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是大力量的菩萨


修行是要有大力量的,大雄大力大慈悲。你单有慈悲,却没有力量,那是不行的。大力量就要承载,土地大,就能承载大。好比高山、森林,越是原始森林、高山,就承载的多。

比如承载业力来讲,我们能度化多少人。能承载自己亲人的痛苦,其他人的痛苦是否能承载?为什么承载不了?因为我们没有力量。业障一来,我们自己都退了信心了。你何况说想要让别人增长信心。

所以从修行上,增长信心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般人能奉献生命百分之十给三宝,也算了不起了。何况全部奉献给众生,很难。这需要很强大的力量在支撑。

好比自己是山,那自己要先坚固起来。自己不坚固,一会儿发生崩塌,发生沙子满天飞,那怎么成长万物。所以自己要先有坚固的信心。这就需要地藏菩萨加持

很多人一学佛,就看破放下。我刚好相反,首先要提起来,大雄大力大慈悲,就是提起来。提起众生的苦来修行。现在众生很苦,恶业很重的很多。这些恶业都已经形成了相了。不是一句放下就可以的。所以佛法需要的是承担,承担起了众生的业力,我们就能成长。

为什么要承担,不仅是因为众生业障的缘故要承担。而是看到众生的恩,所以要承担起来。我遇到太多同参道友,他们对我背后的默默支持,不管精神还是物质的支持,他们让我感动,每次想到他们,我感觉我要承担些东西来报答他们。这就是促使我精进诵经。我觉得我可以说被感动而修行。其实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有慈悲的一面,没有绝对的恶人,只有无明的人。

要承担,就要地藏菩萨的力量加持。你能不能承担自己家人的业。我常劝人,度人一定要想方设法度父母亲人朋友眷属。怎么度?你可以带他们去圣地朝拜,或者玩一玩。你不要急着度他,你带他去圣地,去菩萨道场,熏陶熏陶,他的就种下善根了。圣地有那种不可思议的磁场。五台普陀,九华峨眉。对不对,都有不可思议修行磁场。你带他去,他慢慢能感知,他用身体去感受当地磁场,慢慢就能转化。

所以法华经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只有能入佛菩萨圣地的磁场,就能得到加持。这个是比较好的方法。

你先不要急着讲道理给父母听,道理是没多大作用的。道理是大脑的意识的东西。你带他去参加法会,听佛教的唱诵,还是到圣地看看景象,这些都是他的六根起作用,他要用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耳朵听,用身体去感受。这个很重要,这个比你给他讲道理要有用。这个是个方法。

地藏菩萨能成熟一切众生善根,什么善根,就是修行佛法的善根。最好的方法,先念地藏经,拜地藏菩萨。地藏菩萨讲的比观音菩萨更加详细,更有耐心。我们也要像地藏菩萨一样,成熟众生学佛善根。末法时代以念经来摄受众生是最好的。

念经首先有消灾,增福的功能。佛经的流传,我觉得更多不是义理上,而是佛经所具足的世俗功能。比如念金刚经普门品华严经可以满足多少世俗的愿望。是这种不可思议的功用,在推动佛法的流传。这一点大家要清楚。

早期佛教信仰以宗派经典为信仰,比如唐朝信仰经典为主,菩萨信仰为辅助。到了后期,就是菩萨信仰为主,经典信仰为辅助。所以现在造成了四大佛教名山的兴盛。如果没有这些菩萨愿力在加持,佛法的流传是不可能如此地长久的。

其中一个,就是地藏菩萨,广设方便,把所有有一点善根的人都拉进来了。所以地藏菩萨的包容性和力量性。我们可以慢慢思维地藏菩萨的功德

为什么现在道教没有佛教兴旺,摄受众生之广。这跟佛教有地藏菩萨广大度众生的愿力有关。而且设置了种种善巧方便和语言,就是把众生拉进来,同时不舍弃任何众生。这个很重要。

我们都会因为分别念把众生分层次,这个有福报,这个没智慧,这个好看,那个有文化,那个是文盲。我们都按照各种自己标准去衡量。但地藏菩萨不一样,他不以世俗的成就为标准,而是以你对佛法有没有信心为标准来衡量。你有文化,但不一定有信心,就变成佛教文化研究博士。那也比不上一个对地藏菩萨有信心的文盲。因为信心本来是超越文字和知识的,不以知识的多寡来衡量一个人。

所以从地藏菩萨角度,我们会放下许多世俗带来的优越感。会平等看一切众生的佛性。这时才能谦卑和朴实起来。我常说,地藏菩萨是个扫垃圾的菩萨,清理我们生命垃圾的菩萨。是很勤劳的,那些脏臭的东西,别人都不愿意去清理。但地藏菩萨就很热心去。把地狱都变成红莲,所有地藏菩萨也是叫有福报的菩萨。能把一切垃圾都变成肥料的。垃圾都能变成肥料,其它土壤更是肥料了。这也是地藏菩萨智慧不可思议的缘故。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关于学佛释疑

学佛释疑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学佛释疑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学佛释疑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学佛释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