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者不要贪执于四相中的“人”相


经文: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柯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佛陀在整部《金刚经》教言中多次指出,众生愚痴妄想都因为执着于一个“相”字,能离一切相,那就是菩萨、佛,常住于一切相中,那就是凡夫、众生。

这一讲我们重点来讲“人”相。

很多修佛学佛的人说,不着我相,不要有我执,自己是时刻观想的,在很多时候也能把自我抛到一边去,不图为自己求财、求福报

可是为了他人,为自己父母、妻儿、亲朋甚至是遇到的可怜人求福报也不行吗?这也是违背了佛陀教言教义吗?

《金刚经》是典型的大乘佛教教义,它宣讲的内容已经超脱了佛教基本的因果、生死、福报等导人向善的基础教义,而是直指人心,在告诉我们佛教修行中终极超脱的法门,让我们从世俗谛的苦恼参悟到胜义谛的解脱

如果我相是一切妄念的根源,那么人相就是妄念的起因。

现在社会上的芸芸众生,讲奋斗、谈牺牲,为了事业可以远离家乡妻儿,为了满足利益诉求可以舍弃良知,丧失自我,追根溯源就是攀比心在作祟。

原本粗茶淡饭也是温饱,即使吃饭讲究些的,买些好的食材来烹煮,一家人团团围坐也是幸福,可是人心不足,总要和其他人去攀比大吃大喝、山珍海味,吃的不是滋味,而是虚荣心,心不静了,就陷入了“人”相。

原本干干净净、朴朴素素的衣服也是穿,普普通通的包包也是用,物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的使用功能而已。

可是心中一旦生起“为什么公司同事小张就能穿某某名牌衣服,用某某名牌包包,我比她又不差,为什么我就用不了”的念头来。去和他人攀比外在的功名利禄,因他人而影响了自我,心不静了,就陷入了“人”相。

还有些人,自己可以甘于清贫艰苦,不讲吃穿和功名利禄,却在为其他人的福祉奔波辛苦,这本身没有错,佛教也是鼓励大家多做入世之事,可是却要讲求发心,做好事的人,不能是为了做好事给自己积福报而做,这样仍旧由“人相”陷入了“我相”,你心中仍旧有了执念。

好事做了就过去了,不要贪图于别人的回报或者感谢,也不要贪图于上天的恩赐和回馈,如果这样的去修行和做事,那就离抛去人相的执着就不远了。

给大家讲一段佛教公案,大家可以用心参悟其中的境界

唐朝龙潭崇信禅师,跟随道悟禅师出家,数年之中,打柴炊爨,挑水作羹,不曾得到道悟禅师一句半语的法要。一天乃向师父说:“师父!弟子自从跟您出家以来,已经多年了。可是一次也不曾得到您的开示,请师父慈悲,传授弟子修道的法要吧!”

道悟禅师听后立刻回答道:“你刚才讲的话,好冤枉师父啊!你想想看,自从你跟随我出家以来,我未尝一日不传授你修道的心要。”

崇信讶异的问“弟子愚笨,不知您传授给我什么” ?

“你端茶给我,我为你喝;你捧饭给我,我为你吃;你向我合掌,我就向你点头。我何尝一日懈怠,不都在指示心要给你吗!”崇信禅师听了,当下顿然开悟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十方诸佛太多太多了,你们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专念阿弥陀佛,不念别的佛?最简单的回答,就是照《弥陀经》上所说的,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四次劝导我们念阿弥陀..

妙法莲华经简介《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语:SaddharmaPu??arīkaSūtra),後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馀字,收录於《大正藏》第9册,经号262。梵..

问:师父,初学佛的人,怎么去面对顺境和逆境呢?慧广法师:不管你是初学佛法还是资深修行人,顺境和逆境,这些显现都是自然的,其实没有什么,若是你自己不去执着,能够放..

很明显地在西藏佛教中,似乎总是特别认为使用烟草与毒品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害,而且也是精神开展的主要阻碍。在这小册中,敦珠法王解释:这些东西的历史源由与过失,曾以莲花..

问:我家里供奉的有释迦摩尼佛、观世音菩萨、弥勒佛、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请问,该怎么摆放?哪尊在哪尊的旁边?弥勒佛像是不是应该稍稍靠前一点!谢谢了!答..

两年的三级修学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两套模式相辅相成的殊胜性。修学模式帮助我改变错误观念,树立正见,从而解决了我生活层面的问题,进而开启了我生命层面的改变;服务大众..

关于常识

常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常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常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常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