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业报经》新讲(3)


善恶业报经新讲(3)

​作者:梦参法师

一百二者求离厄得脱难·

能脱离厄难痛苦。

一百三者求离病得除愈·

离病苦,病会好。

一百四者观所去无障难·一百五者观所去有障难·

你想留学或参学,都可以去,没有障碍因缘。相反有之,不可以

一百六者观所住得安止·一百七者观所住不得安·

你所住的寺庙感到心安、身安就住。若身心不安,那你就得走。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你自己心不安了;二是你调皮捣蛋,被护法迁单。护法神怎麽样迁你的学呢?不是护法神来,而是让你心里不愿意住,看谁都不顺眼,感觉非常瞥扭,这就是护法神给你制造的各种困难,使你住不安稳,那就得离开。

一百八者所向处得安快·一百九者所向处有厄难·一百一十者所向处为魔辋·一百一十一者所向处难开化·一百一十二者所向处可开化·一百一十三者所向处自获利·

你要去的地方平安快乐。有困难不吉祥。落入魔辋里。去弘法度众生没有缘弘法度生有缘。能得到利益。能得到福报智慧

一百一十四者所游路无恼害·一百一十五者所游路有恼害·

所要走的道路没有危险,不受于扰,或者相反。

一百一十六者君民恶饱馑起·一百一十七者君民恶乡疾疫·

一百一十八者君民好国堂药·一百一十九者君无道国灾乱·

一百二十者君修德灾乱灭·一百二十一者君行恶国将破·一百二十二者君修善国还立·

过去的一园之主称君主,现在把管理国家的人称领导主持。领导和人民都恶不善,就会招受到饱馑,没粮食,园家疾病瘟疫就多。领导和人民心善,则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处处都是一片祥和气氛。主持政务的人没有道德,不能慈爱百姓园内灾乱就不停,反之无灾乱。主持行恶法国家就要灭亡,相反国家则章固。

一百二十三者观所避得度难·一百二十四者观所避不脱难·

可以躲过灾难,或业力所牵躲避不了。只要有这样的业力遇缘定受报,连阿罗叹都没辨法免灾。例如,佛在世的时候,琉璃王大杀释种,目犍连尊者把释种的五百童男,用他的钵把他们送到天上去,让天人来供养。等这个灾害过了,他把钵取下来,都化成了血水,注定的业难逃。

一百二十五者所住处众安隐·

这个『隐』字,指安稳,就是很平安、很稳定的意思。到所住的地方,大家都平安稳定。

一百二十六者所住处有障维·住的地方已经不吉祥了,有障碍。

一百二十七者所依聚众不安·

指大众聚集的地方不平安,不吉祥。

一百二十八者闲静处无诸难·

在这见修行辨道很好,什麽恶缘都没有。

一百二十九者观怪异无损害·一百三十者观怪异有损害·

指我们修行的地方出现怪异,占察一下对我们是否有损害。修行者说:『我过到很多怪现象。』我说:『你不理他,修般若观来观,本来是空的,不存在,应从你心里解决,假使你一执著,就有损害了。』

一百三十一者观怪异精进安·

指修道者碰见怪异现象了,加紧用功,不要为这个怪具现象劲心,就会战胜他。像读经有别的声音来扰乱,或有光,不正常的光,照得经书的文字都看不见,遇到这些怪异,你不理它,可以静坐下来,暂时先不念。或读《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萝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定一下子再念,这个怪异现象就没有了,不要去执著,兄怪不怪,奇怪自败。你假若随著他去,他就越怪,怪的你无法修行,以後你就会堕落。告拆你,怪异来了,不要为它干扰,好好的精进修行,就好了。

一百三十二者观所萝无损害·一百三十三者观所萝有损害·

一百三十四者观所萝精进安·一百三十五者观所萝为吉利·

有些人对萝很执著,占一下便可知其吉凶,利或害。其宜萝是假的,不必执著。现在我们都在做萝,我们一切的行动都是萝,应从理上去认识他。例如怪巽,就是事的现象。做萝是你的影子,日有所思,夜有所萝,萝多了,心就很乱。应该把心收回来,精进的去修行,怪异现象等萝境就消失了。

一百三十六者观障乱速得离·一百三十七者观障难渐得离·

一百三十八者观障乱不得离·

障难搅得你不得安,得此轮相,地藏菩萨告诉你不要烦恼,很快就脱离了、或一下离不了,还得经过一段时间;或障难随时跟著你不得离开。障难离不开,怎麽辨呢?地藏菩隆告拆你,念我的圣号,渐渐就得离。

一百三十九者观障乱一心除·

把你的心集中起来,好好的修行就能离开障难。学《占察经》地藏菩萨告诉你要『一心除』,不要随外头的境界转,要反观自心。凡上心随境转的,什麽业障都会发现。

一百四十者观所难速得脱·一百四十一者观所难久得脱·一百四十二者观所难受衰恼·一百四十三者观所难精进脱·一百四十四者观所难命当尽·

你遇到的灾难很快就得脱离,也许十年乃至若干年一定得脱,或所遭遇的灾难对你有损害。另外,你所遇到的恶缘必须精进勇猛去修,才得脱离。过到恶缘有病难或命难,占到寿尽了的情况,怎麽辨呢?多拜忏,念圣号或者静坐,还宿债可免,或想到这种命,可以为代众生受苦。

一百四十五者视所患大不调·一百四十六者观所患非人恼·一百四十七者观所患合非人·一百四十八者观所患可瘵治·一百四十九者视所患难瘵治·一百五十者视所患精进差·一百五十一者视所患久长苦·一百五十二者观所患自当差·一百五十三者观所患向医堪能治·一百五十四者观所瘵是对治·一百五十五者所服药当得力·一百五十六者观所患得除愈·一百五十七者所向医不能治·一百五十八者观所瘵非对治·一百五十九者所服药不得力·一百六十者观所患命当尽·

「所患」,指你所患的病,是由四大不调所造成,地大偏重了,就会骨质增生;水大不调就会伤风感冒流鼻涕;火大不调,就会发烧,或者长个结子、长疮;风大不调就属害了,中凰、发疯,风大攻心,心就丧失理智。这都是四大不调的病,是遭受鬼神搅乱而生,是非人人身扰害你。这是他宿业跟你有因缘,所以你必须精进,而且给他迥向,加持他,超度他,给他忏悔,这样才能使你们的共业消除。所患的病可以治,所患病很难得好,通过你精进修行,病就能好。这个病很困靴不好治,要长时同受痛苦。不治都会好,医生还能给你治好。有好方法能够治你的病,吃的这个药使你的病很快就好。病能除掉能治好的,找的这个医生治不了你的病,应该另外找一个好的。这个治瘵方法不对,这个药吃了没有效果。现在患的这个病不必治了,治也要死。从一百四十八到一百六十都是说你的这个病会不会好的。答覆病的很多,因为我们病苦非常多。生病都是过去杀业,所感的苦果,如服药不得力,或长久受病苦等,种种不能使病愈乃至病死的情况,要多念地藏菩萨,求地藏菩萨加持,清除病魔,使病体早日康愎。如果寿命尽了,早点儿走了,换一个分段身不是很好嘛,不要留恋。我们之所以去不了极乐世界,就是你不相信佛所说的,对你现在的这个身体太留恋、太执著。我们出家人应该对於死,生欢乐想,生愉快想。为什麽呢?这一段的业障我还完了,换一段不更好吗!我们人人能心无罢碍,看破放下不留恋一切,那就解脱自在了。

以上一百六十种都是今生现实会遇到的情况。以下十种就是看我过去徙哪一道来的。

一百六十一者从地狱道中来·一百六十二者徒畜生道中来·一百六十三者众饿鬼道中来·

指从三恶道中来,因为刚从恶道中来,所以会信心不足,起疑惑,难长进·

一百六十四者从阿修罗道中来·一百六十五者从人道中而来· 一百六十六者从天道中而来·

这三条都是指从善道而来。

一百六十七者从在家中而来·一百六十八者从出家中而来·

前生是在家人,是和尚或是比丘尼。

一百六十九者曾值佛供养来·一百七十者曾亲供养贤圣来·一百七十一者曾得闻深法来·

是供养过诸佛来的,供养过罗汉菩萨圣僧来的,过去学过甚深大乘了义法,过去你做过什麽事情,今生变的就是什麽。未来的果报呢?就不一定了,命运随时会改变,好的变坏,坏的变好。众生能成佛,就是这个道理。过去的能定,未来的定不了。以下十八种就是讲未来的。

一百七十二者舍身已入地狱·一百七十三者舍身已作畜生·一百七十四者舍身已作饿鬼·

你作的恶太大了,命终后就会堕入三恶道中去。一百七十五者舍身已作阿修罗·

修罗有天人的福报,没有天人的德。修罗有好多种,就像人似的,有上上乘修罗,经常跟天人作战;有恶修罗、有鬼修罗、有畜生修罗。『修经』,遍指诸道。这儿的『修经』,是指天道修罗。

一百七十六者舍已生人道·

不失人身,还生人中。

一百七十七者舍身已为人王

地藏经》中说:『念一部《地藏经》可以不堕三恶道。』 《大集十轮经》说的非常多。作人王不造业的,还能断续上升,护持三宝

一百七十入者舍身已生天道·一百七十九者舍身已为天王·

修善命终生到天上做四天王,或忉利天的天王,夜摩天的天王等诸天王。

一百八十者舍身已闻深法·

指这个身体舍掉了,来生还能闻深法。但不—定是生到极乐世界,就生在这个地球上也可以,五台山每天都有一万菩萨在说法,围著黛螺顶绕清凉。当你业障消了功德成熟,就能看见一万菩萨了。你也可以加入跟著绕清凉,虽有业障但应当作如是想。

