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养生奇书,35岁以后一定要看,长寿名人随身携带……


这是一本富有传奇色彩的养生奇书,历史上千古一帝康熙,还有“老佛爷”的慈禧太后都从中年时期起就随身携带着它,他们去世时,还特别要求要用这本书陪葬。活了一百多岁的张学良、宋美龄都是特别懂得养生的长寿名人,他们在晚年时几乎每天都要翻阅这本书,还反复向亲友推荐这部书……


1
上医治未有之病

相比于得病后的治疗,
疾病的预防与身体的保养显得更为重要。
关于防病治病的思想,
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显现: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黄帝内经·素问》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黄帝内经·灵枢》

唐代医家孙思邈也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治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治未病,即是“上医”之功,属于养生的范畴。

说到养生,
康熙皇帝乃至慈禧太后,从中年开始,随身携带的一部秘籍,就是《遵生八笺》。他们在去世前特别要求用《遵生八笺》陪葬。

旅居海外的张学良、宋美龄晚年每日要翻阅的书,就是《遵生八笺》,他们在生前向亲友推荐最多的一部宝典,也是《遵生八笺》。
这本《遵生八笺》,究竟什么来头?


2
《遵生八笺》里的高濂生活记

高濂出生在明朝时期的钱塘人(今杭州),
是一名剧作家,能诗能文、兼通医理、谙熟养生,
放到现代也是一位跨界达人,
著有《雅尚斋诗集》《玉簪记》《节孝记》等书,
以《遵生八笺》最具盛名。
那么,
这位戏曲学家、藏书家又为什么跑去写养生书籍了呢?

其实,高濂年幼时身体很不好,
同时也患有眼疾,看医生很久都没有治好。
于是他决定自己治病。

他曾在北京任鸿胪寺官,
后常年隐居杭州西湖边,
到处搜罗医药宝典,采集各种奇方秘药,
通过起居、饮食、药方调理等等来延年祛疾,
最终也颇有成效。

在自己治病调理的期间,
他有很多心得与收获,
同时也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位养生大家,
因此他决定把自己的“养生之道”都整理起来,
供人参考,最终成书《遵生八笺》。
《遵生八笺》,顾名思义,
遵循生命的八大生活锦囊。
书中八笺从顺时调养写到起居空间、
鉴赏清玩到延年却病、
日常饮食到灵丹秘药,
可以说是一部集大成的养生手册了。


3
初看是“养生手册”
深读悟“生”之可贵

“无问穷通,贵在自得 ,所重知足,以生自尊。”
明万历年间,高濂为《遵生八笺》作序时
写下的寥寥几语,却像是全书的锁眼,
等待被读者打开的一刻。
万历辛卯年(1591年),
成书了的《遵生八笺》将要出版之前,
高濂邀请友人屠隆为新书作序,
屠隆在序言里写道:

“虎林高深父,博学宏通,鉴裁玄朗。
少婴羸疾,有忧生之嗟。”

对“生”的尊重和敬畏,
在年幼多病的小高濂心里便已经开始萌芽生长了。

《遵生八笺》内容极其广泛,
对人身心健康所产生的所有问题均有涉及:
它以养生学为主,包罗了医药卫生、气功保健、
古董鉴赏、文学艺术、花卉园艺等综合性内容。
如果你想知道怎么品茶,什么茶好?
各种花卉都什么性状,有什么功效?
四季养生到底吃什么好,做什么好?
又或者你想知道古代有哪些隐士养生达人?
……

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养生之道
更是展示了对生活的热爱。

也许,正如高濂那样
只有真正身受疾病之苦或遇生命之难的人,
才会了悟“生”之可贵,
便更要将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好好度过。


4
明代养生的“百科全书”

全书分为《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起居安乐笺》、《延年却病笺》、《燕闲清赏笺》、《饮馔服食笺》、《灵秘丹药笺》、《尘外遐举笺》等八笺。
·《清修妙论笺》为作者阅读时的摘录,皆为养生格言,共358条,以“养性养神”为主,讲养生之目标、养性之方法。

·《四时调摄笺》以春、夏、秋、冬四季为纲,根据不同季节介绍养生特点,并细分成逐月阐释。介绍了肝、胆、心、脾、肺、肾等诊断、调养、治理方法。

·《起居安乐笺》分为“怡逸自足”“居室安处”“晨昏怡养”“溪山逸游”“三方避忌”“宾朋交接”六部分。对于居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历史因果录

历史因果录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历史因果录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历史因果录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历史因果录。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