观一样。《六祖坛经》里记载,六祖大师跟弟子们说,明年几月我就要走了,你们现在有什么话赶快问我。弟子们一听,嚎啕大哭,六祖大师看着大家,说:“你们不了解我,所以才哭。如果你们知道我的境界,就不会哭了……”

“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著。

-- 《六祖坛经》

记得最后四天的时候我去看师父,师父看着我的眼神。因为我跟师父之间经常有这样的对视,他看着我,我也会看着师父,从法上去体会。但是那次师父看着我却跟我摆摆手,说“你的寺院我不去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我犯什么错了,师父不到我的寺院来了,也没想到师父是在跟我说再见。

师父那么温柔,那么怕惊起涟漪,微微地跟我打个招呼,意思是“你不要怪师父没给你讲啊,师父要走还是会跟你们说个再见……”但是我们没有反应过来,师父圆寂之后才知道,“不去了”原来是这个意思。

实际上这就形成了我们修行的一个目标:我们怎么样能修到像师父那样,也能预知时至,也能彻证娑婆、净土不二,彼此无异,极乐即是娑婆,娑婆即是极乐,证得这种大光明?这就是我们的一个课题了。

师父虽然是个讲经法师,但是他的立意是非常高的,是需要我们用整个生命在时间的河流中去虔诚地参悟的。

他抛给我们一个课题,就像在生死苦海中抛给我们一个救生圈一样,让我们在参悟的过程中慢慢地被带上岸。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佛日清凉宝

佛日清凉宝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日清凉宝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日清凉宝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日清凉宝。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