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发菩提心?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菩提心」是指成佛的心。「发菩提心」也就是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心,亦即发求取正觉成佛的心。诸佛菩萨过去都是因为发菩提心而转凡成圣,乃至学菩萨道一步一步的积累资粮而成佛的。发菩提心是很困难的,佛陀在经典里,以“鱼子庵摩罗”来比喻“菩萨初发心”:一百个鱼子中,只有一两个能变鱼苗;庵摩罗果好像狗尾巴花,随风飘满天,但是只有极少数才能生根发芽。

菩提心是一种超越了自我的圣者的心,圣贤的心态,强大的一种心愿。好好学佛,你会长养出这个伟大的心灵,智慧的生命状态,菩提心就是一个菩萨的心,他的圆满就是佛的心,凡夫的心里面是没有菩提心的。一但有了菩提心就不再是凡夫,肉体虽然是凡人,但是心已经是菩萨了,所以菩提心是我们佛弟子非常重要的标志。

菩提心是一种觉悟而利他的心。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慈悲心,怎么使这一慈悲变得广大无边?就要修习菩提心。诸佛菩萨在因地上,就是通过发菩提心,行菩萨行,最终才能圆满悲智,成就佛果。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里非常苦口婆心来劝勉我们发菩提心,阐释十种发心的因缘

一、念佛重恩故

释迦牟尼佛对我们恩德太大了,无量劫来随形六道跟我们广结法缘,为了救度我们献出多少生命骨髓,如果我们不发菩提心对不起佛。

二、念父母恩故

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很大,我们唯有发菩提心成就道业,才能真正报父母的恩,不仅是报今生父母的恩,乃至报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父母的恩。

三、念师长恩故

无论世间的师长还是出世间师长,对我们很有恩德,我们唯有发菩提心才能真正报答。

四、念施主恩故

这些居士檀越给我们布施了这么多四事供养,让我们安心办道,如果我们不能发菩提心,不能成就佛果,这个施主的恩我们报答不了,“施主一粒米,高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真的是真实不虚的。

五、念众生恩故

一切众生都对我们有恩德。

六、念生死苦故

在六道轮回、无量劫的轮回,我们今生再不发菩提心,再不了生脱死成就佛果,那动经无量劫永远不能出离,苦不堪言!尤其三恶道的那种剧烈的痛苦,想一想都毛骨悚然!

七、尊重己灵故

我们当下介尔一念,具足着佛全体的功德,西方极乐世界全体的依正庄严,都在我们的一念当中具足,是这么尊重的一种自信。现在我们不发菩提心成就佛果的话,实在是太冤枉了。我们不发菩提心成就佛果,那我们介尔一念的佛性就被贪瞋痴所包围,于是我们就造作恶业,造作恶业是以我们夹杂着烦恼的佛性去造恶业,这不是很冤枉吗?所以尊重己灵故,要发菩提心。

八、忏悔业障

要思惟到我们无量劫以来由身口意造作的恶业无量无边,如果这些恶业有体积的话,尽虚空容纳不了。所以要把恶业忏除、业净情空,怎么办哪?一定要发菩提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幸好有净土法门的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给我们讲大乘的实相忏法,就能够忏掉。在这个世间不要以为我们能把业障全都忏除掉,是不可能的。只能是随分随力地忏除业障,随分随力地不要去造新的业障。

九、求生净土故

省庵大师在这点上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末法的时代你不求生净土,是解决不了生死轮回的。所以求生净土的目的就是成就佛果,念佛是为了成佛的,成佛首先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成佛,一去就是阿鞞跋致的菩萨,也就是一生补处的菩萨的位置,成佛非常快捷。由于这种快捷的功能作用,才使得普贤、文殊这样的菩萨,等觉菩萨都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十、令正法久住故

这是一切佛弟子都要建立一个神圣的使命。正法是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一种真理,没有这个正法、没有这个真理、没有法的光明,一切众生都是迷惑颠倒的、都是邪知邪见的、都是被自己的贪瞋痴烦恼严重地控制住的。唯有正法、大乘的佛法能够让他发菩提心,能够让他从五欲的沼泽地带振作起来、升华自己的佛性,放出智慧的光明。

修菩提心是把别人放第一位,自己放第二位,好事给别人,不好的事自己留下来。就像吃水果一样,把好的大的水果给别人,不好的烂的自己留下来。要修的,你修修转转,苦就苦在这里。怎么转?明明知道那是好的,自己不要给别人,明明知道不好。比如说有个事情做错了,别人把瓶子摔下去,这是我的错;我没注意,没放好,我粗心大意碰到了。其实自己摆了老半天,累得汗流浃背的,还说这是大家的成绩,总之好事没有自己。好事都回向给佛、师父三宝,回向给众生;不好的事回向自身,自己忏悔,这是修菩提心,这是一个菩萨的修行。行菩萨道,我们要去思维,怎么样调整自己;你有一分在用心了,克服自我的缺点,克服自我自私自利、狭隘的这个“我”,反过来修“大我”,要成就佛性的时候,你会感天动地的。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关于学佛释疑

学佛释疑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学佛释疑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学佛释疑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学佛释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