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足这三点的人就是三世诸佛之子


《修心利刃轮》,乃阿底峡尊者的上师达玛绕杰达,所造的两部最著名论典之一。还有一部是《孔雀灭毒论》,篇幅与《修心利刃轮》差不多,也特别殊胜。前段时间我讲过,若以后有机会,也准备共同学习。

因为,学习修心法门,能让我们的心有很大转变。若没有学习这些论典,整天只学一些理论,那就与世间的研究者和学者一样,理论是理论,人心是人心,两者根本无法相融。在生活中,出现任何痛苦遭遇时,也不可能以佛法来面对。

其实,在如今这个烦躁的社会当中,佛法是非常有用的。当然,在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心情快乐时,很多人都无暇领略佛法的价值。一旦受到他人呵斥、诽谤,身心遇到难以排遣的痛苦时,若没有修炼佛法的功德,则不可能像前辈大德一样轻松面对。

现在社会,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呢?就是因为在藏传佛教中,完整而系统地保存着前辈大德给我们留下来的,对治痛苦的方法、教言、窍诀,而且无数人在运用的过程中,都领略到了它的无穷魅力。因此在座的各位,哪怕在这里呆一天、听一堂课,也应该将所听到的教言铭刻于心。

虽然从我口中,你们根本得不到有加持的新鲜口诀,这一点我自己也有自明自知,但前辈大德们的教言绝不可能没有殊胜的加持。因为在历史上,成千上万修行者依靠这样的甘露妙药,在生时都唱出了欢乐之歌,无论面对任何灾难和痛苦,都保持了修行人的本色,离开世间后都前往到了清净刹土。

在法义上,此修心法门非常容易理解,只要有小学水平,不可能不懂。因为其所讲内容,并不像戒律、俱舍、因明、中观、般若五部大论一样,理论上讲得特别多、特别深。但在实际修持过程中,却很难做到。所以,要不断在自己的身心、行为、语言当中去串习,尤其是在遇到痛苦时,一定要以它获得全胜。

若修行的力量比较强,虽然刚来学院时,性格粗暴、野蛮、刚强难化,但到离开学院时,也会像布匹染上颜色一样,与以往截然不同,完全判若两人。若修行的力量很弱,虽然刚来学院时性情还比较调柔,但在离开学院时,很有可能变得面目可憎,性格、脾气暴躁、易怒。因此,大家一定要认真修习所获得的教授,否则修行唯有以失败而告终。

古代大德经常用驯服野马来比喻修心。虽然刚开始野马桀骜不驯,但在驯服后,就会变得很温顺。同样,刚开始修行时,对佛理一窍不通,自心日日夜夜随着世间八法、贪嗔痴慢转。但到后来,心完全与佛法相融,变得极其调柔。因此,修行人时时刻刻都要观察自己的心,尤其应运用本论所讲的窍诀来观心。我认为,除了前世业力现前之外,都会得到利益。

上一节课讲到,应处处表现出贤善的人格,这特别重要!法王如意宝在《教诲甘露明点》中讲:要成为一位虔诚佛教徒,必须具足贤善人格、清净戒律、无垢智慧这三点。若谁具足,他就是三世诸佛之子,也是我的挚友。

以前,很多噶当派的上师都说:佛法可以通过长时间学习而精通,若人格恶劣,则很难调伏。当然,并非完全没有办法,只是很难。我家乡有人屡犯错误,前前后后一共在监狱关了二十年左右,但出狱时人格还是很差。这是前世的业力所致。但也有极少数人,通过努力修行,变得非常贤善,比如奔公甲大师。在家时,他身上随时带着三四把长短不等的锋利刀子,打架、杀人特别厉害。后来他出家为僧,通过精进修学,终成一位特别了不起的格西,堪为一代佛教徒的典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家或没有学佛时,都特别冲、特别横,但后来通过学习大乘佛法,完全变了一个人。所以,人格并非完全不能改变。

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人格都很重要!若一个人有好的人格,无论他在任何群体当中,都会给大家带来温暖。比如:一个发心部门有二十个人,若有一个人人格特别好,大家看到他都会生起欢喜心。若有一个人人格特别不好,谁看到他都害怕、不舒服,甚至不敢、不想跟他说话。因此,皆应养成高尚的人格。

但现在汉地,因为历史的原因,人格方面的教育特别差。无论是60后、70后,还是80后、90后,都缺乏人格方面的教育。当然,很多人在电脑技术等方面还很不错,因为从小就学这些。但若没有接受慈悲、正直、利他的教育,长大之后所学知识也不一定用得上,即或用上了,也不一定能用于正道。希望大家在这些方面详细观察,不要再成为历史的受害者。

不过人格教育最好从小抓起,就像古代一样,重视家庭教育(包括胎教)、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若从小生长在崇尚圣贤的氛围中,长大之后就会成为好人。若没有这样的气氛,除了分数、电视、电影等之外,再也没有所谓的贤善,长大之后就会成为废物,即或学历很高,是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用处也不大。尤其现在中国的独生子,从小就成为家庭中的王子或公主,长大之后,也不可能有忍辱负重、舍己利人、顾全大局等崇高品格,自然未来的前途也很渺茫。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入门

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