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答:学佛后事业仍有困境


下面是马来西亚同修问的。弟子时常听老法师光碟,但近年在事业上遇到很多困境,虽说听经念佛,但现实的困难依旧使我感到很沮丧、痛苦,请问老法师有没有方法可以使我快速脱离这些困难?

净空法师答: 凡事都有因果,世出世间圣贤都常常教导我们,每天要反省,每天要思过,就是想我自己有没有过失,对人、对事、对物。如果发现过失,能把这个过失改正过来, 一些困难全都化解了。这个问题现在临到你身上,你有别人也有,在现前社会,像你这种情形人一定很多,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就遇到不少。也有很多人来找我,我就 送一本《了凡四训》给他看,确实有效果。有几位真的,不但他自己依教奉行,他全家都做。三年之后,有了效果,他的困难渐渐化解,慢慢能够稳定,最后一步一 步兴旺起来。所以他看到我,对我非常感激。我说你不要感激我,这是你自己真正回头是岸,真正懂得因果报应。你能够把你的恶业化解,断恶修善,这是你自己的 功德,你自己的成就,我只不过是把这本书介绍给你而已。所以只要你能信,真正肯信,依教奉行,没有不能改正过的。  

每个人一生遭遇是定业,过去生中造的定业。在伊斯兰教《古兰经》里头也有这句话。伊斯兰教不称上帝,称真主;我们佛经里头不称上帝也不称真主,称法性,一 个意思,造物主!经论里头佛常讲,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佛法讲性、讲识。他们那个教里面,称为真主,称为上帝,实际 上是一桩事情,这造物主。《古兰经》上真主说“万物,我依前定创造他们”。你看上帝给人一生享福,也叫那个人一生受折磨,这上帝不公平!怎么会对他那么 好,对那个人那么不好?他讲得很好,他依前定,这句话叫大家没得说了。你前世造善业,那你这一生该享福;你前世造恶业,那你这一生该受罪。依前定不是依自 己的意思,上帝很公平,上帝没有私心。那一句经文很重要,依前定。  

但是佛法、伊斯兰教也讲到,我们这一生所造的善恶可以能改变定业。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教导他,就是努力的断恶修善,把定业转过来。定业,别人 不能转,只有你自己可以转,所以他把这道理给他讲清楚,方法教给他,他自己真的依教奉行,不过他做得很缓慢。你看看回去之后,发心做三千桩好事,三千桩好 事十年才完成。不容易,十年才完成。但是他这个愿一发,三年,第三年他的运就转了。他读书参加考试,他命里头没有功名。古时候这个功名就是讲举人、进士, 他没有这个命,他的命只能够到秀才。秀才要比照现在的学位来讲,这是学士,大学毕业的学士,举人就是硕士,进士就是博士,最高的学位,所以他没有。到第三 年他去参加考试,命里注定的他是考第三名,结果他考到第一名,这就不准;每年的收入也增加了,所以慢慢的他就相信,建立信心。到第十年的时候,年年去参加 考试,举人也拿到,进士也拿到。  

拿到进士之后,他做宝坻县的知县。宝坻是个大县,在河北,靠近天津,那时候是归中央直辖的,皇帝直接管辖的县市。他做了很多好事,他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 活到七十四岁走的,延寿二十年。这都是自己修的,他没有求延寿,延寿二十年。命里头没有儿女,他有一个好儿子,求来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那求有求 的道理,你要懂,有求的方法,不是盲目迷信能求得到的。要真正从自己内心里面忏悔,改过自新,断恶修善,这才真正把命运转过来。他年轻的时候习气很重,都 是过去生中一些不善的习气。他在云谷禅师那里很坦白都说出来,一条一条反省,把毛病都说出来,这就是有救。云谷禅师教他,一条一条都要改,对你自己的身体 很不利。 

在那个时代,还有一个跟他状况差不多的,就是俞净意。俞净意比了凡先生大,大概是大十岁,我记得大十岁,那造的恶业就更重了,而且自己不知道。自己以为自 己天天行善,不知道天天都在造恶业。总是一个读书人,还有一点善念,感动灶神,灶神真有不是假的,灶神现身来度他。把他一生恶的念头、恶的行为,一桩一桩 说出来,给他说出来,说得他哑口无言。告诉他应当要怎样去悔改。说完之后,就走到厨房里面,人就不见了,他就晓得灶神来点化他。从此之后,他那个改过的决 心跟做法超过了凡先生很多倍,了凡先生不如他;果报也不相同,他的果报也超过了凡先生,他活了八十八岁,到晚年的时候福报都现前了。可是到那个时候心灰意 冷,他已经把人生看透了。这都是很好的例子。在中国自古以来,这样的人很多很多,留下完整的记录不多。但是我们在古时候古人的笔记小说里看到很多,只要留 意,到处都能看到。  