一百八十一者舍身已得出家·

指来生一定能做和尚。

一百八十二者舍身已值圣僧·

再来生能遇到圣人度你,那是你今生稹累的,能遇到证了果的圣人。

一百八十三者舍身已生兜率天·

生到欲界第四天中。

一百八十四者舍身已生浮佛园·

所说的『净佛园』,是指著极乐世界说的。地藏王菩萨所说的净佛园就多了,如华严境界『一净佛国入十方微尘刹净佛国土,十方微尘刹净佛园入一净佛国土,相互圆融无碍。』

一百八十五者舍身已寻见佛·

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可以见到阿弥陀佛。深信观想现在世界所住的三十五佛,乃至无量诸佛在你的这个报身中,舍了就见自性佛,舆十方诸佛无二无别。

一百八十六者舍身已住下乘· 一百八十七者舍身巳住中乘,

一百八十八者舍身已获果证·

指去掉业报身,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登地菩萨果位。登了初地,就入圣位。

一百八十九者舍身已入上乘·

证得大乘的佛果位。

现在的一百六十个,过去的十一个,未来的十八个,加起来共一百八十九种。

善男子·是名一百八十九种善恶果报差别之相·如此占法·随心所观主念之事·若数合舆意相当者·无有乖错·若其所掷所合之数·数舆心所观主念之事不相当者·谓不至心·名为虚谬·其有三掷而皆无所见者·此人则名已得无所有也·

就是你心里想求什麽事情,感得一百八十九中的数字出来了,跟你所求的相应了,那就叫『主念之事』像谈到病的情况,答覆你能好、不能好、命尽了等,如实的告诉你,你要想转变,怎麽辨呢?念地藏菩萨,求地藏菩萨给你延寿。如果你所观的事,掷出的数字跟你想的不相合,那是你不至心。不至心,在占的过程中所出的轮相就不真实,有错误,若掷三次都是空白,一个数字都没有,是说你得到了无所有智,空智。

复次·善男子·若自发意观於他人所受果报事亦同两·若有他人不能自占而来求请欲使占者·应当筹量视察自心·不贪世同·内意清净·然後乃可如上归敬·修行供养至心发愿而为占察·不应贪求世同名利·如行师道·以自妨乱·若内心不清净者·设令占察而不相当·但为虚谬耳·

若受人请寿他人掷,也得如是拜,如是念,念完再掷。还应好好的朗察自己是不是不为名利,钝粹是为了帮助别人,不贫世间的一切,内意清净,这样给人掷彼此得利益。然後皈依地藏菩萨,皈依三宝,随己能力来供养,没有力量的,可以烧三支香,或者用自己的身体来供养地藏菩萨,发愿後方可占察。如果内心贪图世同名利,跟算命、打卦的相师一样,那就妨碍道业,这样不清净为人占察,占察轮相会出现答非所问,这都是虚谬,不真实的。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一切所占不获吉善·所求不得·种种扰虑·这恼怖惧时·应当书夜常勤诵念我之名字·若能至心者·所占则吉·所求皆获·现离衰恼·

如果所占轮相不吉祥,心生恐怖。告诉我们应当书夜常勤诵念我之名字,能达到至心。要达到至心,必须先要有信心,至心自然能生,如果有怀疑心,怀疑《占察善恶业报经》说的对不对,念地藏圣空号者者观音圣号,念《阿弥陀经》灵不灵。或者对经上说的那麽多功德,持怀疑态度,那就不行了。所以一定要至心,深信佛语不虚。若至心诵念,经中所说功德,你定会悉皆具足。

《占察善恶业报经》上卷,从事相上已讲完。下半卷就得从理上融通学习二种观道、定慧,一实境界,成佛的境界则比较难一点。故在学习之前,应先掌握他的一个原理,也是一切佛法的基本原理:『缘起性空』,或者叫『性空缘起』,也可以说缘起和性起。这个就是佛法的一切义理总辋,也可以说是宗旨。或者说佛的法身,也是我们的法身。缘起到了最究竟的理趣,就是『性』。『性』,在有请谓之佛性,在一切诸法就是佛说的经典,如汪洋大海浩瀚无穷,但以缘起的一个偈颂就可以把他收摄完。印度修庙建塔在地基上都要安个缘起偈子,我们给佛像装藏,也安一个缘起的偈子,若在佛像后头写『嗡,阿,吽』代表装藏,即『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另一个偈子是『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我们称出家人是沙门,大沙门指佛,说明缘起性空是佛说。

若众生能解诸法缘起之道,『当常知是人即为见佛』。《中论》里有讲:『若见因缘法,则为能兄佛。』缘起偈颂,就说明了四谛法,苦、集、灭、道,世间和出世间的因果,若破坏因缘法,就等於犯了破三宝的罪。因为因缘法乃是佛法总辋,不信因果则非佛子,故说等於破坏三宝。过去的祖师或者阿罗汉,一听到缘起偈就开悟证果,实因缘起的道理能够贯通一切法,持无量义。缘起的涵义是什麽呢?缘就是条件,依他而起即为缘起。也就是说,因缘和合能生诸法,缘不聚,法不生。《解深密经》中讲:『一切法都是依他起性。』『阿含经》里有首偈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此偈就是说,一切法依托一切条件而生起,也随著所依的条件来变灭,没有实体,是无常的,是就法而言。以华严经义讲:一舆一切互摄互融。一是简,一切是系,系简互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是一佛。华严义法界义。

一切法都有一定的规律法则,缘起的法则,澄观大师部分为四种:

第一、因缘和合而生诸法义。讲因缘和合生趄诸法,因缘合成。因是生起的根本条件,缘是起辅助作用的,是外在的作用和条件,哪个力量强就为因,哪个力量弱就为缘。若缘的力量强,缘就变成因,因的力量弱,因就变成缘。我们过去宿生积累很重的业,业就是因。因过去宿业很重,假若说我们现在的缘很殊胜,每天上殿、过堂、持戒、诵华严经乃至拜忏,这个力量非常的强,强者就变成因了。因能生起,外面所有其他的条件都变成助缘了。一切法的生起,必须要有内因外缘,内外因缘和合,一切诸法才能生起。因缘灭一切法也就随之灭了。一切法,指有为法而言,有为法就是有造作,不论善恶都是造作而有,有造作就是有依赖,即依他而起。但是一切法又都不停地在变化运动,一切现象都是依变化而来,是有为法。百法中还有个不相应法,也属於有为法。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生活常中,所认为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依著因缘而生,依因缘而灭。像我们用的用具、物品、器具,乃至於穿的衣服、吃的钦食,都是依人工材料等多缘而成,缺一缘则不成。所以说,因缘聚舍而成一切法,因缘聚离一切法就灭了。《楞伽经》上的缘起偈颂:『因缘顺世同,佛不如是说,因缘即世间,如乾达婆城。』此偈涵义很深,因缘生世同,佛不这麽说;因缘不生世间,佛也不这麽说。不是因缘生世间,因缘即世间。世间是什麽样的呢?像乾达婆城似的。乾达婆城,即海市蜃楼,海里看似有座城,实际上没有的,一种幻景而已。大体上说,一切有为法必须具四缘,即『因缘』、『所缘缘』、『次第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 『因缘』主要说因,他能够变成果,因为有因必有果,要想转变恩业果,那你因的力量必须特别的强,才能转变。因果要不成,因果律也就不存在,那我们讲《善恶业报经》就不成立了。并且一切的果报是一个根本的因,是我们从生依著阿赖耶识中所含藏的种子,这个种子就是根本因。『次第缘』,是说从世间上一切事物来看因果是相续的,经过很多的次序,父母缘,生长缘,钦食,衣服等缘具足了,少一个也不行,这就是『次第缘』,又名『等间缘』。『所缘缘』,缘就是外在的条件,你心所缘虑的,所分别的外界境界相,即心意识中形成的各种现象。『增上缘』,只是帮助促成诸法生起的条件,增上了才能发生作用。增上就是作用义。『因缘』、『所缘缘』、『次第缘』、『增上缘』这四缘,是一切有为法生起的必要的倏件,少一缘都不成。心法就是说心里的活动,後念一定是依照前一念而起的,後念一定助长前一念。前念因生,後念果生,没有前因就没有後果。前念是後念的因,後念是前念的果。因缘和合,辗转相依,才能够成立起来。

第二、说一切诸法都是相续的,是说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之理。凡是有为法都是暂时的存在。为什麽暂时存在呢?一切有为法,离不开事相的生、住、具、灭。事相永远是不停的生住异灭。就是指事相没有常住不变的,它永速的迁流变化。事物有生住异灭,如日出日落、月缺月圆、春夏秋冬、四季迁谢。草木,青了又黄,花开花落;人有生老病死,还有历史的演变,荣辱举旺、桑田变沧海。诸法即生即住、即异即灭。这是一切法共同的本性,共同的法则。灭後就生,生後即灭,生灭相续,无有间断。这就是说的『等无间缘』。由是因果相续的缘故,很多事物,往往在一段时同好像是住了,或者住相当长的时间,相对状态是稳定的。像太阳月亮,要经过好多亿年,但是,它还是生住异灭。澄观大师说:诸行无常,而因果相续。所以在《瑜伽师地论》第十卷总结缘起意义,说了这麽一句话:『依托诸缘数谢灭已,缘起和合生故名缘起,数数现灭浮相缘起,故名缘起。』这句话就是说:这什麽叫缘起呢?依它的助缘,数现数灭,相续和合生,故名缘起。数数的现灭,浮相续起,故名缘起。

