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纪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者之术也。合于尧之克让,《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道家这一流派,大概是出于史官。依次记载古今成败存亡祸福的规律。因为道家出于史官,史官记载历史的事件、各个朝代兴衰成败的原因,在这些原因之中,就总结了成败存亡祸福的规律。学习《群书治要》,考察其中的历史,也可以发现一些盛衰、存亡、祸福的规律。道家的劝善书《太上感应篇》开头就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告诫人们,祸福都是由自己招感,作善就有善报,作恶就有恶报,就像影子跟随身体一样,报应非常迅速。所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离方寸”,都要向自己的内心中去求。《老子》中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也是总结历史规律得出的道理。“秉要执本”,能够掌握要领和根本。“清虚以自守”。“清虚”是清净虚无,内心没有贪瞋痴慢疑,清净无染,空无一物。为什么孩子的记忆力好?因为孩子天真无邪,心里没有装着杂乱的事,古人讲“空灵”,因为内心清净、空虚,所以反应灵敏,记忆力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把愈来愈多不该记的事情都记在心里,心被添满,所以反应就不灵敏,记忆力也变得迟钝。《弟子规》教导,“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告诉人们不要把自己的心变成承载别人过失的垃圾桶。我们的心本来也是纯净纯善的,没有贪瞋痴慢疑,但如果总是把别人的过恶放在心上,就是把自己的心变成了承载别人过失的垃圾桶,首先受到伤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所以要做到“清虚以自守”,以清净无为作为自己的操守,守住自己的本性、本分,内心没有贪瞋痴慢疑,外在表现出温良恭俭让。与人无争、于世无求,随缘而不攀缘。“卑弱以自持”,自身保持卑弱的姿态。《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把最高的德行比作水。水有卑弱的特点,“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总是利益万物、滋养万物、给予万物,却从来不争,能处在众人所厌恶的环境中。众人所厌恶的就是卑下,但是水却乐于处在卑下的地位。因为它处在卑下的地位,所以就接近于道的境界。海纳百川,正是因为它处在低下的地位,所以所有的河流都汇向大海,都归于大海。“夫唯不争,故无尤”,一个人正是因为不刻意地和别人争权争利、争功钓名,所以内心没有忧虑,也没有来自外界的怨咎。不和别人争,别人就不会把自己当成障碍,所以不会想方设法对付自己,不会故意陷害自己。“此君人南面者之术也”。“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的态度,是统治人民、面南称王者的策略。为什么面南称王者(君主)需要这样的德行?因为一个人当君主,不是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治理国家,还必须能够任用贤才。怎样才能够使德才兼备的人来到自己身边呢?君主就必须采取“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的态度。“合于尧之克让,《易》之嗛嗛”。《尚书》中说:“尧,允恭克让。”“允”是信;“恭”是恭敬;“克让”是能让。尧帝信恭能让。“《易》之嗛嗛”,《易经》中的谦卦,地山谦。平时高山都是在平地之上,但是在谦卦之中,高山是居于平地之下。看到谦卦的卦象就提醒人们,一个人有权有势、身处高位,但仍然能够谦卑自守,才能够无所不吉。一个人如果身处高位,但是傲慢无礼,最后会招来嫉妒怨恨。所以古人说“谦卦六爻皆吉”。“一谦而四益”,一个谦德就能够使人得到天道、地道、鬼神和人道中亏损盈满而利益谦让的好处。《易经》中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观察天道自然的规律会发现,盈满之后就会亏损。所以对于满要亏,对于谦要助长;一个地方水盈满了,自然就会流向低洼的地方,流向虚空的地方,这就是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看到骄满的人、傲慢的人,都会很生气,甚至谋害他,但会降福给谦卑的人,帮助谦卑的人。所以一个人谦虚,连天地鬼神都会护佑;人都是厌恶骄满之人。就像曾国藩先生说,“讨人厌,离不开一个骄字”,人都喜欢与谦虚的人共事、交朋友,一起合作,这是人自然的规律。这是道家的长处,这句话阐述了道家流派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