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惊蛰:一年中最响亮的一天,竟这么凶险!你千万别倒下


佛教新

高能觉醒

明天3月5日,我们就开始进入惊蛰节气了,这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3个节气。

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说起惊蛰打雷,这背后还有一些民间俗语和神秘的天象规律。

01

惊蛰日前打雷是凶年?

比如,居住在平原一带的人们就有俗语云:未蛰先蛰,人吃狗食。

也就是说如果在惊蛰日之前听到雷声,那么就预兆这一年是凶年,收成不好,人们缺少粮食吃,甚至要被迫和狗争粮。

另一则民谣“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就对此进行了解释。

意思是如果在惊蛰节气前就发生打雷的现象,表示可能会出现雨水连绵的异常天气,而且容易发生灾害,这样不但延迟了春播的最好时机,而且今年的农作物也会因异常的天气而歉收,百姓的生活将比较艰苦。

这些俗语和解释,是百姓们经过祖祖辈辈得出来的经验,人力不能胜天,大家只能靠着天吃饭。

但现在不一样了,咱们的科技发达,即使是面对不好的天气,我们也能吃饱喝足。所以说,这些民间俗语预示的吉兆和凶险,大家看看就可以了,不用往心里去。

但有一点我们应该要注意,惊蛰前后雨水多,气温忽高忽低,这种“过山车”似的天气变化,给人以“倒春寒”的感觉,而这种情况甚至会持续到3、4月份。

而倒春寒极易导致各种感冒症状或慢性病急性发作,其中多数病咱们中老年人群都是易感人群。

因此,大家要格外注意,别在“倒春寒”时倒下!

02

惊蛰“倒春寒”

中老年人要当心!

1
心血管不好的人:心梗脑梗迎来高峰

每年春季“倒春寒”时节,急性心梗、冠心病、脑梗塞、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病意外的发生率都会迎来一个高峰。

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我常跟我的患者说,不过五一不要收羽绒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董国菊在2019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说:

“晚春的时候往往会有冷空气的突然降临,这种气温的不恒定对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

2
65岁以上的老人:感冒、肺炎也高于平时

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中医肺病一部主任医师张洪春表示,倒春寒来临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稍不留神就感冒发烧,65岁以上的老人要格外注意。

3
关节不好的人:关节炎更容易反复出现

一降温,关节不适。骨科门诊每逢天气变凉、倒春寒看病人数就大增,其中大部分患者都是来看骨关节炎的。

而老年人普遍关节不太好,所以大家还是要注意一点。

03

度过倒春寒,健康牢记这几招!

1
吃点“味儿冲”的

“立春后的饮食,调味食材要以葱、姜、蒜为主打,温补开胃,吃出温暖”。

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吕沛宛2012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说,立春后的大葱、韭菜等有温补作用。

2
摩擦、按摩可驱寒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黄涛在2012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谈到,将双手手掌心放在膝关节上,用合适的力度、均匀地进行摩擦,每天晚上50~100下,直至摩擦部位发红、发热,可给关节“加温”。

另外,搓搓腰眼处(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4寸凹陷处),能温暖肾阳,整个身体也会感觉热乎起来。

3
天气回暖得再捂7天

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保健专家委员会委员杜婕僡教授2017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说,春捂要一直捂到天气回暖后,回暖后再捂上7天左右基本就差不多了,体弱的孩子和老人可以视情况而定再多捂几天。

什么时候不用再捂了?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昼夜温差开始小于8℃,二是白天的气温能达15℃以上。④

4
睡觉前热水泡个脚

常言道:“春寒料峭,脚冷病到。”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用热水泡个脚,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使人精力充沛。

希望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些养生方法,能助你安全度过倒春寒,大家也别忘了分享出去,让更多亲朋好友都知道。

本文综合自:健康时报及网络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高能觉醒

高能觉醒网为您提供最新的高能觉醒信息,让您快速了解高能觉醒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高能觉醒。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