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盛行,佛教会灭亡吗


佛教在印度的确是在密教的盛行之后灭亡的,所以,称密教为印度的晚期大乘佛教。但也不能说密教盛行,佛教必亡;西藏密教流传,虽有兴衰,也延续了下来。

密咒本来是婆罗门教四种《吠陀》之一的《乾达婆吠陀》的主要内容,后来与性力崇拜的信仰和修法结合,成为印度教的主要实践方法。并以《奥义书》的哲学理论为上层的建构,最后吸收佛教的中观派的思想及其思辨方法,而发挥、建立了新的印度教理论基础。也可以说,他们集婆罗门教和佛教之大成,而形成统一的印度宗教哲学型范;理论采婆罗门教及佛教的最高原则,实践采用咒术、禅定以及修身、健身等方法。

反观佛教,在思想方面,到中观派出现时已经发展到饱和点;实践方面,到瑜伽唯识学出现时,也发展到饱和点,渐渐又偏重于理论,而偏轻于实际修法层次的指导,加上人才的凋零和教团的没落,已经无法与印度教的势力相颉颃。所以,一般大众纷纷偏向于印度教而脱离佛教,特别经过几次佛教与印度教的大辩论以后,佛教僧侣更是几百几百地皈向印度教。

佛教界的有心之士,为了寻求生路,便吸取印度教的特长,为佛教所用,而形成了中观派瑜伽行的晚期大乘的特色──就是无上瑜伽密教的完成,它采取了印度教的修法,以佛教的观点加以说明和疏导,有其实际的效果和长处,是为印度传到西藏的大乘佛教原型。

由于密教和印度教界限的混同和类似,便注定了佛教在印度可有可无的命运。直到今天的印度教徒,还说:佛教已被印度教接收到并融于印度教内,释迦世尊是他们梵天的第七个化身。佛教的名目,虽在印度灭亡,佛教的部分内容仍活生生地存于印度教之内,有没有佛教的名目,实无两样。可是,印度教是有神论的,佛教是无神论的,虽然彼此混淆,根本教义,仍大不相同,因此,真正的佛教在印度其实已经灭亡了。

佛教在印度的灭亡,并不完全是由于密教的盛行,回教徒的入侵,也是主要的原因。在西元第十世纪后半期开始,回教徒从印度的西北攻进印度,所到之处,必将原有的佛寺焚毁,所有的佛教徒赶尽杀绝,僧侣幸存者则纷纷逃亡。到了十一世纪和十九世纪之末,回教在印度成立了王朝,佛教徒不改宗回教,便进入了印度教,因此,佛教便遭到了彻底灭亡的命运。

佛教在印度固然是于密教盛行时代灭亡的,但是信奉密教并不一定就会使佛教灭亡。所以,传入西藏以后的大乘密教,从西元第八世纪直到现在,还是屹立不动。

不过在中国由于已有儒道两流的文化背景,民情风俗有异于西藏,所以,密教虽早在西元第八世纪的唐玄宗时代,有金刚智、善无畏、不空三位大翻译师,译出了大量的密教经典,可是密教并未在中国持续地受到欢迎,反而传到日本成为一宗,并传承至今。

后来到元朝,蒙古人入主中原,再度把西藏的密教,带入汉地,那也只是流行于蒙古民族及与蒙古人相关的少数人士之间,并没有受到汉民族的普遍信奉。至于民初以来,密教也曾一度抬头;但由于传授密教的人,良窳不等、龙蛇混杂,而且动不动就以神鬼伎俩自称为上师的人蚁行蜂起,所以,还是没有深入中国文化的基层。目前的藏密再度在世界各地流传,在华人社会也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我们宜正视其所长,勿学其所短。

如果,以正统的西藏式的佛教僧侣教育,经过长时间的薰陶、训练而成的人才来传播,一如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密宗道次第论》以及《现观庄严论金鬘疏》等作为依据而弘扬密法,应该和显教无异,不会有什么遭致灭亡后果的原因。如果仅仅以摇铃、挥杵、吹号、击鼓、咒术、加持等来求财、赶鬼、长生、消灾、免难,和似是而非的即身成佛、双身双修等的谬论及符咒术数等的行法,作为推广密教的号召,并且仅止于此,那就真是佛教的大不幸,假如就是这样的密教兴盛,佛教焉有不亡之理!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关于学佛释疑

学佛释疑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学佛释疑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学佛释疑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学佛释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