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客
“师父,刚才几个居士请您去素食馆吃饭,您为什么不去呢?”
“不能去的。”师父说。
“为什么呢?”我有点疑惑。
“生活中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或许并不简单。
就以吃饭为例吧。
你在《谈谈男性》一文中不是写过,与人聊天,常常谈论与某某高官吃过饭,与某某人有贵戚关系,同某某名人有朋友情谊。这样的话吗?
可见,我们中国人吃饭,吃的不是饭,而是关系。假如是想建立俢行关系,那我们乐此不疲,哪怕每次让师父买单都可以。但是,这个吃饭,拉的是交情,行的是世间关系。通过吃一顿饭,他们会觉得与师父关系走近了。
这种拉近的关系,会打破宗门的壁垒,破坏俢行的神秘,让人产生亵渎之心。
师父从高处走向低处,我不会改变什么,但他们的心意会变得散乱,难免说话随意,做事不守规矩,慢慢地失去对三宝的尊重。
他们吃饭可能会把师父的照片发到朋友圈,这一桌人有男有女,被人看到很不庄重。
吃完饭,他们可能还会跟佛友们宣扬:“我请某某法师吃了个饭。”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多心的莲友就会想:我是不是也应该请师父吃个饭啊。不然师父会跟我们的关系变远。
内心藉此产生种种分别和烦恼。
还有,这个请,那个请的,师父天天赴宴,哪里还有时间修行?
假如他们邀请我,我因故有事去不成,就会拂了他们的面子,他们会认为我厚此薄彼。”
师父给我解释。
“师父,或许大家就是单纯的供个斋呢?”我说道。
“僧,乃和合之意。佛陀有依法不依人的告诫。如果想供养,来寺里供斋不是更好吗?供养和合僧比供养我这一个人岂不强上百倍。”师父说道。
“哦,我明白了。看来修行,真的是要事事小心,步步谨慎啊,师父。”
“也不尽然,这还要看你修行的层次。
在《活泼的心》里,我不是讲过三聚净戒吗?!
当你不懂世事的时候,你就远离尘嚣,行好律仪,守好清净相。
而当你世事练达,行菩萨道的时候,你还要练就一身缺点,满面油污。
如果你太完美,就不接地气,就很难与众生相处,也就难以对他们完成渡化。
当你相上与他们同流,让他们把你看为同类,引为知己,你再感化他们,带着他们一起转变,将其引流出来。”
“师父,这个相当有难度,不是一般人能行的来的?
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破我执,粉碎那些不宜的核心信念,提升自己的认知阈限。当我们好不容易打破原有的认知水平,获得了清净与自在的时候,你又让我们回归原来的染污,这让我情何以堪?”
“以前的染污是不得已而为,之后的染污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勇无畏。
壳一样,心不一样,相一样,但质却不同。
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是故菩提属于众生。
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
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
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如果看不到众生平等,你就没有为众生服劳的愿力;如果没有大悲心,就产生不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雄浑之气。
没有宏大的志愿,你又怎么成的了菩萨?
成不了菩萨,你又以何面目而见如来?”
“师父,我明白了。我们修行,不是从“佛”的角度去见清净庄严。
而是在地狱、恶鬼、修罗、畜生、歹人的面前也能见佛性,观慈悲,心若琉璃。
这让我觉得,很多所谓的道德学者,站在善的角度指手画脚,可能会造就更多的恶。因为他们忽略了某些恶,已是恶人在某个状态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的善。
而他们至高的道德,因难以岂及,可能会把恶人所能给予的最大的善,破坏和践踏掉。
修行如果不能客观地去看待恶,平等地对待不善,就难以提升我们的包容度,也就成不了菩萨。”我似有所悟地说道。
“菩萨不是那么容易做的。经书上说,释迦牟尼佛修了三大阿僧祇劫才成的佛。
心理学上不是有句话一一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根据物质交换原理和能量守恒定律,当你走进恶的时候,你难免也会被恶裹挟。你人性不好的那部分也会蠢蠢欲动。
这个时候,你的心力、愿力、定力,就会发生作用。但是,只有七地以上的菩萨才不会退转。七地及以下搞不好还会再次沉沦与堕落。
不过,纵使坠堕了,遇到合适的因缘,再次提升会比一般人快的多。”
“弟子明白了。世间其实潜藏着很多的大德菩萨。他们为了渡化五浊恶世的有情们,舍弃了清净自在相,装扮成了凡夫众生相,像卧底的警察一样,要扮演很多不良习气,必要时可能还会行凶作恶,骗取我们的信任后,再实施渡化的目的。”我兴奋地讲道。
“话是没错儿,但是我们现在所修的是清净相,离卧底的菩萨相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所以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谨守身口意三业,提升自己的能力吧。”师父再次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