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婚姻误区


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

智学成菩提,愚学为生死

——《华严经

如果遵从佛法基本教义,那怕是只做到了大部分,居家生活与修行,都会得到现实的幸福与安乐。

但是,事实上这种情形并不多见,反而不理想的状况甚多,城市背景的中青年似乎更为突出。不少人学佛学得很辛苦,不少学佛青年,都走了一些弯路,有的甚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不仅使人想起「邯郸学步」的成语,一味模仿别人,非但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和责任。

「佛法唯绝顶聪明的上士和一听就信的下

士好学,中等人最不好学,一些人不学佛还起码是个正常人,一学佛便弄得神经兮兮的,连个正常人也做不成了。」这真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佛法的修学,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次第的,若不善学,难得实益,反而会受损害。

在我看来,不少人的过失是由於对教法、次第不清,对自己所处的修学位置不明,故下手往往是盲目的,出现的偏向是:「在家人好修出家法」;由於大多数人属无师指导(或有师但未能因人指点),未全面瞭解佛法,故往往是想当然地蛮干,先入为主,看到什麼就照猫画虎;更多的人的癥结——其实是欲望的问题无法平衡,故在理想与现实、信仰与欲望、在家与出家中来回徘徊、挣扎,充满苦恼与不安。

总的看来,学佛人的婚姻误区大体为两种:

一是禁欲的趋向,特别是部分中青年家庭,没有处理好婚姻与性等问题;

二是忽视戒律、我行我素的趋势。

从实际情况看,趋向禁欲的大大多於后者。

第一节、节欲与禁欲

对凡夫而言,饮食、性(男女欲)、睡眠、保卫自己是四种很强烈的欲望。每一种对人类的生活与行为,都有极深的衝击与影响。

在当今这个时代,饮食等已不成问题,婚姻与性的处理是否得当,对学佛者而言,可谓至关重要。根据经验及观察,可以发现许多学佛者,都程度不同的存在性执著与性压抑的问题,只不过大部分人,尚未意识到罢了。

(一)、禁欲的误区

1、「婚姻恐惧症」误区

一些学佛青年,虽到了结婚年龄,但拒绝与异性来往。看起来似乎道心坚固,但长期观察下来,才发现是画地为牢,固执己见的结果。严重者则演变成了「婚姻恐惧症」。

事例一:某厂青年工人刘某,学佛后誓言终生不结婚,对旁人的善言劝告也怒目相向,慢慢地也无人再劝他了。由於我行我素,与眾相处落落寡欢,不久,便落得形单影隻,十年之后,终於成了大龄青年。据说,他现巳开始后悔,有了结婚成家之意,但周围同事,早已将他视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另类,无人愿为其当红娘。

事例二:某市一位学佛女居士,虽有男友,但仅同居而不结婚,虽三十出头,心尚来回挣扎在出家与在家之间;终於有一天下定决心,与男友不辞而别,到了一寺庙,要求出家。寺庙上下因平时与之熟悉,皆大欢喜,积极为之準备剃度事宜。但就在即将落发前一天晚上,男友及家人开车冲进寺庙,连拉带拽,将其弄回了家。事后有人问她:「为何不想成家?」她倒是很乾脆地回答:「我有婚姻恐惧症!」

其实,这些都是执著所致。「执著」一词,为佛教常用语,指对某一事物、见解坚持不懈,不能超脱,后来便演变成拘泥或固执。

青年居士,不需要对婚姻抱著反感的心态,只要保持平常心就好,如果想要结婚就应该结婚;不要弄巧成拙,头上安头,搞得「四不象」。不要因为对婚姻的反感,走入了执著的误区,从而患上了「婚姻恐惧症」。

2、性生活的误区

已婚的学佛夫妻,对家庭性生活的执著也是误区之一。

在四川某大型厂矿,几年前发生过这样一桩事:一个以中青年为主的学佛小组,某天观看了一位海外法师讲经的录像带,内容涉及断淫对修行的好处,并言:如不断淫修行,则修行不会成功。看完录像后,这批居士便下定决心,立竿见影,强力实践。回家后,或分房或分床,要快速断淫证道,接下来的事情不说大概也能猜到:大部分的家庭随后几天不是吵架就是打架,一时成为全厂新闻。……

记得曾看过一篇出家法师写的文章,题目是《为什麼佛教徒家庭多不和睦》,文章中说:「那些所谓的居士们,真正家庭生活美满和谐的令人羡慕的几乎没有,……与佛沾边儿者,离婚的特别多」。

在婚姻与性的关係方面,性肯定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由於执著某些宗教理念,有的学佛居士很害怕与他(她)另一半做「那件事」(性生活)时,或多或少都有一种罪恶感。他(她)们害怕做了「那件事」会对佛菩萨不恭敬,有些人做「那件事」后的第二天,就不敢进佛堂和寺庙。还有很多人认为做「那件事」会影响修行。有些夫妻,学佛以后就变成「道友」,完全没有夫妻的样子。因此,长期积淀下来,身心上便会出现某种压抑与分裂。