第三、凡是相对法,不相舍离。凡是相对法,互相矛盾,又互相统一。如生对死,苦对乐。生生死死、苦苦乐乐、无穷无尽。相对就是相待的关系,本来是两个,生不是死,苦不是乐,光明不是黑暗,光明里有黑暗、黑暗里有光明。同时在同一个体内。这种相待关系很不容易理解。总之,相对法是互相排斥,互相摄入,不相舍离。如大舆小、长舆短、阳舆阴、男舆女、真舆妄、生死舆涅槃,这些诸法都是依著它起的。生是依著死起,这叫相对法的相对而生起。《瑜伽师地论》讲:『有对法聚,无对法性。』相对法的现象有,但是相对法的性是一个。就是说,没有相对性,只有相对聚。聚就是某种条件相对;性是随顺转故,生可以随顺死转,死又可以随顺生转。辗转相随生,辗转相随灭,不相防碍。

第四、是诸缘互遍相资。不但不排斥,而且互相资助。一切万法都在缘起常中,任何一缘皆能遍应多缘,为多种事物作生起的条件,一可以应多,多可以为一。《华严经》里说:『执一切故众,执一众故一,依著众得一,依著一得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华严经》还有两句名言:『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一切都是唯心所变。万法归一,一归万法。缘起即性空,也是缘起。互相圆融,无始终,无内外,无对待。般若空意怎样空法?空就是一切有,一切有就是空。什麽是般若意?一切众生,一切诸法,山河大地,无一不是般若,这才是真正的般若。不是说般若是空的吗?是空的,一切法都是空的。空就在有中,有就在空中。宇宙万法,都互相缘起,组成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依你起,你依我起,成立了严密的关系辋。一切诸缘,时利、时无利、时有体、时无体、时同、时异、时隐、时现。这都是说的十玄门,相互相接,相依相涉,出现种种相用,其实是一,一多无碍,大小无碍,重重无尽,这是华严所说的缘起义。

佛教所说的缘起法则在今天现实生活来看,就是唯物辩证法。从缘起来看,一切的邪见或者依持的错误,都是违背了缘起法则。人人本具足佛性,所以人跟佛无二无别,这就是『性』来讲,『性』是无障碍的。在『性空』常中,你说:『我是阿弥陀佛,跟释迦牟尼佛都是一体的。』不错,在『性』上舆佛无别,但是在因缘法上,就不同了。因为我们执著身还有个不死的灵魂。因缘和合我就有因缘分离,我就没有了。要是违背了诸法因缘和合的这个道理,认为一切是自然而有的,这叫无因论。诸法因缘生,有其果必有其因,强者先牵。如果说一切都是宿命决定有,不能更改,这叫宿因论,无论是无因论还是宿命论,都违背了真宜的道理,缘起法则,就会堕入邪见深坑。以上讲的都是诸法缘起之理,说明了事物现象的本来面目。

缘色法来观察一切诸法的相状结横,这叫法相宗,是约俗谛来讲;观诸法的体性,即法性论就是真谛。一个从性上说,一全从相上说,这就是性相二宗,也叫真俗二谛。都是由缘起性空演绎而成的,无论哪宗哪派,离开了缘起性空就无法可说。这是缘起性空的道理。

缘起是由性空来的,性怎麽能空呢?因为是缘起的,一切事物现象的本来面目,总起来就是一个业、一个因果、一个空、一个无我。诸法的自性是没有的,性是不加任何的造作。假使性决定有不加造作,一切诸法就不可变移,就常有,但一切诸法不这样,它要等待因缘来成就。排除自体的本有必须待缘才成立,这就叫缘起。缘只是能助成,性空,是专门谈因,举例子:就说人吧,人生有没有自性呢?性是不变义,性即体。如果人有自性的话那你永速为婴儿,不会成长,不应孩有的少年、壮年、老年,因为人住在这些变化之中,说明人是没有自性的。假使一切诸法,都各有各自的相,那麽,种下的种子永远不会发芽,人也不应该呼吸,地球也不会变灭。但事宜上不是这样,因为它属於有为法,有为法没有自性。学好了缘起性空。你读《金刚经》的时候就会开悟,但这个悟,是指能明白佛在《金刚经》上所教的是什麽。一切的诸法都是因缘而生的,於生灭变当中, 这是颠摸不破的真理。所以《占察善恶业报经》跟算命、打卦不同,他是用变异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如《金刚》。上所说,『一切有为法,如萝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果想在所现的境界中找一个有自性的恒常柬西,永远找不到。

诸法无自性,无性又名日空。〈中论〉上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因空无碍故而建立一切法,并不是没有,即是空,空即一切法,要悟得这个理,一切妙用就会产生,这就是《华严经》的『大』。《华严经》讲一切事物建立在『大』上,这就是体。因为因缘起就是相,由相而产生无尽的妙用就是『广』。这就是『大方』。

空无自性,就是无我。在《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克无者相。』因为诸法的万象,没有一个有自性的宝物出生,故此生彼灭,彼灭此生。这都是般若义。凡是有对待的法必不相离,有生必有灭,无生就无灭,诸法无生无灭,不生不灭,也就是《大般涅槃经》里讲的涅槃。诸法没有自性,本来就是涅槃。无生无灭就是涅槃意,无生灭亡,一切诸法本来寂静,它是没有性的相,即无相,无相就无生,无生无灭自性就是般涅槃。涅槃就是诸法本具的实相,就是《占察善恶业的报经》后半部分的一实境界的实相意,也叫做法性。真如在《华严经》是一真法界。

从性空缘起来讲,正因为它没有自性,诸法才能够依因缘而生起,如果有自性,他就不依著因缘生了。一切诸法都是相互依存而生起的,依著因缘万相才得以呈现,太阳、月亮才能够明照,江河才能够流动,草木才得以生长,花果得以开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以维持,但他们的本性空际,这就是缘起性空的第一义。由性空故,而缘起诸法,若无空义,一切法则不成,世间所有的诸法都被破坏了,但缘起性空意不会被破坏,否则一切物质都停止运动了,整个世界立刻就会消灭。性空缘万法,依著性空而建立一切万法,而这一切万法又顺著具足的因缘而生起,一切法的生、住、异、灭,都遵循这个规律,这就是业报因果律。再回到《占察善恶业报经》上。我们身口意的活动是业因,必然产生了身口意活动相应的果报,在藏经里有一部《分别缘起殊胜法门经》,那里面说种种果和它的类别。因果是互相随顺,因随果,果随因,因又生果,果又生因,性空缘起,因果毫无杂乱,做善必有善报,做恶必有恶报。像我们现在出家了,种是无漏因,一定感无漏果,但是什麽时时成熟,这就不同了。有异熟因、异熟果,哪个先成熟了,哪个就先结果。讲个故事来说明,先因后果或后因先果。

我以前在青岛,听到—个故事,在德园占领青岛的时候,第—次大战,德国失败了,退出去时,留下一个屠宰埸,都是自动化的。德国人把这个公司交给了一个姓李的职工,这个人突然发了大财,就勾结官府,危害老百姓。老百姓要告他也地方告,就暗杀他,几次都被他逃脱。後来,他逃到广州,把这部分财产全部转到广州,在那买了几条船,做海洋这轮事业。但是到了广州,他一下就转变了,有求必应,尽做好事,广州人都叫他李善人,而青岛人叫他李恶人,他一个人就具足两种因。大家注意这个先因後因,就有哪个强,他在检察船的时候,在海里被另外一只船,撞得粉身碎骨,尸体都没见,广州人说天道不公,这麽好的人,招到这麽个恶报,而青岛人也在骂,说天道不公这麽恶的人,会让他逃脱,他简直等於没受报。这说明了什麽呢?他在广州做的善业果还没成熟,在青岛做的恶业,这个果先成熟,所以他招的是恶报。现在很多人都这样说,人做好事没好报。这种没有智慧只看一时。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於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漏业一定要受有漏的果报,无漏报受无漏果报。现在我们出家都修无漏业就不会漏落三界,要想去有漏获无漏果,那必须得依佛所教导的去行,诸恶莫作,众奉行。修无漏业。就得把握好自己的念头,任何时候不去执著,分别,使心平和安静,什麽事情来了都不烦恼,不随境转,这就是佛性。念念住在佛性,相信你心是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把心训练好不再随著过去的习气走。如果能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安然相处,自然就会解脱,这就是了脱生死最重要最好的方法。因此,所依的一切助缘,有利或者无利,是相摄,是相入。了解了互相的关系,把过去的善根因力引出来,把业障厌下去。因力强,业障也就能到极乐世界及他方净土,带业往生

现世的身心,所作的业,後世一定带去。就是说现在的身心相续到未来,未来的身心又相续到未来,都是缘起。为什麽它能缘起呢?性空故,没有自性,就随著牵引力。牵引力是什麽力量呢?即缘起。如果是强有力的缘起就能把一切不顺心的涅缘降伏下去。缘殊胜,也能把所有的业,所有不顺心的降伏。大家知道,我们经常求诸佛菩萨的加持,其实是你自心的力量。你有力量了,一切诸佛菩萨都加持到你。没有力量就被别的牵引去,诸佛菩萨也没辨法转。缘起性空,因为没有自性故,所以缘能牵动你,假如有自性,牵不动的。就如外缘的力量非常胜,把你的因夺了。本来因很殊胜的,但是恶缘强盛,造业的心猛烈,就把因夺了。就是缘强夺於因,因强夺於缘,互相夺。什麽因最强?我们现在发的菩提心,成佛度众生的这个因力非常强。因胜,一切业都历下去了。一念殊胜心生,就产生殊胜的作用。

