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授:宗祠是守不过4代的?反观潮汕地区,宗祠却能守40代


点击上面祖源文化传播关注我们

在过去,祭祖是人们民俗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而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这样的活动逐渐不被现代人所崇尚和重视了。

之前,浙大教授郑强就曾表达出“祖坟是守不过四代”的断言。

引起一片哗然后,他由马上举出了一个反例:潮汕地区的祖坟,可以守40代。

潮汕又有怎样的奇特之处?

宗祠守不过四代?

其实要分古代和现代来看。

在古代,村民们大多因为血缘和氏族关系聚在一起生活。

农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即使是活动范围相对广的商人,经营活动也大多靠近其生长地。

一个氏族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大家庭的庇佑下成长,成为一生难以割舍的信仰。

同时,古人大多看重“落叶归根”,他们带着一种接近使命感的信念来落实这个传统。

纵使那些在朝为官的人,看过繁华之后,也想着落叶归根。

氏族文化得以伴随血脉流传,生生不息。

加上氏族兴建祠堂、守护祖坟,定期祭祀,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种厚重的归属感,一个家族几代的风雨,就在那一次次虔诚的跪拜中激荡。

但是现代生活与传统生活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对氏族观念的重视程度。

这样看来,如果没有天灾或时局动荡,宗祠怎会传承不过四代?

但现代人社会生活的纽带应该是极为复杂、难以概述的,无疑的是,氏族观念较以往已经大大淡化。

发达的交通和通讯让年轻人拥有了世界的眼光,不再甘心拘泥于自己出生的一方小天地。

纵使没有太大主观意愿,学业、工作、婚姻都有可能成为他们脱离本土的潜在因素。

那些在城市落脚的年轻人,他们出生在大都市的孩子往往不仅没有氏族文化的概念,反而有一种天生的抵触和抗拒。

他们往往不愿回到父母终日在耳边絮叨的故乡,年幼时看到那些操着一口自己听不懂的方言被称为长辈或家人的人吓得哇哇大哭。

显然,氏族文化与那些高楼大厦式的、带着现代文明的冷漠气息的居住方式是格格不入的。

与快节奏的、缺少烟火气的城市生活是格格不入的、与过分崇尚经济效益的社会风情更是格格不入的。

在这种背景下,宗族除了虚名无法为自己提供实际利益,其实就可有可无了。

潮汕又有怎样的奇特之处?

没有谁能成为时间中的例外,潮汕是和其它城市一起步入现代的,但是它成为了其它的例外––民俗的传承。

潮汕自古是一个民风民俗鲜明、稳固的地区,从整体上来看,由于战乱较少、人口流动性小等原因,南方地区在祖籍文化的传承方面普遍优于北方地区,潮汕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即使到了今天,传统的民俗观念在潮汕人心中依然稳固:无论身在何处,每年清明的祭祖活动是每一个潮汕人都不会缺席的。

他们始终以宗族一份子的身份来定位自己,这种凝聚力和集体观念对人的规范和约束,像一个无形的、充满威严的准则和戒律,甚至超出了一个人自身的自我约束作用。

潮汕人在外发迹的很多,但祭祀时,每个人都褪去了因财富、社会地位等等所带来的光环,而只剩下在宗族中的长幼尊卑。

在当地也有大量针对老人、儿童的民间慈善性非盈利组织,这些都是那些乐于回馈故乡的潮汕人所出资扶持的。

而潮汕朴实厚重的民风确也为当地带来了很多实实在在的益处。对于这样一个古风犹存的地区,宗祠能延续40代也不足为奇了。

跟随着现代文明的脚步亦步亦趋的我们,应该时不时停下来问一问自己,是不是还有精神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

落叶归根可以说是一种传统文化,也可以说是很多代人,过了中年老年,心中对归属感的一种渴望。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

——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家族历史

总编:上官福楚

轮值编辑:官秀岩

资料采辑:上官辉

发布:官正琼

审核:熊剑文

有部分文章,我们一时没找到原创读者,或者您申请了原创,但我们推送过程中并没得到提醒,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删除;转发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分享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及对您造成不利影响,同样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祖源文化传播

祖源文化传播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祖源文化传播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祖源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祖源文化传播。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