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众,了解人性,弃除女态方可成道


初中时迷恋红楼,常为书中“宝黛”的爱情故事“泪湿枕巾鲛绡透,无病常添几分愁”。

当读到书中的一句“情到深处必主淫”时大为震惊!为此疑惑而寻译觅解了好长时间,之后渐在日后的禅法修习中心开意解。

秦可卿之死,晴雯病逝,尤二姐吞金,尤三姐自刎,凤姐的“哭向金陵事更哀”,湘云与黛玉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人说红楼是一部由情与欲勾绘的恨海情天,而今再读却不尽然……

还记得当年看贾瑞,一个看似低级龌龊、下流无耻之徒,痴迷于自己的情欲,不论王熙凤如何调戏如何算计,他始终不肯相信或者说不愿意相信凤姐对自己不好。最后抱着风月宝鉴,遗留了一滩精液而惨死,这种画面,想想都觉得难堪得无法细述……重翻旧卷忽而读懂了作者在此处对人性的悲悯,他一一陈述,笔下没有丝毫对错、厌恶和鄙视。有的只是一份孽债孽缘,以及人性的难以自制……世人都说王熙凤害死了他,真正害死贾瑞的,其实是他自己的情欲。

或许是精神上的洁癖,少年时一直都崇尚着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恋,认为那才是纯洁无染,爱的升华,情的至高点。

而今回想之前,自己很多时候缺少客观,竟是用自命清高的角度和嫉恶如仇的眼光去批判省度人性中无法规避的欲望和他的动物性,其实每个人生命中都有各自无法躲避的无奈:情欲、物欲、名利、地位……当局迷,旁观清。遗憾的是,真正的痴迷,在自己毫无半点觉醒的情况下从来是没办法拯救的。必将是穷其一生浑浑噩噩……

幻情幻欲幻风花,靡靡难遣造娑婆

障道岂关风月事,唯是雪夜不识源。

如此,和初入佛门同出一辙,佛的姨母大爱道因听闻如来正法,遂决心出家。她三次向佛陀请求出家修道,均被佛陀拒绝。

女众的习气与过失

为何佛不许女性出家?并曰“女众出家犹如百亩良田里植种了蓖麻”。又言“佛之正法应住千年,因女众出家故今减五百年……”后经阿难尊者的再三向佛陀代为请求,佛陀为出家女众制定了恭敬比丘,尊重比丘的八种不可违法,即八敬法,使彼等受持而得戒。

女性出家一生只能一次,男人可以七次。

比丘受二百五十戒、比丘尼须受三百四十八戒。

以及经典中对女性的五障、五漏之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的思想及地位渐渐被重视和尊重,为何具有先知的佛陀却如此的轻视女性呢?

其实很多初学者和我当初一样,对佛教中貌似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产生诸多疑惑甚至自卑,其实这是不了解“平等”在佛教中真实的含义。可以说多出于凡人之见,甚至是对人性不够了解或者是了解的不够彻底,因而才会产生这样的一番疑虑。

“垂丝千尺意在深潭”。带着当初“情到深处必主淫”同样的不解,从这位千古第一女尼,第一祖师尼开始,认真研读佛说《大爱道比丘尼经》,探究了解“女态”这个以淫欲为核心而展现的种种行为举止下的习气与心态。

初读《大爱道比丘尼经》女人八十四态的时候,那一份如遭雷击般的震惊与惊醒,身为女性的我并没有细察,没有意识到自身原来存在着这么多缺失,原来那些认为平常的举止与行为却是内在心态的真实展现与写照,并深深为佛陀的智慧而折服,惊讶竟能将女态如此细致地一一指出,其透彻的程度,令我时常掩卷叹服。

古今有很多修行的女众,把《佛说大爱道比丘尼经》当成珍宝,视其八十四态为检校省察之宝镜,并把它当成治病妙方。

女众烦恼多,心量小,嫉妒心重,虚荣好饰,故作姿态,思念男子,自骄慢他,悭贪追悔……

女人喜画眉眼,擦口红来妆饰自己。

喜拨弄额前的头发,喜敷抹胭脂来迷惑男子。

女人喜欢穿丝罗、绣鞋等,以显现身材的曲线,展示风情。

女人喜故作姿态,喜欢摇头摇身表现女人袅婷的姿态以吸引男子,以引人注意。

……

喜斜着眼睛来窥视人。(或偷窥,或增加妩媚)

想见男子,见了面又低头不讲话,作出矜持的样子来。

女人想得夫婿,见面时又假装愤怒表现不可亲近孤傲的样子,欲擒故纵以自抬身价。

女人见男子来,假装生气,而男子知趣的走后,却又怒忧心悔。

女人随便讲话不经大脑,不识大体不知分寸,恣意任性,口无遮拦,不看时间场合先吐为快,好说是非。

女人喜欢诈诡狡猾不实,以美言谄媚来迷惑他人、欺骗他人,并以为他人不自觉知。

摘录经中一二,有人看后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女为悦已者容,先不说为悦己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为自己的尊严与形象何过之有?”

