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求加持法》:求受皈依后第一应修习的法门


皈依加持法》是依修四皈依的念诵仪轨,尤其适合我们汉地信众,求受皈依之后,第一应修习的就是这一法门,依此对“佛法僧”叁宝生起初步的见解,免走弯路。

皈依,有回头、归来、投奔、依靠诸义。回头者,舍恶向善;归来者,如飘萍之远行人终于起念忆家思归了;投奔者,欢喜而急切之意,弃暗投明当奔疾而来;依靠者,如子之依母,如子之靠父,仰仗怀抱。

皈依又分为反邪皈依、随喜皈依、学法皈依、受戒皈依等等。

反邪皈依,是第一次皈依佛法僧叁宝时,必须举行的皈依仪式和内容,反邪方能归正嘛!随喜皈依则是自己反邪皈依后,遇上他人反邪皈依时,随喜他人反邪皈依、或随喜他人求法、受戒而参与之皈依。学法皈依和受戒皈依则是求法或受戒时举行的皈依仪式,因为皈依是基础、是前提。

“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上师者,是佛法僧叁宝的代表、总聚和体现,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者,得一句、一偈之所学者皆应恭敬为师尊,通一般之“师父”;狭义者,则专指具有法脉传承并具备传法资格的具德阿阇黎。

“佛”即佛陀,是指十方叁世一切正等正觉、彻底证悟了宇宙人生真谛、体性品格完全圆满了的觉悟者。

“法”指正法,指是宇宙人生真谛及其表述、以及证悟这些真谛、解脱苦境的方法。

“僧”即僧伽,意谓清净众,是求证宇宙人生真谛、并已断除人生烦恼的解脱道实践者。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领大众,一切无碍; 自皈依上师,当愿众生,如法依止,不离叁宝,和南僧众”。

这是皈依愿、报恩愿。自己得到了皈依的好处,也希望以自己父母为代表的有情众生,也能“体解大道”、也能“智慧如海”、也能“一切无碍”、也能“如法依止、不离叁宝”并恭敬真谛的实践者和解脱者,最终也得到解脱,究竟地离苦得乐。

以下是“皈依求加持摄颂”,在此主要依据汉地近代大成就者上能下海老上师、以及学人的大宝恩师慈公老上师的讲授来与大家共同学习。

世轮苦逼解无端,逾城出家示善离。

六年难行彼岸竟,获胜静虑我顶礼。

这第一颂是皈依佛,特别是赞叹佛陀修定道的功德

“世”是世间,叁界叁世;亦指时间,年月日时等。“轮”是轮回、轮转,在六道的生死往返中轮回不休、流转不息,故名轮回,犹如车轮转动。更为甚者,车轮尚可阻止,世轮无可阻挡。“苦”逼者,叁苦、八苦,乃至无量诸苦,有情众生此死彼生所受皆是苦,如若求福造业名苦生苦。

叁苦,一是苦苦,寒热饥渴等苦缘所生之苦;二是坏苦,乐境坏时所生之苦;叁是行苦,为一切有为法无常迁动之苦。《无量寿经》上曰:“以诸法药救疗叁苦。”《法华经信解品》曰:“以叁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

八苦是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以及五蕴炽盛苦。

“无端”者,指十二因缘相续不绝、没有个终了的时候。欲求解脱生死苦道,必须求智慧,智慧须由定道引生,定道又需远离行所引生,即不要造业。

“逾城”者,是指悉达多太子出家的故事。“示”者,是指世尊无量劫来久已成佛,示现此相:从降生乃至涅槃,八相成道皆以身教诸相来示现。

“六年难行”者,指佛陀成就前,雪山苦行、时间悠久,行头陀苦行、身体也干瘦得皮包骨头,鸟雀都在顶上筑巢了。如佛所行讚广说。

“彼岸”者,解脱彼岸,这里指的是静虑波罗密,亦是禪波罗密,有四禪八定,华严经有十定品,乃至讲佛无量百千叁昧。

“静虑”者,静:心极寂静;虑:思维观慧。心在静定之时能起观照之用,不致起邪见等不正思维。“竟”指的是到最后边。

“胜静虑”者,是指菩提树下最后成就等正觉时之静虑。

“顶礼”者,表示佛前皈依崇敬,愿追随学修。

末法修定难,正法修定易。正法时期,以佛力加持与修行善根厚。末法得果难,为什么呢?只因众生业习深重,福慧善根浅薄,甚之没有善根种性,故末法时代众生虽于佛法中修道,百千万亿众生难有一人得果成就,为此佛陀给予授记。不过,与现代人比较,佛陀修定时更难於末法众生百千万倍,为什么呢?以末法众生毕竟有佛陀的成就法门可以依循,有上师善知识等师资引导;毕竟无须从零创始。