同时,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蕴含著不可思议的甚深道理。如果说缘起性空,观法性,观自己的真心,就是观理,就是消灭我,就见真谛,就明心见性。若观缘起,观一切事物的现象境界相,还是观事,观事在一切事上开悟。兄俗谛,兄真理和俗理,观时理是一个。就是说性、相、理、事、真、俗都是一体不二的。真俗不二、理事不二、自他不二,能够这样的观,就是中道。不著二边,能够融入到中道中,这就是诸法真实的基本定义,这样就可以知道缘起了。如果你要读《般若经》,它最精华的,概括地说,因为色缘起,所以不异空;空缘起故,所以不异色。空缘起故,即是色;色缘起故,即是空。即心经所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裁亦愎如是。』都是缘起。乃至於一切五蕴法,一切诸法无不依缘起故,无自性,故而空。因无自性而空故,受想行识常体即是空,自性空。自性空的当体,缘起为色受想行识,空有一体不二,这就是空有不二法门。『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这首偈子叫三世偈。又是空,又是有,又是中道。因第一切诸法由缘起故自性空,由自性空故缘起万有。万有众生,假托诸缘则有,是为假有,所以称为假名。由缘起而自性空,由缘起而有假名。把一切法的空假二义,真俗二谛,性相二宗,终蹄不二,同依一个缘起,这就是中道最基楚的涵义。《华严经》的一心缘起,即一真法界,都是从自性生起的,所以华严经的祖师把这归衲为业感缘起。说缘起业的,赖耶缘起的。赖耶,就是第八识法相宗讲赖耶缘起。一切大乘经典,讲的是如来藏缘起,华严宗讲的是法界缘起。四个合并为一心缘起,就是独特的缘起法。

上面所讲的缘起性空之理,对於我们学习下半部的《占察善恶业报经》可以有所帮助、理解。

卷下

《占察善恶业报经》的下半部,地藏菩萨讲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即是一实境界,两种观行,这个道理就是《大乘起信论》所讲的一心二门。一实境界就是我们的真心,这个心不是众生心的自性,不是说你身体的体性,身体的体性是属於色法,不是空法。一宜境界就是一心,二门即心真如门、心生灭门,二门不离於心。心真如就是指心的真实体性,心生灭门就是说众生没有自性。真如门讲的是体性,生灭门讲的是妙用。一个讲大,大相、大方;一个讲广,广就是妙用。在上卷中,地藏菩萨教的轮相,都是依照一真实相,依一个真心而起的。由这个性空而生缘起,缘起起再回到性空。就是说由一切真心所产生的一切诸相,一切妄想,再回到你的真心,真心的境界是一实境界。一实境界是没有境界的境界。借一个境界来标显,使你容易懂。什麽是妙有?佛的法身,佛的色身,三十二相乃至报身,千丈虐舍那都是妙有。妙有非有,妙有非有就是性空,妙有就是缘起,这就是缘起性空。这个道理好像很难懂,实际上并不难懂。缘起性空不一不异,缘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缘起。就是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就懂得性空缘起的道理。上卷所指的是就根钝的人来说,善根很浅薄,业障很深重,疑心特别的多,净信生不起来,因此坚净信菩萨就请求地藏王菩萨设一个轮相。这是一种方便,不是真实,只是为了除掉众生的疑惑,消除障碍,给你一个入佛道的方便。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佛。佛道是什麽道呢?就是你自己的心道,因为心即是佛。我们说信佛、信法、信僧,信三宝,有的人是真信,但不晓得信佛是信他自己,在他的心目中真信的是佛。 『佛』,印度梵语叫『佛陀耶』 ,译成华言就是『觉』,觉就是明白,就是真正明了了,真正觉悟了。又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己觉悟了,而且要化度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觉悟。那麽自觉圆满,度生的事业山就圆满了,因缘已经度尽,就叫作佛。下卷就让一实境界,两种观道。

两时坚净信菩萨摩诃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云何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

什麽叫菩萨?菩萨完整的说法,叫『菩提萨埵』。『菩提』就是菩提道,『萨埵』是有情。用菩提道觉悟—切有情,要—切有情都走菩提道,登了地的普萨部叫『摩诃萨』,就是菩萨之中的大菩萨。坚净信菩萨也是大菩萨。大菩萨和大菩萨的功德是否一样?相差很多。初地不知二地事,欢喜地菩萨就不知道离垢地菩萨的事。八地以上的菩萨,是真正的大菩萨,十信、十行、十回向的菩萨不能称大菩萨。称大菩萨是指断了无明,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叫大菩萨。坚净信菩萨是大菩萨,但是舆地藏王菩萨的功德相较,就差了很多。所以他就同地藏菩萨说:『我们用占察轮不疑了。又要怎麽求向大乘呢?假使到末法的时候,有那麽一类善根深厚的众生,他想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究竟成佛,该怎麽辨呢?』他又启请地藏王菩萨说法了。

地藏菩蘑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修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

『最初所行根本』,即所谓依一实境界,来修信心和觉悟。另外,在佛教的修行次第当中,不出信、解、行、证,要想成佛走菩提道必须先修信解,怎样修呢?依著一实境界来修信解,信解就是缘起。一实境界就是性空,就是就对於缘起性空而起的一切法产生了信之後,还要能解,解是指从理上解,信心增长,解力明白就叫解。解后才能起行,解行并进。以佛的八万四千方便法门,勇往直前,才能速疾得入菩萨种性。凡是要想发心利益众生,就必须知道根本的一实境界,是种生本具的真正性体。不只《占察善恶业报经》这样说,《华严经》、《法华经》、《楞伽经》、《大宝积经》,每一部经都是这样式说。《华严经》讲的进取方便,方便有多门。只要进入真如,进入一真法界,即进人佛性。

修行从真如门不容易进,只有从生灭门入。心生灭门怎麽入呢?我们现在被业所系,业集苦,是因为造业而来,业就把你系住了。为什麽要造业呢?因为你要分别忌妒名字相起执取,执著好坏,好的就取,坏的就舍。这种执取又相续不断。这就是自相分别而来,是依著现相而有。现相,转相,业相这三相都属於无明根本。八地以上的菩萨才断现相,九地菩萨断转相,十地菩萨断业相。这就是依照一切刀法门的九相次第。业相、转相、现相、执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集苦相,就是这些相把你给束缚了。你不造业就不起惑,就系不住你,要造业得业果。所以不要把假的当成真的,不要执名相,不执著取舍,不生分别心。像弘一大师出家之後,他的名字有一百多个,有『弘』、『妙音』、『演音』、『二一』等名字。我特别注意他『二一』这个名字,两个一就是『二一』。我就问老法师:『二一』是什麽意思?』他说:『一事无成人渐老』。一件事没有做成,人已以老了。『一钱不值何消说』。这个肉体连一文都不值,两个一加起来叫二一老人。所以这些名字都是假名,可以换的。我们人也是可以变化的,随业变化,造何业受何报。若你不执著,根本业就逐渐消失了。根本的自然就显现了。我们的根本业,就是一实境界。一实境界是没有名字的,给它安个清净心。清净妙心,在性宗里叫如来藏性,在相宗里叫阿赖耶识,清净分里叫清净觉识。

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灭·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无净·真如相故·

究竟什麽是一实境界呢?是众生心体,即众生现前的一念心,从本以来自性清净,不生不灭,无障无碍,像虚空一样离分别故,这是本具的妙明真心。离现前的一念,什麽都没有,地藏王菩萨也就是这样讲的。众生都在法界之内,十法界即是一念心。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生,都是一个体的,迷了叫众生,悟了就叫佛。

所以我们要信自己的一念心,具足一切法。信心有十种:第一信心,就是信自己的心,心舆理合,你的心跟一实境界合为一体,就能把你一切的妄想都灭掉,这就叫信心。

第二念心:无始劫来舍身、受身,都是你现前这一念,一念心,不变不忘,不忘不变,这就叫念心。

第三精进心:精就是不杂,纯一,就是纯净的心。进,即是不退,就是达到了真正的清净心,这叫精进心。

第四慧心:心纯行动。心里纯一,不杂不乱,精勤不懈,智慧自然就生出来了,这叫慧心。

第五定心:随便任何的纷扰,任何事物的牵扯,心里永远湛然不动,这叫定心。

第六不退心:有了定就发定光,向前道修,深入自性,深入一实境界,这叫不退心。

第七护法心:是你的道取心功夫纯一了,保持你的道取心不失掉,念心不失掉,这个时候你舆十方如来相合,这叫护法心,护持你的心法。

第八回向心:保持修道的心不退,舆佛光相交融。把你的心回向於佛,佛即是你的自心,互相交洽,这叫回向心。

第九戒心:就是你的心光凝住一起,安住於净戒。净戒,广说就是三聚净戒:摄律义戒、摄善法戒、馀益有情戒。

第十愿心:成就信心,能够遍游十方,化导众生,随其所愿悉得满足。

现前一念心具足这十种。信心,就是有信心的信位菩萨。登初住,初住菩萨相似见真理,当然没断无明证法身,但是相似住。初住包括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心即是一心。我们有道样的信心吗??是否能相信自己?求人不如求已,求佛菩萨的加持,不如求你这一念心的加持。能明白相信自己,就达到十方诸佛所要求一切众生的目的,佛就是让众生要信自己,自己这样信。那佛、法、僧还起什麽作用呢?假使没有佛、法、僧引发我们内心的信仰,这十种心又怎能生起来呢?这就是真真假假,虚虚伪伪。假的是因真的而来的。真即是假,假即是真。因此,大家懂得了一实境界的意思,就要修二种观道。这十种信心就是一实境界的样子,地藏菩萨说一实境界的相状是平等的,普遍的,无所不至的,圆满十方的。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具,无增无灭,就是实相,就是我们现前的一念心。这一念心包括三界,普遍十方。真心就在妄心里,妄心就是现前这一念心。你所到过的地方全在妄心里显现了。如果你想到十方世界去,一念间就可以到了。因此在极乐世界,早上可以先到十方园土供养诸佛,然後再回到极乐世界吃早饭,这是心念到了,这就是理。是平等的,普遍的,无无所不至的,究竟一相无二无别的,也无有增灭。以前我们寺庙有一副对联

