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以恭敬供养的心来听法,这样才能够得到利益


这以下说明应该避免的过失,看第二段:又者不应作意五处所者:所谓:戒穿缺,种性下劣,形貌丑陋,文辞鄙恶,所发语句粗不悦耳。便作是念,不从此闻,而弃舍之。

我们对于法师,应该避免去观察这五个处所:

一、戒穿缺。

一个法师的戒行有过失。但是这个地方,宗大师强调戒的穿缺,是不能破杀、盗、淫、妄等根本重戒。善知识破了根本重戒,这个人就不是善知识了,因为他是众生修行指标,这是一个根本。

意思是说:这个法师虽然身口二业,有一些微细的过失,有一些威仪的过失,不圆满,这是难免的,你不能因为这样就不跟他学习,他有这方面的正法,你不跟他学习,你就失去一个增上的机会。

二、种性下劣。

我们现在没有所谓的种性,古印度习俗,贵族及贱民,有很严格的界限。这里的意思,就类似我们讲:这个人学历很低、出身卑微、只有小学、国中毕业,而你是大学硕士,你就不跟他学习。如果他种性下劣,也不要因此而轻视他,因为他心中有法,这才是重点。

三、形貌丑陋。

如果法师长相不庄严,你就不跟他学习,以貌取人,这样也不对。

四、文辞鄙恶。

如果法师讲法不文雅,不能用美妙文雅的方式来表达,可能书读得比较少,但是他的法与真理相应,你还是要跟他学习。

五、所发语句粗不悦耳。

这个法师可能经常说粗暴、对治的言词,我们也不能因为他的言词比较粗暴,就不跟他学习,因为良药苦口,虽然他的言词有些粗暴,但是我们顺着他的法义去思惟,能够得到真实受用,那就可以了。

假设我们对于前面的五种情况,便作是念:不从此闻,而弃舍之。这样子,你这个菩萨,你就失去很多进步的机会。

这里有一个观念,必须要了解:我们今天是生长在末法时代,而不是正法、像法时代。要是生长在正法时代,你拜文殊菩萨做师父、听普贤菩萨说法,你会觉得很轻松自在,因为他的福德、智慧资粮都很圆满。但是到了末法时代,这些天下弘扬佛法的诸大善知识,本身的资粮可能也都有欠缺。因此:

我们在学习佛法,应该多一分的包容!为什么呢?因为这说穿了,还是我们个人的业力。你要有本事,为什么不生长在正法时代、像法时代?生长在末法时代,遇到这样弘法的善知识,虽然表面上,这个法师有过失,但实际上还是我们个人的福德浅薄所招感的,所以还是要把握这样的机会来学习,来求增上。

智者大师说:一个贫穷的乞丐,想要得一个珍宝,不幸的是:这个珍宝就在垃圾堆里面。智者大师问说:那你是要去拿?还是不去拿?你不去拿,你一辈子就是贫穷;你去拿,你就必须忍受垃圾堆的这些过失。有智慧的人,会忍受垃圾的过失,去取得这些珍宝,因为垃圾的过失是暂时的,得到这个珍宝是永久的!

我和大家相互勉励: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必须向很多、很多我们觉得不是很圆满的人来学习,这是不得已的,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一样。

因为我们生长在末法时代,整个众生的共业福德、智慧资粮都比较不足。但是既然得到人身,我们希望能够增上,就必须忍受这些垃圾,以便取得这些珍宝,重点是我们想要得到这些珍宝。

你看这些法师身口意的过失,其实对你是没有好处的!所以宗大师提出五点来提醒我们,不应该去看师长过失。

如《本生论》云:处极低劣座,发起调伏德,以具笑目视,如饮甘露雨,起敬专至诚,善净无垢意,如病听医言,起承事闻法

这段文,把我们学习佛法的态度,包括对法跟法师的态度,作出了五点总结:

一、处极低劣座。

如果你今天到讲堂听课,不管你现在是什么身分,是住持、长老、当家,只要有法师说法,你只能坐在一个比较低的位子。

记得几年前,我到莲因寺斋戒学会上课,我当时的戒腊,大概只有五、六腊,忏公师父的戒腊,差不多是我的十倍。我在讲课的时候,忏公师父偶尔会进来听几句。他每一次进来,都是悄悄的走进来,然后坐在下面,跟同学要一本讲义,静静的听几分钟,有时候会听到下课,有时候会听一半再离开。

我觉得老人家给我们做一个很好的身教。你看他一个长老进来,也是安安静静的坐在下面,以一个听法者、学习者的态度自居。当然,我认为他是以身作则。所以诸位要记住一个观念:以后,不管你做到什么样的地位,只要你是听法者,一定要坐在低位的地方。

尊重代佛宣扬佛法者,表示对佛法的尊重。

二、发起调伏德。

听法时,你内心当中,要产生谦卑心,调伏自己的高慢心跟高举心,这个很重要。

三、以具笑目视,如饮甘露雨。

佛法就像是我们的良药一样,应该以欢喜心,偶尔去注视说法法师,就好像一个口渴的人,希求甘露一样的心态,要有这种希求的心情。

四、起敬专至诚。

若能以恭敬心、专心跟至诚恳切心,来听闻法师所讲的每一句佛法,必然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五、善净无垢意。

听法时,内心当中,要保持一种清净的意念。佛法讲清净是针对染污来说。什么叫染污呢?以佛法来说:你心中的怀疑,就是最大的染污!所以我们讲信心就是指清净的信心。也就是说:不可以抱着怀疑的态度来听法,否则所有的佛法,都会被你怀疑的心所染污了。

那么这五点做个总结,如病听医言,起承事闻法。就像一个重病的人,听医生的处方一样,来对法师跟佛法产生恭敬供养的心来听法,这样子才能够得到利益。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信愿行,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这部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道理。真妄不二,是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三宝的境界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正念,这个时候的正念叫做真实的心;但是我们这..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不停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佛但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太理解很多人信佛只为升官发财获得财富要有三方面认识。一,因果。只有肯施与的才能得到,这就是福报,是六度中的施舍。二..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弘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成佛之道药师山紫虚居士前言:在前《药师山通讯》中,笔者曾经提及成佛之道概分五阶段,本文将此五阶段中最重要之处提出说明,以为画龙点睛之作,给有缘读者参考,请多指教..

关于净界法师

净界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净界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净界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净界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