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的六成就
佛经的第一段经常有一个很相似的开篇,如《佛说阿弥陀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
这段经文就是通常所说的佛经的序分,有说法时间、说法主、听法众等,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六种因缘和必要条件,即六成就。
信成就
即如是,对佛陀所说正法坚定接受和毫不怀疑。《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法的听闻、持诵,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如果不信就不会有因缘闻法,所以我们学佛,第一条件就是信。
闻成就
即我闻,表示经文是由佛陀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亲耳听到佛陀讲法并记录下来的。如是我闻表明了经文的可信度,让后世信众能够更好地接受和传播佛法。《大宝积经》云:多闻解了法,多闻不造恶,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因此,有信之后还要有闻,多听经闻法,得正知正见,将佛法的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修行中去。
时成就
即一时,想要了解佛理,不光要有信有闻,还要讲因缘时机。佛陀讲法,都是根据众生的不同根性,对机说法。修行的众生,善根成熟了,自然契入佛理,证得善果;若不成熟,虽说法也不会开悟。时成就代表了因缘和合,是听经闻法的最佳时机。
主成就
指说法的主体,释迦牟尼佛是佛经中的说法主。《观经疏》云:观虽十六,言佛便周。主成就是六成就中的核心,一切都围绕着主成就佛陀展开。佛讲法有处所便有了处成就,佛教化有对象便有了众成就,参与佛的讲法便有了时成就,聆听佛的法音便有了闻成就,接受佛的教化便有了信成就。
处成就
说法有主了,还要有合适的地点。佛说法必有处所,或者天上,或者人间。比如《金刚经》《佛说阿弥陀经》是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而《地藏菩萨本愿经》则是在忉利天为母说法。这些佛说法的地点,都是佛陀根据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因缘果报,为了众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佛法而精心挑选的。
众成就
有了适当的地方,还需众人来听经闻法。《佛说观无量寿经》云: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不同的听众群体代表了佛教的广泛性、包容性,无论修行者的层次高低,都能在佛陀的教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总之,只有此六种成就因缘和合,佛陀才会开演一代时教,令正法得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