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正邪于未形。
【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正邪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此之谓也。】礼所起的教化作用是很微妙的,潜移默化,能够防范邪恶于未形成之前,让人不知不觉中天天向善德靠近,而远离罪恶,所以先王都崇尚礼的教化作用。礼,禁于将然之前,是防患于未然,所以说是“正邪于未形”,在邪恶甚至是邪念还没有产生之前,就使人端正,让人不知不觉之中向善德靠近,远离恶行。礼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可以与中医类比。中医也是防病于未然,上医治未病,不治已病。所以按照自然节律来饮食起居,自然就会远离疾病,但是在这种按照自然节律饮食起居的过程中,使自己远离了疾病却不知不觉。同样的道理,按照礼的教化来做,自然就会远离邪恶,并且不知不觉。《易经》中说:“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君子都是重视事物的开始,在开始时若有一丝一毫的偏差,结果会造成千里之远的错误。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中记载,商纣王刚刚开始使用象牙筷子的时候,他的叔父箕子就能够预测到商纣王会亡国。箕子推论:他用象牙做的筷子,一定会搭配玉石做的酒杯;用了玉石做的酒杯,他就会想把全国各地的珍宝都据为己有,奢侈的车马宫殿也会渐渐由此兴起,到时就无法挽救了。所以箕子屡次进谏,但纣王根本不听,还逼走了微子、剖杀了比干。最后果然如箕子所料,纣王骄奢淫逸、积重难返,最后被天下人唾弃,遭到武王的讨伐,最后赴火而亡。唐太宗说:“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社稷倾危,莫不由此”。就像树木刚刚开始生长时,只需除根就可以拔掉,但是等到树木长成参天大树后,就很难砍掉了。火焰刚刚点燃时,很容易扑灭,但是等到火势变大后,就很难扑灭了。这都是提醒人们,在事物有不良开端、刚露出苗头之时,就要加以制止,防微杜渐。古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通过礼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通过对一切人事物,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培养起恭敬的态度,达到“绝恶于未萌,而起敬于微眇”的作用,在小事上培养起恭敬之心,在恶尚未萌发之时就加以杜绝。这就是“正邪于未形”,在人邪恶、邪思、邪行没有产生、或没有形成时,就将其端正,这样就使人“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不知不觉地向着善德去前进,而远离了罪恶。这是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