定者,心身不动。身不动,如佛之一座;心不动,如佛之自誓不成正觉不起於座。今人修定纵不能见道,至少亦要得到煖位,於叁宝生大欢喜是煖位之前相,即是于修道中得了好处。佛说於我法中但生欢喜心即名煖位,此欢喜非一般之妄念贪爱之喜,是智慧抉择引生之胜解煖,必证涅槃也。

第一句“世轮苦逼”之家者,即叁界如牢狱之家,俾使我等众生于所认识的生死苦海迫无出路,引下文佛志决心出家,始有解脱苦之出路也。第二句“逾城”正示出家,一示出宫廷红尘之家,二示出心中五欲六尘贪爱之家,菩提树下成等正觉方为出究竟家。第叁句“六年难行”正示修定。第四句“获胜静虑”指示出修定之果。

为令有情离众苦,怖畏魔军悉调伏。

四十九年说无说,无上涅槃我顶礼。

这是第二颂皈依法,也特指佛陀修定所证之果。前二句讲“因”,后二句显“果”。

“为令有情离众苦”是发菩提心。“有情”者,包括人、天人、阿修罗、龙族、动物等等,相对于“无情”之草木等的“器”世间而言,指有情界的一切生命。“众苦”八苦等无量诸苦。第二句“怖畏魔军悉调伏”正指修定过程中、调服烦恼魔军,“烦恼”即贪瞋痴及其结使等。第叁句“四十九年”指佛陀从成佛至涅槃间的弘法时间;“说无说”者,指教证二方面的法:“说”者,指十二分教,言说、名、句、文、身、言、声、施设,其中显示深、广、有、无、显、密、色、心、性、相等名句言教之说。“无说”者,指内证境界不可言说,离言、离名相、寂灭真性,自证如如之理,此之这些道理不可以言辞表达。“无上涅槃”者,指的是“说无说”二方面的正法研习会合圆满终得究竟,但此之“无上涅槃”的无上功德必须从苦修实证中来。梵文“涅槃”,汉语称“圆寂”,指功德圆满达到一切相之寂静性,因此这一涅槃又名“自性大光明藏”,破暗冥、灭痴昧心,是法宝的真实“体性”。

如来悲智等流身,戒净圣种杜多行。

成就叁德叁慧体,叁世圣众我顶礼。

第叁颂皈依僧,特明戒功德,以戒为修定资粮故。

“等”即同类,“流”谓相续,法流相续;依戒修道,令正法久住不断,叁宝也就相续不断。“如来悲智等流身”泛指:则自受叁皈依以上都属如来悲智等流;狭义则以证得见道位以上。通常地说,指受具足戒、即比丘比丘尼受具足戒者,持戒修行正法不灭,乃至摄取于僧皆正法等流;在世为世间迷蒙、暗昧众生作大明灯。

“戒净”者,是指持戒不犯、万一犯了也能及时懺悔,还得清静。“杜多行”即行十二头陀。“圣种”者四圣种行,指随得食、不得食,衣服、住处等也是随遇而安,只为克期取证,一切均置之度外。“戒净、圣种、杜多行”叁者良性循环,功德转胜;其中“四圣种”,是临近证道前的短期中事,不可作平日行事,如吞针的罗什法师、十余日不食不饥的西康疯子喇嘛等,我们的大宝恩师慈公老上师在2003年4月至2008年春节的近五年的时间里,也是经常显现十多天、二十多天不吃不喝;这种“四圣种”行,要在净戒和杜多行中而行,则是最殊胜的无上戒行,慈公老上师即示现此相。

“叁德”者,指“戒、定、慧”。“叁慧”者,谓“闻、思、修”。

示说精密止观道,二教心髓摄无餘,

福智悲断绝比伦,吉祥导师我顶礼。

第四颂皈依论主,此处造颂者是专指宗喀巴大师,在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汉传佛教则指天台山的智顗大师、藏传佛教指宗喀巴大师。

“示说精密止观道、二教心髓摄无餘”是指言教,“福智悲断绝比伦”则为身教。“精密”是比喻专一、细微、的止观之道,佛陀在处处经中广说、教诲无边,智慧浅薄者难以抉择。文殊菩萨化身、智慧绝伦的宗喀巴大师,根据佛菩萨经论以其智慧抉择一切,将显教止观言教摄入《菩提道次第论》之中,我们后来人依此修行、避免了盲人摸象之苦。密法止观则摄在《密宗道次第》,这是宗大师的集其大成之作。