所以前世,《古兰经》讲前定,那是定数。可是定数当中还有个变数,变数就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天天都在定数当中做加减乘除。我们的念头 善,言行善,这就加分;我们的念头恶,行为恶,那就减,就把你命里定数减少,所以每天有加减;大善大恶就是乘除,你有大善是乘,大恶就除,这个道理一定要 懂。这些全都是世间法。命里头的财,财从哪里来的?财从布施来的!有人财库里很丰足,前世修财布施修得多,真诚心去修,所以他财库丰足,这财从这来的。如 果我们命里头没有财,这一生当中就应当要努力去修财布施。生活宁愿苦一点,节俭一点,把这个钱省下来多做好事,帮助一些贫穷人。到晚年的时候,你这个果报 就现前,无论经营什么样的行业统统会赚钱。因为你命里头有,不管做哪个行业都赚钱;命里没有,做哪个行业都要亏本,就这么个道理。所以这是你命里头有没 有。  

聪明智慧也是这样的,聪明智慧是法布施,法布施的果报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的果报得健康长寿。什么叫无畏?现在讲是比较上容易体会,现在这个社会有恐怖分 子,你常常生活在恐怖的世界里!怎样能够帮助众生消除恐怖,这就是无畏布施。那无畏布施里面最容易见到的就是素食。素食,决定不去害这些众生。你常常吃 素,这些动物(小动物)看到你,不害怕你。为什么?你有慈悲心,你不会害牠,牠不怕你。那个吃肉的人,所谓说有杀气,我们人看不出来,动物看得出来,看你 有杀气,牠就吓得赶快跑。这个果报健康长寿。所以现在人希求长寿,吃这些众生肉以为有营养,可以能得长寿,错了,那把他自己的寿命亏折掉了。本来有长寿, 可以活一百岁,结果活到八十岁他就死了,他的寿命减少二十年;甚至于严重的到五十岁就死了,亏折一半。像这些地方我们都要懂得。尤其没有福报的人要惜福, 要修善,要积德。  

你看看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谁不要?不信佛的人他也要,其他宗教的他都要,都希望得到。佛讲得最清楚,你怎么做才会得到。佛不教这些东西,为什么? 这世间法,不是究竟法,不提倡这个是怕你迷在这里面。佛常常教人,以苦为师,这是对的。生活清苦一点,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你有出离心。如果生活在富贵当 中,他对这里留恋,极乐世界很好,他没有看见,他不太容易接受。如果这个地方生活很苦,讲极乐世界他很向往,他愿意去,道理在这个地方,这是佛的真实慈 悲。但是也不能没有,没有,生活太清苦了,你也很难过得去。所以我们只要生活能过得去,真正明白了,晚年福报现前,要拿这个福报去给一些没有福报的人、贫 穷的人、苦难的人,给他们去享受,这就好,自己不要享受。  

古人这种例子很多很多。出家人,我们看印光大师,这是近代最好的一个典型,一生都是过一个很简单的生活。他晚年住在苏州灵岩山寺,他的关房我去看过,很简 陋。印祖一生的修行,中国古人所讲的“厚积薄发”,他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他老人家在七十岁之前,没有人知道他。在普陀山藏经楼,他管藏经楼,心地清 净,他管藏经楼三十年,天天在读经,天天在念佛,没有人晓得他。因为他是陕西人,到南方,口音讲话很多人听不懂,所以就没有法子讲经。有人向他请教,多半 是用书信往来,用文字。这是偶尔真的有些学者到普陀山去游览,遇到他跟他一谈,这个出家人有学问,疑难问题向他请教,他都能跟你解答。这些学者常常跟老和 尚通信,老和尚回答的信件,他们就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老和尚这才出了名。这一出名之后,皈依的人多,供养的人多。每天写信来应付这些人,这是他弘法的阶 段,七十岁,八十岁圆寂,只有十年,这十年影响太大,国内外,在佛教产生极大的影响。  

老法师收入多了,一分钱都没有用在自己生活上,没有改善自己的生活,衣食住行都还是照旧。钱拿来干什么?拿来印经布施。他在苏州报国寺办了一个弘化社,就 是现在我们讲的佛经流通处,印经,印善书。老人家一生非常重视因果教育,所以提倡这三样东西,《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这三样东西印 得最多。我对于这桩事情的发现,是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就在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他那个图书馆好像还没有我们这么大,他那个佛堂没有我们这 么大,比我们这个还小一点。我第一次到香港。那个佛堂是倓虚老法师在香港建立的,我到香港来的时候,老法师已经圆寂了,这个佛堂由他的学生畅怀法师主持。 我当时在那边住了两个月,讲《楞严经》。图书馆里面弘化社的书很多。印光大师是我们的祖师,我的老师李炳南居士是印祖的学生,所以我们有这个关系,对他 弘化社的书就有特别的一分感情在,所以就多看这些东西。

