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之人,具备这六种心态
佛教新
01
谨言慎行,虚怀若谷
02
活在当下,心无挂碍
对于当下,我们有时过于执着,争名夺利之心炽盛,思前想后,太渴望于将事情办好,往往弄巧成拙。
禅宗德山宣鉴禅师少年时去游历,路上饿了,要买点心。卖点心的老婆婆见他带着《金刚经》,于是说:“我有一个问题,你能回答得上,我就免费送点心给你。
《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道你点的是哪个心?”他一时语塞。
开悟以后,他对弟子说:“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空而妙。”
无事于心,是不被事所转,患得患失;无心于事,是就事论事,灵活处理。
活在当下,心无挂碍。
03
少气多闲,身忙心闲
忙中有闲、身忙心不忙的人,才是真正的潇洒。
《文中子》有言曰:“上士闭心,中士闭口,下士闭门。”从下士至上士,指的是人的一段心境递进的过程,我觉得把“闭”改成“闲”字更好。
从字面看来,就好比人为了寻求安静,有人只能选择关门关窗,以减弱环境噪音;而有人却能静坐不动,心静自然周遭静。
毛泽东读书的时候,喜欢在人来人往的闹区看书。别人不理解,他说:“读书人应该在任何的环境之下都能字字入心,才算是读书”。
伟人的光彩,折射出“存乎一心”的高度,如庄子所言:“唯止能止众止。”在这越是浮躁喧嚣的世界里越要保持内心的闲静。
04
遇事不计较
做人,赢在格局,输在计较。
曾国藩说:“士有三不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
不计较,就不会将自己拉入争斗的漩涡,不被尔虞我诈所累;
不计较,就不会树立太多的敌人,不会时时遭人陷害;不计较,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充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因为事事不计较,一门心思做实事,曾国藩创下了九年内连升十级的官场奇迹,终成一代名臣。
遇事不计较,强调的是气度和胸怀。所谓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济。遇事不计较,再棘手的难题,也不怕处理不好。
05
常存善念,与人为善
人行善,福虽未至,但祸已远离。人行恶,祸虽未至,但福已远离。
行善,不避小事,贵在坚持。它会慢慢改变你的心态、进而改变你的气质,甚至你的容貌。年岁渐长,那些温柔和善良刻在脸上。
一个人修行到深处,才开始明白:行善,求的不是福报。作恶,也无需神明的惩罚。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能觉醒公众号。
善,是神的恩赐,他赐予人类善良是为了让人的生活变得更好接受了这恩赐的人,从此过上了一种有价值的生活。
他们的生活变得快乐而富有意义,拒绝这恩赐的人,心里始终是残酷而冰冷的,他们活了一世,却从来没有尝到温柔善良的滋味。
06
孝顺父母,懂得感恩
古人说,“父母大如天,万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他还能去爱谁呢?
一个孝顺父母的人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懂得别人的付出,也愿意为别人付出,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厚道的人。
懂得感恩的人,会去努力。用辛勤的汗水筑就成长的阶梯,回报那一份深深的期冀。
懂得感恩的人,知道珍惜。纵然山遥水远,深情也会牢记心间,任时光流转,温暖的爱永恒不变。
懂得感恩的人总是怀着深情与期待,他们知足、惜福。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拥抱未来、拥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