内地止观,台宗多依四禪八定立论,智顗大师摄为《摩诃止观》等主要属显教止观,虽然最初也有密法,只是口授,后东渐日本,称为台密。慈公老上师说“天台宗也很殊胜”,即指天台止观。

“二教”指显教和密教,显即“大般若”,“密”谓生圆次第。“心髓”方便次第有止观之精髓要义。“福”指的是大师弘法利生殊胜无难无障之事。宗大师的显教、密教之法流,遍传于康、藏、蒙古、青海等地,这都包含了戒教律仪的精要关系,永乐皇帝也曾遣使者迎请;智者大师也是万众所归,朝野倾服,这都表明法流广被,福大流方广。“智”则是指:抉择正法、折服邪见所向披靡。宗大师叁父子的集论多至千种,密法仪轨叁十餘种,无不精研,这些皆是大师智慧表现。“绝比伦”者,释迦以后无第二人能及的意思。智者大师被汉地尊为东方小释迦,宗大师则被尊为“第二法王”。

至极大悲慧晶殿,至极悲智相好师。

至极吉祥如意轮,至极皈命至极礼。

第五颂皈依自己的依止上师,能老海公老上师的方便密的传承金刚上师是康萨独吉强仁波切,慈公老上师的传承金刚上师是能老海公老上师,学人的传承金刚上师是慈公老上师为主的叁位金刚阿阇黎。皈依依止上师为代表的众论主修行的人格标準、修定成就之功德,也即成就与佛或其他贤圣僧等齐之人格。若无标准而修定,得定后也容易很快退失,如铸铜铁,若溶化的液体没有模型,冷却后还不是与生铜、生铁一般无二?佛僧论主的功德就在依止上师的法体功德之中。

“至极大悲慧晶殿”一句为观想上师所居宫殿,四方四门具如上师供修法所说,其殿本是大悲晶殿,这里用水晶来比喻智慧,由大悲水凝结而成。第叁句“至极吉祥如意轮”赞叹说法功德,吉祥为文殊菩萨的法号,海公老上师的传承上师前生即修白文殊成就,说法能满众生之意轮、转如意之法轮,所以说“吉祥如意轮”。“皈命”则有一方面求救护、一方面奉献心身的双重意义;各位在皈依时有没有发起这样的心态呢?如果没有,在修法的过程中可以补救和增上,若能达到“至极”皈命,也必能获得圆满的加持。

慧藏吉祥执金刚,妙臂能调难调者。

一心妙观双运王,悲心善说灭戏论。

第一句“慧藏吉祥执金刚”赞智德。“慧藏”者,指含藏般若功德。“吉祥”者,证大般若等同于文殊菩萨。“执金刚”者,西藏称康萨仁波切为“独吉强”,意即执金刚,执是指获得,金刚者,真空不坏。

第二句“妙臂能调难调者”是赞戒德。“妙臂”者,菩萨名号,这里用来形容依止上师的戒德,调伏众生非常有方便,这种方便即在精密持戒律仪中得来。康萨仁波切和能老上师每一开示闻法得益者都是极多的,这都是以戒德为妙臂,善能方便摄受弟子,令难调者调。

第叁句“一心妙观双运王”则是赞定德。“一心”是止,“妙观”是慧的前行,是指在得止后生起正观以开慧。“双运”者,即止观互用,犹如人的二足,不可偏颇。

第四句赞说法功德。“悲心善说灭戏论”,海公老上师的依止上师讲经论每每讲叁遍,第一遍消文,第二遍广释,第叁遍摄要归纳。广大经纶科判多至十餘页,每天也必提示一次,所以听闻老上师说法,钝根人也能领受,得益良多,也易于受持。另外,老上师讲经论顺逆会通、无不融贯,所以称“善说”。“戏论”即指争执,听闻老上师说法开示后决疑断諍,所以赞曰“灭戏论”。

