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无上功德资粮的好办法


寂天菩萨说过:想象一滴水滴入大海后融成一体,大海不干则滴水不干;一如我之滴水功德汇入僧众相续修持之功德海中,众僧功德未尽,我之布施功德亦无穷无尽。

积累功德和资粮的诀窍,在于融入善知识的事业功德海

过去梁武帝做了多少好事,依然被达摩祖师告知他没有功德。因为功德是智慧分,是无漏的,是可以了生脱死的。而积累无上功德和资粮的诀窍,在于融入诸佛菩萨的悲愿事业海,融入善知识的事业功德海。

诸佛菩萨弘法利生的广大事业,远远超过了凡夫,即便世间最杰出人士所从事的教育、环保慈善等事业,在效率、影响、成果等方面也无法和诸佛菩萨相比。比如诸佛菩萨一刹那间,就能往诣无量佛前广行供养,就能教化十方无量众生,而世间教育家一时最多只能为几百、几千个人授课,其智慧也完全不同。

佛陀好比空中明月,虽然月亮只有一个,然千江有水,就能映现千江月。因为每个众生的业力不同,每一个众生都有一位善知识来度化他。而这样的善知识所行持的事业就等如诸佛事业一般圆满

真正利益众生的善知识所做的任何一件事,弟子都应尽力参与推动。如同寂天菩萨所说:想象一滴水滴入大海后融成一体,大海不干则滴水不干;一如我之滴水功德滴入僧众相续修持之功德海中,众僧功德未尽,我之布施功德亦无穷无尽。如果弟子能将自己的发心融入到善知识无边功德海当中,自己的善根永远也不会穷尽。这样的功德当然远超过以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而作的一切功德。这样的善根,可以为自己积累无上的资粮。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如果弟子能依止善知识如理如法地修持,功德比其他各种供养都更大。

所以,依教奉行、追随善知识弘法利生的广大事业,融入善知识功德海,可以积累无上功德与资粮。

功德存入众生功德海就不会丢失

学佛修行,积累功德和资粮十分重要。可是凡夫习气重,好不容易修了一点功德,一不小心,嗔恨之火就“火烧功德林”,把功德全部烧光。更不要说五毒之火不易熄灭,种种习气,如贪、瞋、痴、嫉妒、傲慢、疑心等像盗贼一般,偷走我们辛辛苦苦累积的功德。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功德资粮呢?

我们应该把功德存进众生功德海,就像存钱进银行一样,这才最为保险。因为众生功德海太大了,即使我们的贪嗔痴慢疑“五贼”将家里的功德都偷走了,银行里还有,不会全部丢失。只要将功德放在众生那里,谁能烧得完众生的功德林?谁又能让众生的功德海干涸?

菩提心作大回向,功德还可增上

功德存进了大银行后,有智慧的佛弟子还有办法让功德增值,越来越增上,永不消失。这个办法就是发菩提心,将所做功德百分百回向给一切众生。

我们的这点功德和佛菩萨比起来,差得太远了,但佛菩萨念念众生,为众生无私付出。如果我们能随学诸佛菩萨的大悲大愿,身体力行,将所做功德回向一切众生,不计较功德簿上留名,不存私心保留,这样我们所做的滴水功德,都可以无私地汇入众生功德海,从此,只要众生功德海不枯,我们的功德就永远存在。

所以,行持一切善法之后,作为一名佛教徒,应及时将所作的功德,全部无私地送给遍布法界尽虚空的一切如母有情,如此功德不仅不会丢失,还会更加广大无尽!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关于基础

基础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基础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基础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基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