山色水色烟霞色 色色皆空

风声两声锺声声 声声自在

烟色或者烟霞色,太阳反照的霞光就是霞色,色色皆空,说明所有的色都是假的、空的、无障碍的。下一聊是说声无自性,体是自在的,周遍的。这都是用来形容这颗心无染、无著、无墨、无碍。

佛、菩萨、乃至大阿罗汉的心跟我们的心本来是平等的,但是现在染污的柬西取消了,才会恢愎本来的真心。

众生心舆佛心是平等的,不生不灭、无染的、寂静的、真如的。一实境界的真如相就是不生不灭,不动不静的。要想得到真如相,就得从生灭达到不生灭。那我们现前一念心就是寂静无染,心本清净无染。我们现在有罪业,罪业从何而来?妄心所造而来,妄心起惑就造业,所以说地狱、菩萨、诸佛都是我们妄心所造,所以要随时观照自己的念头。觉林菩萨赞叹佛的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法皆我现前前一念心所造的,这些法都是境界相,即一实境界,不生不灭、无垢无净的。这是从理上讲,真理只有一个,就是真心,现前一念心。

我们知道西安法门寺的地下宫殿,发现了唐朝历代供养的宝贝,还有佛会利。这颗佛舍利,每个唐朝的帝王,到了年终三十晚上或者二十九那天,都要请到宫里去供,过了初五,才送回法门寺。但这一请、一送、一供,劳民伤财,损失很大。所以当时有个大夫,叫韩愈,反对这事,就写了一个奏章。皇上一看大怒,认为这是破坏三宝,就把他眨了。早晨写的表,晚上就贬到广柬潮州。到了潮州,他写了一首诗给他的侄子:

—对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政 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横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虑有意 好收余骨葬江边

意思是叹息国没有好政策。後来他经常去寺庙,潮阳寺庙里有位大头和尚,文学非常好。他就去参拜,向老和尚请法,但这位和尚根本不理他。旁边有位侍者,叫三平。这个侍者就拿禅仗扣了三下,韩愈明白了,就向大头和尚说:『大师的门庭高峻,弟子在侍者身边得个入处。』他怎麽入呢?大家去参吧。就是说,韩愈过去那麽谤佛,到了晚年他也能明白过来,这就叫『先以定动,後以智拔。』

所以者何·一切有心起分别者·犹如幻化·无有真实·

为什麽要这麽说呢?是因为一切诸法,都是由你心起的分别,但是它都是幻化的,没有实体的。拿有情界的众生来说,总是妄念分别。分别这个佛像是释迦牟尼,那个是药师佛,这是佛,那是众生。就像空中雪彩似的,一会变这样,一会变那样,你知道这些都是假的。在你没悟入一实境界时,心就像魔术师似的变幻,意思就是说,你想找个真实的是没有的啦!

有些入迷信,想不死,想找不死药,能有这种吗?这就是迷惑。肉体是幻化的,必定死,有生必有死。成神成仙也得死,就是入了非非想虚定,还是得死。

《金刚经》最後的结论:『一切有为法,如萝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常观这个,就不会被虚幻不实的假相迷惑,而去执著。

所谓识受想行·意念缘虑觉知等法·种种心数·非青非黄·非赤非白·亦非杂色·无有长短方圆大小·乃至尽於十方虚空一切世界·求心形状·无一区分而可得者·但以众生无明癡暗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生念著·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党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党知之相·以此妄心毕竟无体不可见故·若无觉知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

这是地藏王菩萨对坚浮信菩萨说,众生心非染非净,一切兄闻觉知的心都幻化,只有分别的妄念,没有实在的心,这是在理上说。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冷暖、寒热、肚子饿了、不舒服、疲劳过度想睡眠、高舆、不高舆、想发脾气等种种,但这些感受的心舆感受的外境都是虚妄的。乐意的受,你想受,辨不到;不乐意的受,想排斥电辨不到,变就说明了苦就建立在这上头。色就是外境,受就是境界,跟你接触产生的感受。想就是想所受的苦。行就是不停的运动。识就是分别,指八识心王。色、受、想、行,这就是《心经》上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兄五蕴皆空。』五蕴,蕴藏多柬西。明白五蕴是假,就是置知,在五蕴里找真心是找不到的,但离开了五蕴也不可以。《楞严经》上说:『有觉觉痛,无痛痛觉。』觉得痛,有一个知觉,但这个痛,痛不到你知道的那个觉,这就让你观照、思惟,静虑一下。这个觉就是慧觉,当你明白这个道理时,就成了显教;没明白道理,就是含藏中密义。只要用心去观照,照了之後去觉察,经常这样思惟。思惟就是在定中,定达到顶点,突然明白就开悟了。假如自己不用功夫,别人给你讲,讲完了你就忘了。要自己去修,去观照,思惟、静虑,从定中开悟,只要是自己明白开悟的,搬到哪儿去你也同样明白。也就是说无论干哪一行得自己去创造,创造的意思就是你开悟了。

心里所起的数数的行为,观察你一天,从早到晚心里的变化,想全部记下来,没辨法记,念头一闪,究竟想了多少,你能记得吗?青、黄、赤、白、黑、大、小、长、短、方、圆等,这就是你心里数数所起的念头。用思虑来觉知、观照种种的心,不是青、黄、赤、白等颜色,也不是长、短、方、圆、大、小等形状,乃至虚空界想求心的形状是不可得的,即《金刚经》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亦不可得。』它不是我们的肉团心,不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更不是我们的脑筋,它遍一切处,不但生理上找不到,就是一切的物质境相也没有,心若亡时,境也没有了。因一切境界都是从心起的,所以识罪要用心忏,『心亡罪灭两具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你起心造的心灭了,罪也就没有依靠了,心拿不出来,罪也就拿不出来了,两具空,这才是真忏悔。如能照《金刚经》上所说去观:『无人相、无我相、无人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观自在。

一切都是幻化的,那怎麽会起这麽多的现象呢?这是熏习而来的。用真熏妄时,渐渐的,妄也成真;妄要熏真时,渐渐的,真也成妄了,色、受、想、行、识,地狱五条根就是从熏习而来的。假使我们一天到晚念佛、念经、闻法,这就是以净法熏染法,久而久之,染变成净,逐渐就能返回你的真心。如果在社会上、在屠宰埸、娱乐埸,天天染熏净了,久而久之起恶念,心行不正,这就是染熏净,这是两种熏习。高曼寺的来果老和尚说:『宁在业林里睡觉,莫在小庙里辨道。』这就是说,在业林里天天随大众共修,自己不想修,但受别人的熏习,不修也得修,在小庙里就随著自己的习气去了,这就是说的两种种熏习。我们的心一天在不停的变化,这完全是在讲心法了。

一切法是心所造,都是假的,是妄。死是真的吗?死天天跟著你,随时都有死的可能,但要知道死也是假的、虚妄的。佛在世时,同他的弟子:『什麽是死?谁能见到?』有一位比丘说:『一天。』有的说:『几个钟头。』最後一位比丘说:『死亡在呼吸间。』佛说:『子知道矣:』就是说你是真正明白了,你要随时这样观觉知。觉知是没有相的,佛菩萨也拿不出来。要觉知,凡是拿给我们的全是妄的。那你会讲佛不是骗我们吗?不是的。佛自己也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舍合,何况非法。但有言说,即无实意。』大家应常这样观想,我们无非是以妄止妄,妄尽才能真。我们心里不知一天如何是好,就请地藏王菩萨帮助我们占察善恶,照这样做做,就使我们明白了。但这也是假的,不要当成真的,占察出来也成不了道,什麽时候像地藏王菩萨那样,你就成道了。有些不明白法的人,替地藏菩萨担心『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担心地藏菩萨没有成佛的那一天,因为地狱永远空不了。我说不要担心这个,哪有地狱?地藏菩萨早已成佛了,你担心他成不了佛,成了佛又是什麽样子?还不是假的。要学习般若真义,佛自己都是这样说。说佛,是对众生而言的,佛法界是对其它九法界说的,没有众生的机,佛又说什麽法呢?佛也就没有了。凡是相对的法,失掉一方,对方就不成立了,即『以此妄心,必定无体,不可见故。』我们从前所有的见闻觉知都是妄心,没有实体,是虚妄执著而有。假使没有见闻觉知,没有能分别者,那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也都没有了,这就是一切法空,一切相都是空的,这是性空。为什麽有一切相,一切法呢?缘起。如果你懂得了『性空缘起』、『缘起性空』的道理,那麽对於地藏王菩萨所说的这段道理就完全明白了。

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所谓一切境界各各不自念为有·知此为自·知彼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则无别异·唯依妄心·不知不了内自无故·谓有前外所知境界·妄生种种法想·谓有谓无·谓彼谓此·谓是谓非·谓好谓恶·乃至妄生无量无边法想·当如是知·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然此妄心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谓缘念觉知前境界故·说名为心·