智慧韵音语自在,善示能仁显密津,

无依无着方善巧,无间精勤具方便。

“韵音”指的是韵音佛母、也称妙音天母,特别加持五明修持者,有在唐卡上看到过她的形象吗?有?好!康萨老上师曾修韵音佛母成就,得的是八自在中的语自在成就。每次说法,坐下的格西就有上千数,都想从老上师处听闻佛法的津要。老上师是额鲁巴的嫡派,而於其他如萨迦等派教义善符法印者平等宣说,只是为其指正不合佛陀教言的部分,於他派之人亦平等摄受,所以称“无依”。“无着”者,是指说法方便。第四句“无间精勤具方便”显示自修精进。康萨老上师前生为哲蚌寺古母乍仓堪布,那时修白文殊成就,特以精进功德着称。这辈子八岁就能诵各部大仪轨,十叁岁已能考格西,限於年龄,二十岁考格西得第一,旋即於斗室中闭关修定,在1926年才出关。出关后也是只坐不卧,黄昏时即闭户静修,平旦叁点钟即开始念诵,其中念诵的经典仪轨也不知有多少了。其阅读能力非常惊人,为人过经,能於七日内过大藏经全部。有来问法的,一面阅书一面答覆,问的人满意而去。一般地午后才办理常住之事以及其他由他代管的寺院的管理事务,数十年如一日,所以称为“无间精勤”。

接下来是求加持,因为有如此殊胜的上师叁宝,才是我们解脱生死、获得自在的大航船。

显能仁法自在主,自在无畏狮子座。

“自在主”指的是自在之人即上师。不为烦恼动摇才称得起“自在主”。

十德光中自在住,息诸攀缘离沈没。

“十德”指上师具足十种功德(如《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愿自身于修定时安住在上师的光明加被之中。十德:持戒、具悲、言教富、寂静、近寂、达实、德增、善巧说、精勤、远离厌患。

“攀缘”指妄想掉动。“沈没”,指的是因饮食事故不调纯等而生起的昏沈,或因违缘事故心灰意懒,这二者都是修定的大障碍,应息应离。

静地妙观复双运,我慢无明速坏除。

离邪断諍无恶愿,业障罪渊尽超出。

“静地”指得“止”的境界。“静地妙观复双运”一句是祈愿自己也像上师那样成就止观双运。

以下叁句,是祈愿修定后能以智慧断除烦恼恶业。

“我慢”即贡高我慢的我慢,即我觉于人呼己名时,瞿然而惊之心,此即生死中不能出离的障碍,应以定力懺除。

“邪”者,是违于四念住的颠倒心。

“諍”是人我是非之諍、与息理欲交战之諍。“我慢除则无人我之諍,智慧战胜烦恼则无自心之諍”。

若有“恶愿”应速到叁宝上师前懺悔。菩提心愿圆满才能成佛,若有恶愿必定成为障碍。

“罪渊”是指易於造恶之环境。

叁学法幢能建树,说修事功坚牢普。

建立“叁学法幢”者,以持“戒”改变不良习惯,慈公老上师常说:坏习惯不易改,好习惯不容易养成,要依戒、重视戒、尊重戒、持戒才有办法。以修“定”对治攀缘心、沈没心。开“慧”才能断烦恼。要正法永久住世,必须将戒定慧叁学的法幢高高竖起。

“说”即随宜为人说法,“修”是自己修行。“事功”是自己在学修的过程中,为叁宝事业、或称如来家业,即对道场负起全部责任,并在“听招呼”的前提下,协助有职务的同学、同修、师父、师兄,做好相应的事务,有召必应。每个人都应怀起“道场是自己办道之心”,如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关怀道场、爱惜道场,即《华严经》中所说“互作主伴”的道理。若能如此,我们所作的事务即使很平常,哪怕只是参与其事业中的少少一部分,也能得到全分的功德。

“坚”是决定无疑,“牢”是经久不变,“普”指发心广大。

永永时劫愿久住,各各法轮转无休;

一一士夫随摄引,再再悲心愿加护。

这是最末一颂,最为要紧。上师虽然圆寂了,悲愿精神常在,但有信心与求加持的诚心,同样可以得到上师的加持,因为老上师的传承法轮能令我等心轮常转不休。

“一一”者,叁根普被,“士夫”者,未度之六道众生,先当度人。

“ 再再悲心愿加护”一句是正求加持。 “再再”者,是指叁世;“悲心”者,此是提举,仰仗上师叁宝的广大悲愍心,祈求得到正加持。

以下是皈敬真言:

一心顶礼皈依上师 一心顶礼皈依佛陀 一心顶礼皈依正法 一心顶礼皈依贤圣僧

(梵文、藏文、巴利文皈敬真言此处编辑从略,欲求取者,请于具有传承资格的法师处求授)

最后我们大家来一起回向

愿此讲闻功德,回向法界众生,皈依佛法僧宝,依住戒定慧学,增进闻思修慧,早证圆满菩提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入门

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