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子点化修仙之士如何积功累德·如何令功德迅速成熟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长安人,寓居浙东天台山,唐代著名诗僧。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寒山与拾得,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 寒山问拾得:如果世间有人无端地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说: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清朝雍正年间,寒山、拾得被追封为“和合二圣”,与丰干合称为“国清三隐”。寒山子,又名贫子,经常栖身在天台山始丰县西的寒岩幽窟中,因此被称为寒山子。由于身居寒岩,饮食无着落,所以常到国清寺,向厨房中洗碗筷的拾得要饭吃。拾得的身世不详,据说他年幼时被人遗弃在赤城道侧,恰巧被正在经行的丰干禅师发现,带回国清寺中,因此名为拾得。拾得原来担任斋堂的行堂工作,一日忽然兀自登座,与诸佛像对坐而食,口中嚷着:“憍陈如!你这声闻小果啊!”旁若无人地比划着筷子,呵呵大笑,因而被改派到厨房洗碗碟。正因为如此的因缘,他才有机会把剩下的菜肴装在竹筒里,给寒山来取用。寒山来寺时,或在廊下踱步,或者对空谩骂,总是容貌枯悴,衣衫褴褛,头上经常戴着桦树皮作成的帽子,脚下则穿着木屐,然而在他的怪异言行之中,似乎蕴藏着许多佛理。有时候,他的荒诞行径惹得寺僧不耐,拿杖棍逐赶他,他也不以为意,反而拍拍手,呵呵大笑而去。 当时的台州太守闾丘胤,受到丰干指引,慕名来访寒山文殊、拾得普贤二人,寺里大众正纳闷着:何以一位大官却来礼拜这等疯狂的人?这时,寒山、拾得突然喝道:丰干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为何?两人挽臂笑傲,跨出寺门,走向寒岩,从此再也不曾出现在国清寺。闾丘胤于是带着医药、衣物前往寒岩拜谒,只听到远处传来寒山的喝喊:“贼!贼!”便缩身回岩缝中,又大喊:“奉劝诸君,大家好好努力吧!”说完,岩缝自行封合,二人从此杳无踪迹。闾丘胤在哀慕之余,请寺僧道翘捡寻他们的遗物,只于林间抄得三百多首诗偈,编录为《寒山诗》,拾得写在国清寺内的诗偈,也收进《寒山诗》中。寒山大师的禅诗,蕴含着开悟的境界。他是一位证道者,故文字不仅雅致深邃,还道出一个成就者的甚深见地。如下是他写的诗:“首二句,就是说独露真常,不属一切,尽大地光皎皎地,无丝毫障碍。次四句,是说真如妙体,凡夫固不能识,三世诸佛也找不到我的处所,故曰无人识。孤月照寒泉三句,是他老人家方便譬如这个境界。最后两句,怕人认指作月,故特别提醒我们,凡此言说,都不是禅呀。 ”寒山子既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以文殊菩萨的广大智慧,必定是摄受无量的有情。在古代,有文殊菩萨点化修仙之士的故事。寒山子这个人,不知道他的名姓。大历年间,隐居在天台县翠屏山。那里山很深邃,正当暑天还有雪,因此也叫寒岩,隐居者于是自己起个号,叫寒山子。寒山子喜好作诗,每得一篇一句,就题写在树间石头上。有好事的人随即把它记录下来,共三百多首,多数是叙述他幽隐的雅兴,有的是讥讽世态,能警醒劝戒世俗之人。桐柏征君徐灵府,把这些诗搜集起来并且作了序,分为三卷,流传于人间。十余年后,寒山子忽然不再出现。咸通十二年,有个昆陵喜好修仙的人叫李褐,性情偏激急躁,喜好凌辱别人。