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依他缘而起,分别执著而有,一切世问法出世问法都离不开缘起性空,缘起则生,缘散则灭。所以一切法不能自体单独成立,依靠著虚妄心分别成立而有的,有因有缘就和合生起,有些因缘是不能合的,例如人和木头,木头是无情,体不同故,不能合。一切法是因缘生,内有妄心,所以外成一切法,如果没有妄心,那里会有不同的境界相呢?有了分别,才有彼此的,所以世间万法,都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就没有分别差异,出现种种不同的境界。故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为什麽《华严经》要讲空是建立在妙有上呢?其实人的五脏六腑各各之间都是空的,不能连在一块,必须要有空隙,否则就完了。人是由地、水、火、风、空、根、识组成,没有根识是不行的,所以《华严经》讲:空和识,一样也不能少,若没有,人就不存在了,我们必须懂得这些道理。因为妄心分别,能觉了一切法的本来面目,无有实体,妄忍四大为自身相,妄让六尘缘境为自心相,执著眼前外面的一切境界,生出无量无边的法。什么是妄心呢?因心生境,因境生心。那妄心的相又是什麽呢?是说境界实有,缘念觉知眼前的境界。即心本无生,因境有。山就是说一切法皆依妄心为本,以妄心去思虑觉知现前境界的缘故,安名为心。

又此妄心舆前境界·虽具相依·起无先後·而此妄心能为一切境界源主·所以者何·谓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说心有无明·依无明力因故·现妄境界·亦依无明灭故·一切境界灭·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说境界有无明·亦非依境界故生於无明·以一切诸佛於一切境界不生无明故·又复不依境界灭故·无明心灭以一切境界从本已来·体性自灭·未曾有故·因如此义·是故但说一切诸法依心为本·

上段讲诸法皆由妄想生,无自相,以境界而有妄心,自己没有自相。但妄心里缘想缘念,有一切境界,所以叫心。心是给一切境界作根本的。这段重显一切法为心之念,前境界依心,心依境界,彼引互相相依,但彼此的生起是没有先後的,心与境并起,为什麽说妄心是一切境界的根本呢?这个道理难明白。因为妄心最初一念无明妄动,失去本有觉知,业相不知,真如法性不知,不了解法界本体原是一相的缘故,因此说心有无明。这个心有无明,是它想明,不是不明,因为想明,不但没明,反而变成无明了。因无明的力因故,就一念不觉,心随境转,现种种境界相,即心系的业转相。这都是互相熏习的,业越要转相,就越要分别境界,以无明故。一切境界所成就是业转相之相,无明灭则一切境界灭。境界自照明,无明是在内心,不在外境,是无明力因生境界,不是境界因产生无明。

一切诸佛,对`於一切境界都能照了,故不生无明。无明生就有无明灭。非因境界先灭,无明心才灭,所以说无明生境界。一切境界,本来无体性,皆由於妄心幻化才有,故自本以来,一切境界不生不灭。就是体性本来自灭,根本未曾有故,所以一切法都是依心为根本。

彼此互相依靠,为什麽呢?因人的让识,有四种作用,即兄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相分属境,其余三分都是心里作用。见分见於相分,同时生起,见分生境界,妄心就有,但这是心里自证,自己觉得的,这样产生的见相是增上因缘。所以认出为相有,而相是不生不灭的,依境界而生起了分别,妄心虽依境界有,但是,定以相分为所缘缘,其能缘缘仍在见分,见分舆相分都是依自证证生起。我们看一切事物,心里就缘念这件事,分别这件事,然後去追求,就有了我见,因为有我就想得到,这是从粗浅的现象来解释,不然意理深,难理解。本来物质是不自生的,它没有想要人家来了解,没有希求愿望,都是妄心分别,所以说妄心是它的根本,为了得到物品,生起这个妄心,所以说万法唯心,三界唯识。就拿这个轮相盒来说,也得先用心来设计,设计好了,心里有了轮廓,按照心想的轮廓去做,你说这是心生,还是物质生的?一切法因妄心而有,我们的心因一切法而有,互依的。声闻、菩萨、佛都是依他的心识证得无为法来分他的地位,或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位次,以他空性证得最後,就达到一切无碍,华严境界就是事事无碍,一法具一切法,一切法具一法,非心非物。

在道理给大家讲讲心的生灭门和真如门。生灭门好讲,真如门难讲,因为不可说,言道断故,要把不可说的说明白,你说是不是难讲,要想讲明白,那得借生灭门来讲,以生灭门可说的来说,像佛有一回升座说法,文殊菩萨常维那师,把大磬一敲,说偈:『法筵龙象,常观第一义,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佛当下就走了,大家还在等著听呢!怎麽走了不说,这是什麽意思?在会的诸大弟子应观第一义,无事无相都不可言说,不可思义的法王法就是样,佛法也是这样的。又有一次佛上堂说法,佛拈一支花,在座的迦叶微笑了,这是什麽意思呢?随拈法照非法界,佛兄迦叶笑,就知迦叶明白此意,便把法傅与他,这叫真傅。教外别傅,离开言语,离开心,即不可说,也不可思,拈花微笑,就是傅心法。所以说,一切法都是空的,是因缘所生的。

轮相一掷就能判断出事理,告诉你如何庭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会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自己没辨法解决,像有的人得了精神病,自己不认识自己,很苦恼,这是宿业。除了佛认识自己之外,其它的人都不能认识自己,不晓得一切法从心起,一切法从心灭,认为一切法和自己没关系,长时心外求法。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地藏菩萨不必等到地狱空了才成佛,他已经成佛了,是我们不明白一切法,从心起从心灭的理,所以还继续度我们。自己证得空义,度众生才不执著,证不了空义到处是障碍,那又怎样去度他人呢?所说,地藏菩萨早已成佛。

当知一切诸法悉名为心·以义体不具·为心所摄故·

常知一切法,凡是有形有相的,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都叫『法』。佛给『法』下了个定义就是:『轨生物解,任持自性。』依著法就像走轨道似的。那我们要到达什麽境地呢?认识自性,即认得自己的体性,—切法皆自己所造,你也是一切法。若你没达到这种境地,你是你,法是法,法把你迷惑了,认识不清境界相,就不得解脱。要知一切法都是假的,皆妄心而有,但万法不离真,亦不离一心,世间一切森罗万象都称为心,为什麽都能称为心呢?因为世间万法,不论从义理上说,还是从本体上说,都是一相,没有差别,以一切法同是缘生,即是因缘生,所以说,法不会自己生起,『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法就是心,心即是法,由境界而生心,把一切法转了。如果心被一切法转,就是求生。《楞严经》上重点内容就是:『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心被物转,即是众生。』心被境转,就是被境所迷,不能明了,这样就会堕落。例如《金刚经》上说,一切诸佛菩萨行了利益众生的事业,像布施或念佛,请问这功德的大小?佛说:『没有功德。』须菩提已断了见思惑,证得阿罗果的人,他听了,生起疑惑,就问为什麽说没有功德呢?没有功德,是菩萨自己所修的功德不贪著而已。没有想我做了这件事,我去利益了谁,已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像我们道友,做了一点功德事,就执著不放,挂在口头,我如何如何去利益他人,心里总是想著所做的功德事,放不下,像这样的功德就小了,只有不执著,才有不可思义的功德,这就叫心转法,不执著法的意思。这是从义理上讲,都是空的,没有差异。龙树菩萨说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即中道义。』这首偈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只要证得了空的义理,看一切就无罢碍,就能离一切颠倒萝想。像我们不知因缘所生的法是假的,不知因缘所生的法是萝幻泡影,所以心常被境转,不了空义。

千万不要把空义理解为什麽都没有了,若这样认为就落入顽空。这个空义是指的真空,真空能生妙有,故空即假、即中、即体、即相,就是一法同以三德秘藏为体,因万法皆有体、相、用,体本真空,具法身德;相是假有,具般若德;用离空有而即空即有,具解脱德。体、相、用就是一切众生的体,一切佛法的体,在凡不灭,在圣不增,即佛舆众生以三德为体,三德不离一心,同是因缘生法,因缘不离空、假、中,空、假、中也就是一心三观,故不论从义理上讲还是从体上讲,都是唯心所收摄。

我们不解空义,对一切事物,一切义理不能明白,对於所发生的事,不知怎麽辨,心生疑惑,这时该如何呢?前半卷学了用占察轮来占察,若达不到,就称我地藏菩萨名号,能解决你的疑问。如果能以诸法唯心的观点来念佛、拜佛的话,『地』就是我自己的心地,『藏』就是我的性藏,徙自性体中念,念的时候,句句是念自己,句句是念地藏菩萨,念佛、文殊、普圣、观音等诸佛菩萨亦如是,这种所得的感应就和一般念所获得的功德感应大不一样。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在内,不在外,这叫返妄归真。真实就是空,从真随缘示现,是自己心变的。要懂得以上所说的缘起性空理,必须自己经过这些熏修学习,深信佛法不虚,不怀疑,就具足了清净信。

我们凡夫,有信心但不坚固,就要修随喜品,看见人家读诵兼受持,像我们现在都在诵《地藏经》、《普门品》、《普贤行愿品》,虽然是一品,但包括了全经的要义,这也叫随喜。读诵再加上思惟,义理就容易深入,还有解脱品,解脱不但是自己能解脱,还要讲解给他人,这叫法师位。讲解脱法时,得有因缘,要具备法师十德,才能称法师。其次兼行六度,这就渐渐入了内凡位。什麽是内凡位?就是虽在三界,但已经和菩萨一样具足了对佛法的坚固信心,这就到了五品位。再进一步,才能见到离体无法,证得一切诸法唯心,万法从心起。我现在在修学念佛法门,就应常知道念念从心起,念念不离心,这样就容易成就。