性执著与性压抑,它不仅对人的身体,而且对心理健康均有较大的影晌。许多人的男女欲望,被宗教观念、道德意识压抑、扭曲、乃至变形,以至他们自己也未能辩识。最麻烦的是,不少人明明出了偏差,还自以为修行有成呢。

佛教从不要求在家居士禁欲,而是提倡节欲;而节欲的程度与方式,也鬚根据工作、年龄、体质等的不同,因人而异。

说到节欲,古今中外世界很多宗教,包括佛教、天主教、印度教及中国的道教,几乎都主张禁欲或要求儘量节欲。基督教主耶穌一生没有结婚,几乎是苦行的修行者,他们中有名的使徒约翰更明白主张:替天主工作的人一定要身心圣洁,不能染爱欲。直到今日,天主教的神父、修女都是禁欲,终生未婚的。据天主教一九九八年的统计:全球神父总数为40.4万人,修女81.4万人;教友总数则超过十一亿。

道教自从汉朝末年以后,就主张要修精气神,希望能修到羽化升天而名列仙班,他们认为有男女淫欲会损精气,因此要禁欲,至於道教中有些以男女「采补之术」者,那应属旁门左道,不是正统的道教思想。

佛教认为爱欲只在欲界(地球人类及一部分天界)存在,色界、无色界及各佛国净土都没有情欲存在。有男女淫欲执著的眾生,就很难脱出三界,故修行者皆希望超越情欲。

对宗教徒而言,能够为信仰而超越情欲,无疑是高尚而圣洁的。但终身不婚嫁的,仅限於出家僧尼或神职人员(道士、道姑、神父、修女等),一般教徒不必如此。

(二)、禁欲的过患

对於在家人而言,不要求断男女欲,盲目禁欲,反而会带来诸多过患:

1、对未婚者而言,禁欲的观念往往影响他们交友、择偶、婚配。

不少学佛青年,在如何对待爱情、婚姻问题上,都或多或少走过弯路。有的学佛后,甚至凭添了不少烦恼:如在出家、结婚、独身的抉择上举棋难定,不知不觉便成了大龄男女,往往错过了恋爱结婚的良机。

其实青年时期贪爱、自我实现一类的烦恼,是可以转化为修道的力量,转化为弘法利生的热忱。大乘佛法认为烦恼可以转化,甚至可作为度眾生的方便。初修者不要怕烦恼多,而是怕不识烦恼,能认识到烦恼多,是修行进步的表现。

只要能自我觉察,便不难对付,无须将烦恼视之如怨敌,而强作压抑。强行禁欲,则烦恼会愈积愈多,即使能压抑得住,对身心和修行也非常有害。一旦遇强大外缘时,压积的烦恼,弄不好便总爆发,如江河决堤,一溃千里,当事人则可能做出违反法律、道德、戒规之事,其果报往往是堕落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道),学佛者可不慎乎?

2、禁欲影响家庭和睦,有可能导致一方婚外情。

对凡夫而言,性与饮食一样,皆是经常的、必需的。除非修行有成者,方可断绝性欲,并对饮食亦不再执著,即吃什麼都无所谓,且食量亦少於常人,而身心均健康正常。

而性欲是凡夫执著为乐的本能,处理不善,便会引起各种与性有关的罪过:如嫉妒、贪婪、淫乱、污秽、邪情,苦毒、放纵肉体情欲等等。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在中青年家庭,特别是家中只有一方学佛的,往往容易出现这样的变故:妻子或丈夫由於冷淡了对方,因而发生丈夫外遇或红杏出墙之事。由於学佛大都为女性,故丈夫发生婚外情的比例数倍於妻子。还有的丈夫,由於被冷落,转而寻找其他刺激或寄託,甚或染上不良习气,如嗜好赌博、酗酒、色情光盘、迷恋网吧、沉溺於电脑游戏等,有的还会出现精神急燥,家庭暴力、夜不归宿等问题。

一些自我中心较重的女居士(佛门内此类女性并非个别),缺乏必要的慈悲心、忍耐心、利他心,凡事从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以「佛法的名义」来安排一切,因此,往往有不顾念丈夫、家人的行为,在家庭生活上也是如此。

分享此文章《积功德》:点击此文右下角“分享”按钮;

下载敬佛APP:手机应用商店下载“敬佛”;

求助微信:jingfojingfo

关注敬佛公众号:jingfo2016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泰山府君(天名)又曰太山府君,本为道家所起之名,道家以泰山之神为泰山府君。于佛家为十王经所说十王之第七阎魔王之书记,记人善恶。又掌大海底西北沃燋石下热恼大地狱。..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若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恭诵《妙法莲华经》一部,或单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是人福慧..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关于初识佛法

初识佛法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初识佛法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初识佛法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初识佛法。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