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寺_五台_山西
碧山寺始建于明英宗天顺年间,当时称普济寺,此庙宇地处北台叶斗峰之下,故亦名北山寺,寺周“群峰凝碧”,因而又称碧山寺。现在的全称是“碧山十方普济禅寺”。
古人有游普济寺诗云:“落日碧山寺,萧然古涧边。白云生翠崦,明月下寒泉。”
碧山寺有一大传统,凡是出家僧尼和居士信徒到了碧山寺,一律免费食宿,任何人无权逐客。
启程时如果缺少川资路费,寺中还得周济盘缠,碧山寺这种广济十方僧人的做法,非常为人们所乐道和赞赏,因此人们亦称碧山寺为“广济茅蓬”。茅蓬是寺院的谦称。
碧山寺供应十方僧人食宿的资金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一.经营土地。解放前,碧山寺同五台山的其它寺庙一样,拥有很多土地庄产。
二.经营工商业;三.接受布施和施舍。碧山寺作为闻名遐迩的十方禅寺,深受朝山佛教徒的仰慕,是他们必定要朝礼的寺庙,如果碧山寺能住下,他们绝不去其它寺庙挂单(借宿暂住)。
出于对碧山寺“广济十方僧人”精神的赞助,国内外佛教徒给碧山寺捐献了许多财物。其中,最珍贵的当数“缅甸玉佛”和“华严经字塔”。
缅甸玉佛,现安置在寺中的戒坛殿中。
华严经字塔长(高)一丈七尺(6.1米),是一幅写在白绫子上的佛经字塔。
悬挂起来一看,宛如一座七级玲珑宝塔,飞檐风铃,犹如工笔画成。近前细看,方知是由绿豆大的楷书毛笔字组成。
全塔正好写了一部《华严经》,计600043字。是由许德兴沐浴焚香用了十二年时间书写而成的。
这幅华严经字塔现在陈列在显通寺的后高殿内。
碧山寺现在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寺观”。寺庙有天王殿、雷音殿、戒堂殿、弥勒殿四重大殿。
山门前彩色牌坊上的对联写道:“敷演清凉,四时瑞雪常飘,幻出银装世界”,“恢宏极乐,六月莲花始放,翻成金色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