又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

十二因缘就是缘起。这十二因缘法,说是大乘或中乘都可以。甚深缘起义,就是讲一切法都是从心里缘起的,心有分别,能想的是见,所想的是相,其宣心理的能想所想都是没有的,虚妄的,这就是业相、转相、现相,因为舆心作用,所以一切法从心起,要给心作相,相分和见分合在一起,就缘起了,无一刹那一念的前後之分,同时生起的业转相是不离心的,以後再起智,智就是分别,要明嘹这个,就相续不断的生起,心舆境刹那不停的共生灭,没有先後,前念生後念,後念生前念,念念相续。

如是所说心义者·有二种相·何等为二·一者心内相·二者心外相·心内相者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真·二者妄·

因缘起的相分,分两种:一个是心,一个是心的义,即心内相,心外相,心内相是真,心外相是假,真心妄心都是不可得的。因为心体是无量的,无法形容,就像风似的抓不到,系不住,海水不可量,比喻心不住,不可量。

相分、见分同不住。因为—切法的境界是随心所缘,心为能缘,非所缘缘,但却不离自己的心,心理一念相续,不停的攀缘,心里所缘念的叫暂时有法,这就是所说的有法,在返本还原时,也就是我们内心的自证分,诸佛菩萨就是证的这个自证分了,能把一切返妄归真,业转相爱成智慧。

所言真者·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

『如如』是指佛的清净境界,即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灭,清净圆满,无障无碍。我们有罢有碍,是因为心里垢,被障碍住了,使心不明了,心里所缘念的,观想的尽是贪、瞋、癡、爱,有了这些,看问题总是不正确、有偏差,所以说有罢有碍。又真心本体无相而相,人虽见其相,不有而有,人难见其有,所以说它是微密难见。既然是微密难见,为何说是真呢?要知道,一切法能见者皆非真,因为是因缘生法故,生灭变异,有范围,有限制,不普遍,都不会常久,昕以说一切法皆非真实。而心内相则不然,一切法无增灭,无垢净,不生灭,就是真如。一切法遍及一切处,一法一切法,这叫事事无碍,遍於有情叫性体,立一切法就名法性,这是名相的区别。一切法都是这样的。真如相究竟是什麽样呢?就是生灭,就是现在,一切诸法一切相,他的本体是清净圆满,微密难见,常恒不堪,建立生长一切法故,一切法即真如法,法法皆真,人也真。随拈一法即是真,没有妄的,遍一切处,这一切物相在转换时体不动的,以佛眼观之即是真如,也就是常乐我净四德。

所言妄者·谓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而内虚伪无有真实·不可见故·

妄即不觉,不觉什麽呢?不觉一切法的真实相。那妄是徙何起的呢?是从本觉而起。本觉有觉和不觉。因为不觉,就背觉合尘,觉是最初开始的始觉。若达到最後成佛就叫究竟觉。信佛发心皈依三宝叫始觉,然而始觉是从不觉来的,不觉从本觉来。觉知的觉就是不明不白,明白即觉,不明白即不觉。妄舆真就像一只手,手背为妄,手心为心,翻过来,即返妄归真,从真起妄就是这个道理。

能起念分别等妄心,虽然於念头後生出—切现前境界,但它是依本觉而有,是虚伪的,没有真实的自体,以不可见故,说名妄。

所言心外相者·谓一切诸法种种境界等·随有所念·境界现前·故知有内心及内心差别·如是当知内妄相者·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依如此等义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

心外相是妄心缘念真心所起的一个相分。能见和所见的都是妄心所造的假相,一个是心内相,一个是心外相,皆虚妄的执著而有,心内相,心外相只是名词而已,一个真一个妄,都在自己的心体上。由於心内相所想的一些差别,就叫心外相,心外相的一些差别就是心内相。但心是空的,见分所缘的外境,只是形成了一个见分和相分,所念的现前境界,就是内心的差别,而且越远越粗,粗到让业把你给系缚住了,就是业系苦,不得脱离,六道轮迥就是这样来的。是因为最初的一念无明起惑造业,即『一念不觉生三系,境界为缘长六处。』这都是内心的妄心而起的,离开心什麽也没有。因此应该知道内妄相者,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因果体用,惑业,净业,染业,缘明,昏暗,一切合和起来,同是这一个心系的现相。地藏菩萨对坚净信菩萨说,正因为这样,我才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地藏菩萨是你心所现的,万法唯心,不止地藏菩萨,观音菩萨、普肾、文殊、弥勒乃至十方一切诸佛都是你唯心所现的。对我们来说,很不容易理解,因为我们业障太深了。但要知道,业障也是唯心所现的,心也本空唯心造。业障跟功德没什麽差别,业障不执著,业障没有,功德不执著,功德也不会给你做障碍。圣人跟凡夫也没有什麽差别,都是同一体性的。大海中水可钦尽,风可系,却不能说出来众生的妄想心,我们每个人的心,差别非常之大,同一念问想的各不同,大家参去吧!

又复当知心外相者·如萝所见·种种境界唯心想作·无实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无明识萝所见·妄想作故·复次·应知内心念念不住故·所见所缘一切境界·亦随心念念不住·所谓心生故往往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是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以心不往至於境界,境界亦不农至於心·如镜中像·无来无去·是故一切法·求生灭定相,了不可得·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

更应该知道心外的境相,就像你在萝中所现的种种境相,是虚幻不实的。但我们在萝中时,却以为是真实的,也生恐怖、烦悄、贪爱,其实萝也是由你的心想生。一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萝。』但有时心里从来没想过的事,萝中就萝到了,是什麽原因呢?这是你过去生的事,是法尘忆念留下的影子,八识中的那个影相现在显露出来了。例如,从来没到过的地方,你萝到了,以後到了,想起以前曾经作过这个萝,这是自己心里所作的,并不是外头有这个境界相,实实在在的,不是外头的事,非真实的。又如萝游,本来是做萝,但他把事情作了,这是心内境界跟心外境结合起来了,这种萝叫无明萝。因无明识,这个识又去做萝,这个萝就是法尘,是虚妄不实的,不实就有生灭。知心外相是生灭法,念念不住,刹那不停,所以要注意你的念头。只要我们的念头,念念在善念,随顺法性,自然会得到善果,千万莫生恶念,前念起无明,後念生惭愧,因为你所见所缘的,一切境界相都是随著你心转的,由心念念不住故,则外边所缘起的一切境界相,此起彼伏,相续不断,故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一切都是空的,都是假名安立。例如我们拜忏,『一切恭敬,一心敬礼常住三宝。』常住三宝暨你心外相、内心的见分,缘你内心的相分,这些外相都有名字,是假名安立,不可得的,虚幻不实。心不住於境界,境界亦不住於心。如镜中像、萝中月、水中花,是无来无去的。是故一切法,在生灭中想找一个定相,了不可得。缘起性空的缘故,都无实体,一切本来是空的。就拿时间来说,年、月、时分,是没有实体的。佛经上都说:『一时佛在某处。』『一时』是没有具体的时间,指因缘契合的时候,是缘起的,心生则法生,法是随心立,所以说一切法的生灭只是假名,没有一定真实的相。想找真实相,了不可得,由此可以悟出一切法由缘而起,性体本空的道理。能常作如是观,即达一实境界,心境一如,不生不灭。

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信清净心·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於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一切法的体来是没有的,不生不灭的,没有生灭,自然就没有了。境界差别相无来去相即寂静,无差别相即一味,寂静就是空义,一味就是真如实相,即我们自性清净的妙明真心。在凡不灭、在圣不增,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自性永远清净,这个清净心是湛然圆满的,无分别的,於一切处无所不在,所以依这个清净心,能建立起一切善法。

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

自性清净就叫如来藏。如来藏性,普遍一切法界。藏者是含藏义,具足了无量无边不可思义的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佛造的是度众生之业。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六波罗蜜等,都是佛所做的利生事业,成就无漏清净功德。无漏是性空究竟义,缘起是如来所有的一切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果没有空义这些功德建立不起来,依真空才能建立妙有,真空就是妙有。《华严经》讲:依性空而建立妙有,即真空妙有。诸佛的妙用、功德是从空中而生有的,诸佛大菩萨神通作业就是妙有的作业。神者,指我们每个人自然的心;通者,慧,性体智慧是无障无碍,自然的心所产生的不可思议的慧,合起来就是诸佛修道所成就的法身。

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一切现化种种功案·恒常炽然。未曾休息·所谓遍一切世界皆示作业种种化益故·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诸佛身·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所有作业亦皆共一·所谓无分别相·不念彼此·平等无二·以依一法性而有作业·同自然化·体无别异故·

这是讲佛的种种功德作业及功德的利益,也包括我们,我们都是未来的诸佛,相信自己是毗卢遮那,是阿弥陀佛,这就是未来诸佛。未来还有未来,过去还有过去,这是不可思议的。诸佛的法身是种种无尽的,这就是《华严经》里说的,『在』一尘中转大*轮,—佛即—切佛,—切佛即—佛,同—法身故。』观众生与佛体是一个,无彼此分别,无对待,平等无二,这是依法性讲。性空是就诸佛的法身说的,妙用是就诸佛的报身、化身说的。我们所见到的释迦牟尼是千百亿化身之中的一尊,能回归到他人的法身,毗卢遮那。『毗卢遮那』,即光明遍照。一切诸佛无障无碍,法身不可思议。众生的现前一念心,同样可以叫如来藏心。因众生心含藏有如来种子,一切众生都能成佛,从佛的法身所生起来的相和用。我们现在还没有佛的体相用,简单的说,还没开光,还没装藏。法身空性,但这个法身永远不同断,永远如是,从来也没停止过,遍满一切处。所差的就是一个迷,一个悟。法身就是证得法身,迷了法身就是失掉法身。