我看书首先看版权页,了解这个书流通量有多少。结果这么一看,发现这三种书,他印得最多,印了几十版,而且每一版的量都很大,都是五万册、十万册。概略的 统计一下,这三本书差不多在那个时代,它的流通量超过三百万册。我就非常惊讶,因为佛经没有这么大的量,版没有这么多,而且印的量都很少,一千册、二千 册、三千册,没有像它这几万册。这是让我们初学的人看到之后,大惑不解,怎么佛门的祖师提倡这个东西,不提倡佛法?想了很久,以后才想出来,应当是世界乱 了。那现在来看,这太清楚了,这个社会乱了,佛法救不了世间,儒也救不了世间,没有人相信。因果报应能救,你只要把因果报应的理论跟事实讲清楚、讲明白, 你怕不怕报应?你做的恶,动一个恶念都有报应,你还敢不敢动恶念?你还敢不敢做坏事?所以这个教育的效果很大!  

你现在这一生都不如意,感到现实上事业遇到许多困难。生活的困难,事业的困难,家庭的困难,你想不想改善?从哪里做?儒、佛都很慢,都来不及,因果最快, 我们才想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那一次我回到台湾之后,我也把这三种东西大量的来流通,好像印了大概六、七万册的样子,而且在台湾各地方来讲解。我们佛门里面 有很多法师对我的做法都觉得不能接受。他说你是个佛门的法师,讲经的法师,不讲经,你怎么去讲《了凡四训》去了?讲《感应篇》去了?《感应篇》是道教的, 他说你怎么讲外道的?来责难我,来质问。好在这法师年岁都比我大,出家也比我久,对佛法也还了解一些。所以我就跟他讲:我没有讲外道的东西,我讲的是佛 法。他说明明这是道教东西,怎么是佛法的?我说经过佛法法印印定的。他瞪着眼睛,什么法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不是法印? 他就没有话说了。那印光大师提倡这三样东西都符合佛所说的,符合佛所说的就是佛法,你怎么可以把它看成外道?我这一解释,他掉头就走,再不理我了。所以佛 法印印定的。  

这事隔了三十年了,二00六年正好满三十年。三十年这个社会变化太大了,三十年前这些书还有人看,很多人喜欢看;现在三十年后,这个书没人看了,也看不懂 了。国文程度真是一落千丈,看不懂了。现在人喜欢看电视剧。所以我就想到我们祖师的苦心,他要用这个东西,用因果教育来拯救世界,做了那么多的工作,这是 给我们的启示,提醒我们对他这个工作的注意。我们注意到了,我们看到了,那我们就要接着把他这个慈悲心要发扬光大,把他的事业要普遍来推广。那想来想去只 有编电视连续剧。我想了很多年,但这个东西花钱!也不少钱,拍专集。  

谁知佛门常讲,心想事成,居然就有位居士他拿了一笔钱给我。我就问他钱从哪来的?是他父亲的遗产,父亲过世了,兄弟姐妹分的遗产。他们是在香港经营一个轮 船公司,后人都不愿意做,卖掉了。卖掉,他分了九百万美金,统统拿给我,他说我一分钱我都不要用,拿去做佛教教育事业,好!我这一算,我们拍这三种连续 剧,五百万美金,这钱就有了。钱我也没有要,你直接去跟他们去付去,我只跟你接头。我找到游本昌,拍济公的,大家都知道,我就找他。  

《了凡四训》拍摄完成了,现在在剪接,他告诉我,大概三月可以推出来,第一部二十集。接着我们就拍《感应篇汇编》三十集,然后再来是《安士全书》三十集, 总共八十集。我要求的品质很高,过去人家很喜欢是像《雍正王朝》,我听说拍得不错,我说我们的品质不能够低过它,高过它可以,不可以低过它。听说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拍摄的一集是人民币四十五万,现在当然费用会提高一点,我给他的标准是一集五十万,我说你好好的给我做。这也是祖师的加持三宝加持,众生有 福,这样子顺利搞成功。我们用这个方法,而且这个片子完成之后,我们上面要打外国文的字幕,联合国有六种国际语言,这六种,我们中文是一种,我们是用中文 来演说,但是外面用英文字幕;除英文之外,有法文、有阿拉伯文、有俄罗斯文、有西班牙文,这六种文字流通到全世界。所以不但在中国弘扬,在全世界弘扬,提 倡因果教育。除了因果教育之外,我们实在讲,再想不出好办法来了。

因果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我在没有接触佛法之前,确实首先接触到的就是《了凡四训》。那个时候我年轻,遇到一位老先生,六十九岁,我二十六岁,那个老人 家六十九岁,他把我们看成孙子一辈看待,很爱护,就送我一本《了凡四训》。我把这部书

分享此文章《积功德》,让更多佛友学有所成

分享方法:点击此文右下角“分享”按钮;

下载敬佛APP:手机应用商店下载“敬佛”;

求助微信:jingfojingfo

关注敬佛公众号:jingfo2016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关于初识佛法

初识佛法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初识佛法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初识佛法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初识佛法。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