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修行法要


1.修行:先从打好地基开始,做一个正直与诚实的人;其次,对于恶行具有惭愧心;第三,保持谦卑,少欲知足。

2.放弃恶行后,心就能静下来,并入定;心入定后,就能生出智慧

3.真实的修行不累,因为它是透过心去完成。

4.没有贪着,痛苦就无从依附,智慧在一切情况下都会生起。

5.无论乐与苦或爱与恨,都是你重要的老师,它们是解脱的根源。

6.以善法为基础的人生,将会发生出灿烂与尊贵的光芒。

7.佛陀时代的觉者和我们没有两样,都是从平凡与迷惘开始。

8.如果能将心看好,则看管身与口的行为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它们都受到心的驱策与监督。

9.心是一切行为的根源。

10.保持自制,注意你的语言与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是戒。

11.坚持正念正知,这就是定。

12.在意识的领域中,能分辨一切现象的善恶与是非者,就是智慧。

13.平静是真正的快乐,这是透过见到实相与根除贪染而获得。

14.心本身事实上是自由的,因为执着而有痛苦。

15.当心执着苦与乐时,对执着的觉知亦随之而起。

16.没有一件事能禁得起正念与智慧的照射。

17.慈就是爱,佛陀希望我们拥有无量的慈。

18.因为懒惰习气的缘故,我们必须精进;因为缺乏决心与刚毅的精神,所以我们需要忍耐与自制。

19.我们不需要担心行善是白费工夫,即使死后,我们所创造的功德仍会留在世上。

20.一个有智慧的人,不需要事事都要求完美,重点在于看破并放下世间的假象,以获得解脱。

21.无论人们来自何处,我们都应该同样关心,无论亲疏远近,都应该给予相同的爱。

22.如果生活缺少法,我们就和动物没有两样。

23.「戒是宝」,一切财富与享用皆源自戒律

24.有些人的修行似乎很平顺,没有什么障碍与苦难,这是他们前世的业报。

25.真正的智慧是看破与放下,不会有纠缠。

26.远离没有意义的活动,积极行善。

27.尚未生起的善法,要努力令它生起;已生起的恶法,即使只有一点点,也要努力断除。

28.八正道的每一支都离不开戒、定、慧,只能从这里面去寻找。

29.修禅是创造解脱之因的捷径。

30.当戒、定、慧一起运作时,当下你就能看见呼吸、感受、心与法。

31.禅定的意思是指心稳固不动,并且以正念正知,随时保持心的稳定。

32.内观,它是对事物清楚而如实的认识,这是最高层次的平静。

33.了解心的平静是什么,才是正确的修行之道。

34.修行有连贯性,那就像是水滴,而非滔滔不绝的流水,无法维持均衡的正念。

35.无明的黑暗比眼盲更可怕。

36.一个业正在受报时,另一个业就会蛰伏着。我们现在受的是过去的业果,而非现在的业报。

37.「蚊子有什么用?」如果站在蚊子的立场想:「人有什么用?」

38.快乐与痛苦出现时,智慧就可能在那时生起。

39.开悟就是如实觉知事物的本质。

40.我们因为渴爱而迷失,被现象愚弄,因此而感到痛苦。

41.当烦恼出现时,世间八法压抑并遮蔽了八正道。

42.八正道与世间八法是一对的,这两条道路相互重叠,而非分属不同领域。

43.佛教的奥义是坚持戒律,戒律源自于内心的动机。

44.当我们以戒、定、慧调伏身、口、意时,很快就会看见藏在心中的世间法。

45.一旦戒行清净,对他人就会有一种诚实和慈悲的感觉。

46.藉由修行,恢复心的潜能之后,我们就能看见世间与它的起源。

47.唯有当心觉醒时,我们才会真的了解三宝。因为心的觉醒而得到真正的皈依,无论身在何处,佛、法、僧都会与我们相随。

48.我们应该抱着自修与独居的心态,与人共住。

49.有正见的地方,就有宁静。不知道这点,即使独居也静不下来。

50.当房子一团乱时,我们可能会觉得很不舒服,并起身打扫与清洗;但是心黯淡与抑郁时,我们却看不到,还埋怨悲惨的处境。

51.佛陀说不知道对错的人,可以教他们知道;但是知道却不照做的人,就无可救药了。那些人被称为放逸者,无法受教。

52.我们都想断除烦恼,但是我们认识烦恼吗?

53.当我们真的拥有明亮的电灯时,心却反而被遮蔽。

54.正见与邪见都是出自同一个觉察。

55.世俗之人经常在追求欢乐,他们习惯对迷人与讨厌的事物,做出极端的反应,并且一直在这两端之间,来回摆荡,无法止息。

56.平静之人,他们了解什么是看似平静,实际却不平静的方式。

57.烦恼就是水,行者的心则是荷叶,它们互相接触,荷花不需要回避水,但是仍然彼此分开。

58.得与失、毁与誉、称与讥、苦与乐,合称世间八法。如果人的内心跟着这些事情走,受到它们摆布,那就称为俗世与俗人。

59.如果有人说话刺伤了我们,我们只要如实觉知即可。

60.愤怒能在内心制造无比的压力与痛苦。但是当佛陀现前,正念的能量生起时,你就获得保护。

61.如果有人以暴力相向,你必须智慧地看到那人其实正为他的暴力、愤怒而受苦。

62.我们经常认为自己是唯一受苦的人,而视对方为压迫自己的人。

63.安忍,带来利益安乐。安忍是「在家人」的法,是国王及政治家的法,亦是一个有智识者的法、是「出家人」的行和力。

64.不是唯有菩萨才能做到,你也能将愤怒的垃圾转化成慈悲的花朵。

65.修行可以将心中愤怒的火海转化成清凉的湖泊,一旦我们内心得到转化,不只能停止受苦,也会成为身边的人快乐与幸福的泉源。

66.如果你知道如何照顾愤怒的负面能量,愤怒就会慢慢地转化成具有正面能量的了解与慈悲。

67.如果你在心中看到产生垃圾的因子,例如害怕、绝望或仇恨,请不要慌张。你可以面对这负面的情绪说:「我觉察到心里的垃圾,我要将它转化成可以让爱重生的肥料。」

68.无论属于哪一种宗教,只要我们愿意身体力行,愿意真正地修行,所学习到的教导都具有转化内心的能力。

69.安忍,是一个智人的庄严;安忍,是精勤的人的苦行;安忍,是修行人的力量。

70.所谓进到法里,就是向内观心。

71.如果我们真的在修行,则住处、食物、衣服与药物等必需品都会不请自来。

72.我们不须要囤积东西,如果我们修行得好,就一定会有资粮。

73.佛性,亦即内心清明的觉知,会带领我们观察与觉悟一切法。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