有一位道友跟我说:『要念文殊心咒『嗡阿拉巴杂那地』,念一亿声,计算一下,一天念一万五千,还得念二十年。』我说:『你能不能把这个数字变一下?』他说:『怎麽变呢?』我说:『念一声『嗡阿拉巴杂那地』,把他观想成遍满整个娑婆世界,其它的世界你没看到的无论石头、大海,乃至一粒微尘都是『嗡阿拉巴杂那地』,这个数字就多了,以心力的关系。』

时间并没有过去、未来、现在、无始终,什麽时候开始的,你找不到。所以佛经讲,就讲无始,因此才能够一毫端现实王刹。一个毫毛的尖,就能见三千大干世界的佛国土,这个道理得具足信心,好好参。我们不能达到这种目的,没有这种种通,没有这种妙有,完全是心里有妄、有染污,不真实,被这些障碍障住了。本来我们的本证跟佛一样二无别,同在一个法性之内,众生也是佛,同时佛也是跟众生共具一法身。《普贤行愿品》第九大愿,『随顺众生』。如果没有众生,又哪有诸佛,所以说我们要报佛恩。我向一个道友说过:『没有众生,佛就不能圆满佛位,成不了佛,因为有众生他才成佛,所以他不能不度众生。』反覆地说,就让我们明白法身的道理,不要认为诸佛与我们不相关,也不要认为一切众生舆我们不相关,都是一体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假使第一能信这个道理,第二能解释这种道理,第三能行这种道理,第四证得这种道理,那就具足了信、解、行、证。现在是地藏王菩萨对坚净信菩萨说的,我们应该理解为地藏王菩萨就是对我们说的,假使三业不清净,也没有瓣法修这种法,虽然拥有佛性,等於空头支票,到银行取不到钱的。你相信了,而後有修证了,你存五百,可以取五百,一文没存,那你取不到的,就是这个涵义。

如是诸佛法身遍一切庭圆满不动故·随诸众生死此生彼·恒为作依·

因为法身是遍的,所以说如来诸佛的法身遍一切处,於十法界都具足圆满不动,名叫如来。如者是如如不动,来者是来而不来。遍是不动义的遍。不动的遍,如用太阳的光能照一切处。它是不生不灭的,在诸佛而不增,在众生而不灭。随诸众生,死此生彼。无论众生流转到哪里,都与众生不相离,恒常的为作依靠。我们大家共同闻佛所说的法,有佛证明都是佛说的。在佛法中有三种弟子:一种是闻法的弟子、一种是护法的弟子、一种是归依的弟子。例如说我们大家彼此回向念经的时候,回向给一切老师、弟子、护法、闻法的乃至归依的,我们都给回向,也给诸佛菩萨回向。我们回向诸佛,诸佛回向给我们,遍法界一切众生,这涵义就是彼此顷缘的意思。看看文殊师利菩萨十大愿、普贤菩萨十大愿、观世音菩萨十二大愿、地藏菩萨的大愿,同等接待,互相回向的,因为有缘才能度。

壁如如虚空悉能容受一切色相·种种形类·以一切色相种种往形类·皆依虚空而有建立生长住虚空中·为虚空愿所摄·以虚空为体·无有能出虚空界分者·当知色相之中·虚空之界不可毁灭·色相坏时·还归虚空·而虚空本界无增无灭·不动不变·

一切诸法建立在虚空性上,也就是建立在虚空之上,虚空就是一切事物的实体。为什麽不建立在大地上呢?因为地球在不停旋转,最终会坏的。然而,虚空能容的一切色相,种种的形相,一切的事物全都建立在虚空常中。虚空有建立生长的能力,所以说一切诸法住在虚空中,以虚空为体,没有一件事物能超出虚空之外的。要知道色相之中含有万有的虚空界,色相变坏时,仍然还归虚空,而虚空永远不会灭。用虚空来比喻,诸佛的法身,一切形象都建立在虚空之中。一切形象就好比众生,一切众生都建立在法身上。善也依著法身,恶也依著法身。只是恶性不顺法体,它不能得到法身。善性是顺的法体,它能成就法身。但是,恶、善是不可得的,所以《金刚经》上讲:『於法实无所得。』所以说一切诸佛、一切众生,都建立在法身当中。就像虚空,一切事物都建立在虚空常中是一样的。

诸佛法亦复如是·悉能容受一切众生果报·以一切众生种种果报,皆依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长·住法身中,为法身处所摄·以法身为体·无有能出法身界分者·当知一切众生身中·诸佛法身亦不可毁灭·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而法身本界无增无灭·不动不变·

众生做了种种的造业,产生种种的果,所造的因不同故。但不管如何的差别,都是建立生长在诸佛的法身常中,诸佛生长在众生的法身常中,为法身所摄,以法身为体。众生就是诸佛的法身,诸佛的一切烦恼已经没有,归到法身,而众生是有烦恼、有染污的。虽有法身,但不清净,归还不到法身。心生灭门中就有了染污。心真如门,就是法身清净的本体。但是真如生灭不离开一心,一心既是法身,要把烦恼断了,又归成清净的法身了,而法身本来的界限无增无灭,不动不变。用诸佛的法身来结合虚空的体,用虚空的形相体来显示诸佛法身的种种形相,一切名色都依著法身而建立的,一切的法都是依著虚空而建立的,都是假的,一切法没有真实的。为什麽这样说呢?它依著法身而建立的,不是真正的法身,所以说它是假的。真的法身遍一切处故,一切皆真,真和假结合起来就是中道义。中道遍一切处,一切众生都是中道,也就是诸佛的法身。

一切众生的身中有诸佛的法身,诸佛的法身又是众生的法身,假使求众的烦恼断尽,就归回法身的本体。而法身的本体,无增无灭,不因为众生悟了,法身就增;以不因为众生迷了,法身就减。此法身本身是无增无减,不动不坏的,就像虚空似的,什麽体都没有。虚空是无障无碍的。

但从无始世来·与无明心俱·癡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习因缘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彼法身名为众生。

无始劫来,境界又依著外境界来薰习你的真心,跟妄想相应执著我,我所造作业感业果,这样生死苦就把你拴住了,这时候法身换了一个名词叫众生。名字都是依法而起的执著,心一起妄设境界相,以妄心为主,你所修的法就是妄心法,十法界都是心想生的,想成什麽,就成什麽,想佛菩萨就是佛菩萨,由无始来的习气跟无明相应薰习,你就生烦恼。现在我们每天都在妄境中度过,我们大家部是虚妄相。这个是无明薰真如,以无明癡音的缘熏习,现些虚妄境界相,就起我执造生死业,受生死轮转的苦,这个时候被生死所缠,法身就叫众生。说法身名众生,是因为以妄心相应故。

若如是众生中·法身熏习而有力者·烦恼渐薄·能厌世间·求涅槃道·信归一实·修六波罗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名为菩萨·

大家都不愿堕落生死成为众生,都发愿成佛。怎样能成就佛果呢?就得用清净无染的法身来熏无明。我们都有一个最根本的善根,想出离生死苦,断烦恼证菩提,达到一实境界,求不生不灭的涅槃道。从生灭走到不生灭,以这种信心,修习布施、持戒、禅定、忍辱、智慧,修三十七道品的菩提分法,这就叫菩萨。菩萨不懂自己觉悟了,又能觉悟一切众生,自己觉悟究竟,把众生也度到究竟的觉悟,这就叫佛。用善法熏习恶法,用法身的智慧熏习无明,就转名为菩萨。

若如是菩萨中·修行一切善法满足·究竟得离无明睡者·转名为佛·

求菩萨道,发菩提心成就佛果,一定要记住三心:出离心、大悲心、般若心。自己想超脱生死苦,这是有了出离心;想到众生,都是在苦难常中,我得度脱他们,这是大悲心;但必须得有智慧,没智慧就落入爱见大悲中,为利众生愿成佛就是菩提心。修行善法具足,才算离开无明的瞌睡。为什麽加一个睡来形容无明呢?因为人在瞌睡时候是糊里糊途的处於昏暗中,所以用睡来形容无明。照明就是处於黑暗中不知觉醒。若离开无明才能达到究竟的明白,恢愎自己的本觉,就是佛。佛菩萨都是修善法,行菩萨道,以净熏染,法身熏无明。

当知如是众生菩萨佛等·但依世间假名言说故而有差别·而法身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异相·

不论众生也好,菩萨也好,都有是假名安立的,因此才有差别。法身的本体,是毕竟平等的,无有异相,同等一味的,这是在理上说。我们究竟清净的法身诸佛菩萨无二别,说清楚一点是现前的一念,只要心念转就得到了,不必向外处求法。现在大家明白了佛众生的平等的。所以,佛菩萨六道轮回都有是假的,不是真实的。《华严经》讲同相,是以法身说的;讲异相是以缘起说的。法身不会因为众生迷而失掉,也不会因为佛而得到,法身本具无失无得。就如水一样,天冷下雪,雪又结成冰,冰又化成水,但冰的体没变,冰还中水,当我们糊涂时候,感党觉冰就是冰,怎么会是水的呢?其实冰是水成的,它的体是不变的,只是所遇的缘不同。我们现在遇到好的因缘,染衣、落发,渐渐就能恢复法身体。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关于佛经

佛经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经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经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经。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