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与华严宗究竟有何区别?
净土宗和华严宗,到底有什么样的关联呢?刚才通过内涵的介绍,我们就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就是这两部经典都是大乘圆顿之教,都是展开的佛的果地上的境界,也同样是大不可思议的境界。它们有一种内在的同质,就是同性质的关联。这个同性质的关联来自什么呢?有一个概念叫法界缘起,谈缘起问题就是谈我们事相上所展开的一切境界。它的源头是什么,种子是什么?一心具足十法界,而这十法界是哪个法界跟我们相应,我们安立在哪个法界,这是谈缘起的问题。
如果是同它的理性来看,它是性空的,实相的,法性的。心真如门、心生灭门,心真如门它是谈法界的体性的,不立一尘,不立一于法的。但心生灭门就要谈缘起。谈这个缘起我们就来看佛的一代时教,它的藏通别圆,这种叫法的施设是跟缘起有关系的,比如说声闻教,它是从哪里入手呢?在四圣谛里面有苦集灭道,你修声闻教的时候要谈苦谛,要让你有深刻的厌离心,三苦、八苦、无量苦,所以四圣谛首先谈苦谛。但是对于缘觉的这种根性的人来说是要谈集谛,集谛是谈烦恼问题,认知烦恼的环环相扣的关系,所以十二因缘首先要谈无明,无明缘行,行缘识……,这样的一种关系。
所以声闻教它是从集谛入手。那菩萨教呢?它是从道谛入手。道谛就要谈修六度万行。那这个一乘法,圆教要从灭谛下手,灭就是集灭,就是涅槃,涅槃就是谈常乐我净,谈它的体、相、用。我们这个世间叫五浊恶世的秽土,我们的缘起是叫染法缘起,是我们污染的阿赖耶识的种子所缘起的我们的身心,我们的外部环境。由于我们的业识的心就很染污,所以我们感知的就是秽土。而在这个阿赖耶识缘起的这样的世界当中是不完美的,是残缺的,是无常的,是痛苦的。如果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当中,而且是唯一的一个层面的话,绝对的层面的话,那我们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基本上可以这样说。但是大乘佛法在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具有佛性,《华严经》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便得现前。”这就单刀直入,指点我们一切众生烦恼的心里面,业识的心里面,具有如来藏性,如来藏性也就是我们的佛性,也就是法界,也就是法性,但是它重重的掩盖在我们的烦恼执着的底层。
好,我们想,我们有这个法性,有这个一真法界,但诸多的菩萨修行就把这个法性、这个法界证到了,由这个法界缘起了佛法界的全体的庄严,这就是《华严经》毗卢遮那华藏世界海的无尽的庄严,也就是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无尽的穷微极妙的庄严。所以从缘起的这个特点上,净土宗和华严宗是相同的。正因为它是法界的缘起,或者是叫净法的缘起,或者是如来藏的缘起,或者叫一真法界的缘起,它跟我们的这种染法的缘起就有本质上的不同,所以我们就觉得很难信。
那就这样的法界缘起的里面,这是谈它的总的原理,然后分开说,这个法界又分四种法界,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和事事无碍法界。
那前面三种法界,一切通途的佛教都能够涉及到,唯有第四种法界叫事事无碍法界,是为《华严经》所独具。正因为独具,所以《华严经》称为别教一乘,这个别教不是藏通别圆的“别”,它是区别一切其他的经典的那种特别的那个“别”。是事事无碍法界为华严所独具,这个“别”,这叫别教一乘。
那事事无碍的法界就是华藏世界海的本质的境界,也是讲华藏奥藏的这种体现。是圆教佛的最高最圆满、最深邃的境界。那这个境界,事事无碍境界,又能够展开为十玄、六相。
十玄门,谈起十玄门这是由华严宗的第二代大师智俨大师首先建立的。但这建立又有它的不可思议的缘起,说智俨大师是好研《华严经》,一心修行《华严经》,有一天呢,遇到一个很奇特的僧人,就对他说,对智俨大师说,说你要了解华严,就是一乘法界宗,他把这个华严称为法界宗,你就要了解六相,这六相是在《十地品》里面出现的,《十地品》就是谈到欢喜地,欢喜地菩萨要发十种大愿,第四大愿的时候就涉及到一个菩萨修般若波罗蜜要有这六相概念,下面会谈到这个。十玄门智俨大师提到,清凉国师来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