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字心头一把刀,修行人为什么要修忍辱



在六度之中

布施、持戒、精进、禅定、般若

听起来就很有感觉

可是,“忍辱”就真让人有点为难

俗话说,忍字心头一把刀

如果面对别人毫无道理的羞辱

为什么要忍? 怎么忍?

会不会忍出内伤?

  忍 辱  

◎ 忍辱 rěn rǔ

佛教中的“忍辱”,来源于梵语Ksanti,巴利语为Khanti,不只是字面上忍受屈辱或不公的意思,还包含了忍耐、忍许、忍可、安忍等多层含义。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

讲到修忍辱,释迦牟尼佛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尚未成佛前,他有一世身处“歌利王”(暴虐之意)的时代,作为一位修行人身份偶遇歌利王,身边妃嫔宫女都被修行人精彩的讲法吸引而去,歌利王心生不快。当得知修行人正在修忍辱,歌利王便挑衅地以宝剑割下他的耳、鼻......甚至将他节节支解。

但是,修行人依然不动瞋心,反而发自内心地怜悯歌利王不懂因缘果报的道理,才会出此恶心。最后,修行人坚定无比的忍辱精神感得天神前来拥护,他的身体也立即恢复如初。至此,歌利王惊觉自己犯下恶行,长跪忏悔,请求这位“忍辱仙人”饶恕他的罪行。而忍辱仙人也发愿,成佛后即来度化这位“歌利王”,这就是后来释迦牟尼佛座下的弟子“憍陈如”。

在释迦牟尼佛成佛后,说法四十九年的过程中,面对外道的诋毁、陷害,也一直在修忍辱。有外道买通一名叫做孙陀利的女人在腹部藏了东西假装怀孕,走到释迦牟尼佛前诬陷他负心薄情,并且还到处去哭诉。佛陀虽然不辩解,但依然庄严如山。事情越传越大,国王下令彻查,外道担心真相败露杀掉了孙陀利。事后,佛陀告诉众生,之所以今世被诬谄,也是因为过去世里曾结下的恶缘。

所以,一切看似毫无来由的侮辱、诬陷、迫害,背后都有久远以前埋下的根源。只是作为凡夫的我们,并不知道罢了。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因今生的受辱而再起嗔心,冤冤相报,这一趟趟的轮回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我们修忍辱

忍辱,就是遇到任何事都得打不还口,骂不还手吗?

一般来说,忍辱分为生忍、法忍、无生法忍三种。

生忍(耐怨害忍):就是忍耐众生对自己的怨恨、辱骂、侮辱等等伤害。

法忍(安受苦忍):就是在修道的过程中,应忍受饥、渴、寒、热、天灾人祸、疾病等世间的一切苦楚困境。如果生忍和法忍能做到,并安然不动,就叫“忍辱地”。

无生法忍(谛察法忍):就是彻底认识空相、实相的真理并能坚信、持守,即对“一切法不生不灭’的道理能够确切地掌握并坚守。总之,无生法忍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性之忍,是把心安住在不生不灭的道理上,对其坚信和忍耐。

忍辱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忍辱偷生、忍辱负重、忍辱求全这些词语上。但六度中的“忍辱”也常被译为“安忍”,或许这个词的弹性和理解空间更大一些。

什么是安忍?《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心不动故,应具足羼提波罗蜜”。这是指,面对外境,内心安宁,如如不动。《瑜伽师地论》里这样概括安忍:不愤怒,不报怨,不怀恶——不爆发负面情绪,没有攻击行为,内心里不留存任何怨恨。

忍辱绝对不是窝囊、不敢吭声,忍辱是心怀慈悲,没有怨恨。如果说忍得心里难受,有压抑感,那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忍辱,不过是把外在的愤怒转化为内在的愤怒。例如,有的人受到不公正对待、羞辱后,表面上能做到平静处之,但内心很可能已经翻江蹈海,咒骂对方早得恶报,或是暗暗发誓待我将来如何报复,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忍辱。

所以,忍辱的真正意义是内心的“如如不动”。当一些违反人性底线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当然应该站出来制止,但此时的内心不是去消灭对方、报复对方,而是止息暴行,不被一时的情绪冲昏头脑,内心依然是“如如不动”的。

人生在世,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忍,真的很难。所以,忍辱需要持戒作为先行的基础。

当自己内心的愤怒生起时,要意识到,每一种愤怒的背后其实都潜藏着一种渴望,越愤怒,背后的渴望越强烈。当愤怒时,先辨识出自己的嗔心,然后查找是什么渴望导致的,然后找出办法,对治它,疗愈它。

心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东西

有时候几乎小到没有容量

有时候也可以在一瞬间打开

大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能够接纳一切众生,所有的对境

此时还有什么不能忍

还有什么是需要去忍的呢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云台海会

云台海会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云台海会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云台海会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云台海会。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