忽然有个贫士拜见李褐讨吃的,李褐不给还加以叱责,贫士唯唯而去。几天以后,有人骑着白马,带着六七个白衣人来拜访李褐,李褐以礼接待他们。来客就问李褐:还记得我吗?他迟迟疑疑地想要向客人道歉,但心里惭愧没说出来。来客忽然对李褐说:你修道还不知道门路,又喜欢凌辱俗人,还指望成什么道?你知道寒山子吗?来客说:“就是我呀。我开始认为可以给你传授窍诀,现在知道不可以。修生之道,核心在于除去嗜欲,啬神抱和,收摄心神保养元气,所以无牵累。于内抑制妄心,在外检点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没有过错。有了善行归功于他人,有过错则归于自身,这是积德之道。
功不在大,行之不懈;过错不在于小,从细微处去除,改掉它毫不迟疑,这是积功之道。
这样做了以后,内心修行充实又外有丹药到来,你所期望的修仙之道就在仿佛之间了。你的三毒习气没有翦除,虽然用冠簪作为装饰,是虎狼之皮而猪狗之质而已。”寒山子教授修仙爱好者李褐的积功累德之道,是从自心下手,不假外物,而这正是最为根本和最究竟的。上次在南宁时,我一位学佛的女同学说,据她的见闻和接触,学佛和人品好坏没有什么关系,有些学佛者素质低下,坑蒙拐骗都有,自私自利,简直就是无赖。这个现象是真的存在,甚至可以说不在少数,学佛圈之怪现象频频出现,令人大跌眼镜。有的谈起佛法,似乎头头是道,但是私下却做起令人匪夷所思的恶行、坑蒙拐骗、欺诈害人……难怪乎佛陀制戒,至少先守住五戒十善,不堕恶道。否则屡屡造业破戒,必定堕于恶趣。
虽然学佛,外相上诵经行善,而心性方面,放纵妄想恶习,三毒炽盛的人,恶果会先成熟。这也是为何有的人看似精进,却屡屡不见效验,甚至贫困潦倒的原因。业集随心,即善业、恶业随着你的心念而聚集并形成果报,你的心念主导业力的走向。南传有一个故事,一位阿罗汉尊者去天界,见到一位天女,问她怎么生天的?
天女说自己在人间时是一位婢女,被女主人殴打辱骂也没有丝毫的嗔念,以此心性,感召生天之报。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仍没有嗔念,在日常的生活中,必然也是心态平和慈忍。阿育王是一位印度史上最伟大的帝王,然而临终时,因为婢女打瞌睡,手中的拂扇脱落到他的脸上,他心想,以前那些国王都要给我洗脚,你一个婢女竟然如此羞辱我!
以此嗔怒之念,死后直接堕入大蟒身,每天吞食飞鸟和昆虫。但是阿育王可是造了无数佛塔、佛像,供养无数僧人的大功德主,何以死后堕入畜生道?因为临终的嗔念,让恶业优先成熟,那些功德善业被压制隐藏了,所以先去畜生道一趟。那时候,大阿罗汉耶舍尊者,以神通力观察到这么一位伟大的帝王,竟然堕为湖中的大蟒,就前往为它说法:国王,不要放逸……
大蟒忆念佛法,迅速引发往昔的福德力,舍蟒身转生为兜率天人。
为什么有些人看似天天行善做功德,依然过得很糟糕,很潦倒?因为外相修功德,而内心的三毒习气越重,恶业就先成熟,功德却被隐藏覆盖了。谈佛法一定离不开心法,是心作佛,心外无佛。如何改变?先从慈心、利他之心、守戒之心做起,去除心中的我慢、自私自利、嫉妒、嗔心、怨念、贪婪开始。安世高译出的《佛说骂意经》云: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难量。大家可以常念诵《华严经·净行品》,不断串习你的利他之菩提心、慈心,当这种心坚固稳定了,你过去造的功德善业会迅速聚集成熟。通过持诵净行品,不断净化你的意念思维,净化你的阿赖耶识,当从根本上扭转了症结,你的人生命运,必定会由内而外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