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要正确面对清明节
即将清明节,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有很多传统习俗,最主要当属祭奠已故亲人。原本清明节与佛教并无直接联系,但一个“孝”字将两者紧密相连。虽然佛经没有提到如何过清明节,但是面对己逝故亲和祖亲,佛教也有自己的章法,既让在世者哀思、表达孝意,又让己逝故亲和祖亲得到更多福报。
在讲解之前善谦提醒师兄们注意:
1、不提倡参与污染空气且有隐患的烧纸仪式;
2、合理安排工作和出行,早晚温差大注意保暖;
3、如若回乡,孝敬现实中的长辈比祭奠更为重要。
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样久远。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民间俗语。在古代,清明节是祭祀祖先节日,也是踏青、荡秋千、蹴鞠(足球)、打马球、插柳(植树)等活动。
佛教中并无清明节,故佛教经卷中也无关于“清明节如何祭奠”的记录。对于佛教徒而言,如果讲到要“祭奠超度”,那每天均可视做清明。因只要把每天所作修行功课的功德回向给亡者就可以了,至于是否扫墓、烧纸、是否上供品、是否燃香,这些风俗习惯更多的是出于自己情感的需求,让自己心里“过得去”,跟亡者的关系并不大。所以清明节是否去扫墓、如何扫墓,是按照风俗习惯做好,还是“自主创新”(如现在的网上祭奠或在敬佛APP上直接念经祭奠)追赶时尚好,那些都是一个心意。如果亡者有知,不管此时他流落到哪一道,他也一定会感应到。
对于修行人而言,死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情,是人生真正的转折点,来生的何去何从全部从死亡开始变得明了,如果说清明是对亡者的一种祭奠,更是对无常的一种表达,人生中最为痛苦的无非是阴阳两隔的离别之苦,通过清明应该认知有漏法皆苦的自性,通过清明应该提起寿命无常,人必有一死,且死期不定的知见,对于修行人而言,最有实意的就是修行。
最能利益亡者的莫过于按照佛教的方法,将所修功德为亡者做回向,这是最能直接利益亡者的事情。这岂比扫墓、献花、上供、焚香更能利益亡者吗?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荤腥烟酒上供,那样只会增加亡者的痛苦。佛弟子可以通过斋僧、斋戒、诵经、供灯、抄经、放生等善行来为亡者做功德回向,这应该就是清明节最“如法”的祭奠了。
大谦书于3月31日
分享此文章《积功德》,带更多师兄每天学习:点击此文右下角“分享”按钮;
下载敬佛APP:手机应用商店下载“敬佛”;
求助微信:jingfojingfo
关注敬佛公众号:jingfo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