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是怎样从贵族走向百姓的,你知道吗?
家谱是怎样从贵族走向百姓的?你知道吗
中国人重视家庭,重视家族,而家谱则是这种观念的具体表现。可能每一个人的家中,都有一本传世的家谱。所以,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家谱作为传统文化的其中一种,在历史之中经历的种种变迁吧。
一、最早的家谱:汉代以前
广义地来说,记载家族世系的文字都能叫做家谱。西汉时期的史官司马迁,在《史记》中,较为详细地记录下了五帝的世系和夏、商、周三代皇室的世系。中国最早的实物家谱,是刻在龟甲之上的商代甲骨文家谱,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实物家谱。商代晚期,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实物家谱,那就是金文家谱。相传由荀子编修的《春秋公子血脉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谱”为名的宗族史籍。
二、官修家谱: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家谱的发展进入繁盛时期。当时由于重视门第观念,从婚姻到选官都要以家谱为凭。国家设立谱局和谱官,专门从事编修和保管谱牒的工作。谱局收藏的是百官之谱,称为“簿状”。而百姓家中收藏的家谱是私书,称之为“谱系”。官谱和私谱可以相互校验和检查,以保证家谱的真实性。
当时有一些庶族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就会伪造家谱,冒充士族。当然,这样做风险很大,因为一旦被发现,就是死刑。
三、差点消亡的谱牒制度:唐代
唐朝也是一个极其重视谱牒制度的朝代,本质上还是对于“门第”的追逐。唐朝时,由于科举制度的建立,士族逐渐开始失去政治特权。唐朝建立是依靠关陇士族的力量,而关陇士族的声望远远不如山东士族。故而,贞观五年,唐太宗李世民命令高士廉等编撰《氏族志》,将出身关陇士族的皇族列为第一等。
唐末的时候,因为战乱,门阀制度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一大批士族成员被杀。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谱牒也被毁掉。
四、私谱的出现:宋代
由于唐末五代的战乱,宋代的家谱几乎是在一片废墟之中重建。因为许多谱牒都已经在战乱中被遗失,所以家族的世系开始变得模糊不清。许多人都只知道自己的父祖兄弟,而不知道更远更复杂的关系了。宋代时,由于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社会上不再有“士族”和“庶族”之分。因为家谱与选官制度不再挂钩,所以宋代时,官府已经不再干预修谱的事情。
宋代的家谱作用主要是“伦理教化”,故而士大夫对修家谱这件事情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比如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等人都曾经主持过家谱的编修。
五:进入百姓家:明清
进入明清以后,从皇帝到地方官员,都积极鼓励百姓进行家谱纂修。所以,明清时期家谱数量大增,一度达到了“没有无谱之族”的程度。不仅汉人认为修谱是大事,满人也把修谱视为家族的头等大事之一。家谱的内容一般包括祖先名字、世系、事迹、官职、得姓源流、迁徙情况、祠堂坟墓、族规家训、人物传记、艺文著作等。
因为人们常常以通谱,连宗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所以这一时期甚至出现了专门伪造家谱的文人。他们事先将历史上的名人都开出名单,需要用的时候就把那些名人编入家谱之中。这种做法十分常见,流毒很广,现今存世的许多明清家谱中,唐宋以前的世系中,常常可以看到不少名人,许多就是通过这种手段编造出来的。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
——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家族历史
总编:上官福楚
轮值编辑:官秀岩
资料采辑:上官辉
发布:官正琼
审核:熊剑文
有部分文章,我们一时没找到原创读者,或者您申请了原创,但我们推送过程中并没得到提醒,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删除;转发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分享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及对您造成不利影响,同样敬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