弃除女态方可成道

诚然,这些是世间俗女之常态。如果女人没有内在的气质与修养,以外在的容貌与姿态能树立起形象和引发他人从内心去尊重吗?恐怕一些不当的行为举止,诱发的只是他人对自己的欲望而已,甚至给自己招来祸端。

太虚大师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女子修行的确较为男子有更多的障碍。不论是从“学佛是大丈夫的行为”,还是从树立完美人格,“人成即佛成”的观点来讲,无畏的勇气和独立的承担力确实是女性比男性更要付出努力的地方。

女子由于千年奴役式的压迫而习惯性的自缚手脚,又因生理的不同具有着柔弱的本质,这样的本质驱使女性希望有所依靠,大多数的女子会因为没有依靠而缺乏安全感。因这样的感受而怯弱的女子便开始执着于吸引男子,情执的产生及本能的驱使,使得女子特别地执着于容貌与身体的美,并变得虚浮和花言巧语,陷入“女态十足”的沼泽中不能超越、自拔和利益他人。心胸的豁达和真诚,这些本具的尊贵,被颠倒的习性所遮盖。经文中佛陀不止一次的提到女性这样的迷乱现象,让大爱道等及一切后世真修行女性听后皆生惭愧……

全盘道出女子之通病,分析和解决问题,令铲除习气是此经的宗旨。因为不明白习性,学佛百年也只是徒劳。

它不是批判和鄙视,更不是不公平的看待,而是让修行者更真实的了解人性中存在的缺失与漏劣,并令自己真实地去面对与克服,以此为着手之处,铲除障道之源。

楞严经》言:“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佛陀在经律中提到,女性是诱发男修行者情欲和贪欲的根源,为了防止欲火中烧,故对男修行者说女身不净,以女身为物件而修习不净观。其过程中,所采的方法及防范措施,有着他良苦的用心,并不是对女性的歧视。

女子出家修道,当屏弃八十四态,以解脱生死为大事,莫学在家俗态女子,浓装艳抹迷惑男人,使失道德、自缠入罪,流转轮回,不得解脱。

如佛在《大爱道比丘尼经》中所言:“天下男子不为女人所惑者,甚难!甚难!”

听闻佛说种种女态障碍修道,悲心的阿难尊者请教佛陀:“如此说来女人修道就很困难了啊!”

佛陀说:“不难也,但女人自作罣碍耳。”

如佛在《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下言:“此态自是女人所作耳,女人能自灭者,极可得灭耳。灭者,是现世阿罗汉也。”这就是佛陀对女众除弃此女人八十四态即可证得道果的授记

青莲目半垂!为让修行人安稳办道,求法者珍惜其法而屡次拒绝女子出家的悲心,到后来详尽教导女性修学者破除习气的方法,一片苦心——只为不姑息纵容,令一切丑陋恶劣在朗朗慧日下无可遁形!其中的训诫或鼓励,无不体现佛陀无尽的悲心和慈护!

女众修行者,对佛说“女子八十四态”不可不知!

善女人,当虚心接受八十四态,以此为妙方,有则令其弃除,无则令其不生,方能医病疗心将习气铲除殆尽,以健全人格成就道业!

善女人若真正读懂了《佛说女人八十四态》,便会回光返照,自生惭愧心、忏悔心,不复生骄慢心,发心精进断除如是恶习者,当自清净,超凡入圣!

一个人具有女人的身体,但能除去精神的弱点,走向成佛的伟大事业,就是男子!

而一个男人虽具有丈夫相,如果落入精神的弱点,不能走向菩提之道,我谓此辈是女人。

如此澄明而平等真实的见解,纵经百世千秋读来依旧荡气回肠……

言女相不可得,而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法非男相非女相,问世间可有个定相令我转得?

痴儿,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这世间憎爱二苦如何?

须臾之间,但见龙女成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入门

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